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寅由于人生遭际而形成的处世哲学、人生态度、诗歌风格,在他所创作的题画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其题画诗所表现出璀璨美、意趣关、新奇美和悲剧美等多重审美意蕴,体现了唐寅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岳阳历史文化积淀如此深厚,主要归功于洞庭湖的风光之美。洞庭湖的景观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波澜壮阔阳刚美、风涛诡谲野性关、静影沉璧阴柔美和四时烟景淡雅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数学美集中表现在数学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相似性和奇异性之中.奇异关、和谐美、简单关、对称美、相似美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正是数学领域的种种美感,激发了我们学习研究数学的兴趣与动力,构成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和心灵感应,从而投入到“再创造”的活动中,奠定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音乐教学要从培养儿童感受美、理解美、表现关和创造关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耽美”是现今比较流行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网络耽美小说是此亚文化十分重要的网络文学样式,是网络文学中一道独异的风景。承载着耽美文化的主题内涵,借用同性恋文学的形式,融合其他网络类型小说的网络耽关小说,在关学上表现为超越现实的双重虚拟关感、自由选择的娱乐性游戏方式、表达感官欲望的世俗化审美情趣等特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关、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美一定要通过一定的形态表现出来,没有形式美就没有艺术美。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具有自己的形态美。语文教师的形象美包括人品关、才识美、性格美,学生的课堂形象美包括课堂言语美、仪表美、行为习惯美。  相似文献   

8.
大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唐代妇女受国力强盛、风气开放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其妆饰唐前期表现为健康秀丽之美、唐中期表现为雍容华贵之美、唐后期表现为慵懒无力之关。而富丽堂皇是唐代妇女妆饰的最鲜明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倾向,又反映出唐代妇女妆饰所具有的超功利性、新颖性和感染性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审美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艺术氛围,一个主要的途径是学校美育。通过教师的审美修养,把自己的审美观点寓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以达到其表现美和创造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美学角度看《锦瑟》语言的内容关和形式关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再分析和再挖掘,具体研究了内容美包括的思想美、情感关、形象美、趣味美以及形式美包括的音律关法则、文采美法则、句式美法则等,探究《锦瑟》的真正美之所在,从而也证明了美学分析可以为语言学分析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数学中蕴含着数学关,文章旨在论述在公式、定理、例题、习题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美,如类比美、对称美、简洁关、统一关、奇异美、和谐美、推理美等提高学生兴趣,优化思维,从而促进教学,突出数学关在教学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美     
美育即立美教育、整体教育、关的教育,这是本文的立论基石。教师美的实质是教师在客观历史的基础和奈件上,对自身活动的审美观照和对教与学的艺术化追求的结果。教师美一般由知识美、人格美、能力美和形象美四部分构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知识美是教师美的基础;人格美是教师美的核心;能力美是教师美的保障;形象美是教师美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大美"之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大美之境是一种汇融万千、宽宏博大、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观。大美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是大“道”。大美的表现特征为无限丰富性、大审美观视野和雄浑壮大的审美形态,大美的内涵是真善关的和谐统一的“神化”境界。大美之境是汉初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对中国的审美文化传统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形式美就是指任何审美对象(包括艺术作品)的形式的总体的美。能充分表现艺术内容的、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真正的富于艺术性的美的艺术形式。人们平常所说的形式关,一般是指审关对象(包括艺术作品)形式的诸构成因素——形、光、色、点、线及其组合的美。在中国画中的形式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它是由一定的符号因素构成的,并且遵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才能称之为形式美。  相似文献   

15.
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谈论美学的专著,涉及到艺术的论述也比较分散,但是他的美学思想却极其丰富。其关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中和之美”、“美与善的统一”、“仁学之美”等方面。应深入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人格和提高人文修养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辉 《生活教育》2012,(22):59-61
为改变时下语文阅读课形式单一、“文味”不足的现状,必须使语文阅读课上出一点“语文味”,即让学生在整体思维中体会文章之关,在类比思维中感受语言之美,在直觉思维中体验情感之美,在意理阐发中表现思辨之美。  相似文献   

17.
作为感受美、表现关、创造美的音乐活动,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  相似文献   

18.
“真”是《庄子》一书的要义所在,而庄子对“真”的追求主要表现在“真性”上。“真”是一种朴素的状态,“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关”,就将“真”与“美”联系在了一起。庄子关于“真”与“美”的思想,不仅对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民族性格、审美品味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化学科学中的形象美、感性美,是生动的、直观的、显性的;化学理论、化学概念、化学定理等呈现出的抽象关、概括美、简约美,是隐性的,往往被人们忽视。利用隐性课程进行化学审美教育,就是要深化形象关、抽象美,提高显性美对学生的感染力;挖掘理性美、抽象美,发挥隐性关对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芳 《学周刊C版》2010,(3):149-15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日益重要。而美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借助美读.引领学生真切地品悟情感美,诗意地想象意境关,直观地感知语言美,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