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理解现场短新闻的“现场”含义?《现场短新闻及其魅力》(载《新疆新闻界》1990年第6期)一文这样说:“‘现场’有三层含义:一、要求作者必须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亲历新闻发生的过程,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见证人,采用现场第一手材料写新闻;二、要求通过对现场人和事的生动可感的描绘,让新闻事件‘再现’于受众面前;三、要求它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必须随着新闻事实的发生及时采写和传播”。文章对“现场”揭示的三条,只是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要求或者说是特点,并没有揭示出“现场”的含义。这样解释“现场”,就把“现场”与现场短新闻混为一谈了。从当前发表的探讨现场短新闻的文章来看,对“现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避而不谈“现场”的含义,而偏于论述“现场描写”、“现场的作用”、“现场的地位”、“现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祝贺 《新闻爱好者》2002,(12):31-31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新闻事实也不例外。每个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因此,在写消息的时候,就应当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背景作出恰当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分析获奖作品可以看出,背景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对比参照型的背景材料历史是昨天的新闻。因此,新闻事件也是历史事件的组成部分。有些新闻看似平常无奇,但是通过记者利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作出纵向比较后,事件的新闻价值就清晰地显现出来。《郑州晚报》上的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3.
顾名思义,现场新闻指的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根据第一手材料所写成的新闻。它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可以把受众“带到”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因而,自从中宣部在去年10月重新提倡采写现场新闻,并委托中国记协举办首都部分新闻单位“现场短新闻”大赛以来,更多地受到广大新闻受众的欢迎和青睐,也更多地受到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和研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新闻事件发  相似文献   

4.
现场新闻指的是记者和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根据第一手材料所写成的新闻。它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可以把受众“带到”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因而,自从中宣部在去年10月重新提倡采写现场新闻,并委托中国记协举办首都部分新闻单位“现场短新闻”大赛以来,这种新闻形式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多地受到广大新闻受众的欢迎和青睐,也更多地受到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和研讨。  相似文献   

5.
现场新闻与"现场"意识《西南铁道报》王振洪在新闻这个大家族中,现场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就在于"现场"二字。它规定着现场新闻的外延和内涵。从采访上讲,作者必须到新闻事实的发源地,从现场角度透视新闻,抓第一手材料;从写作上讲,主要靠第一手材料写稿,以叙述...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的现场气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现场,二是指气氛。新闻摄影的现场指的是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与新闻人物有直接关联的环境,它包括了新闻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新闻背景。“气氛”指的是透过这特定的环境所表现的情调与气息。两者的结合,对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特点,使新闻照片也能承载较大的信息量,提高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新闻摄影的现场气氛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特定现场环境所带给人们强烈感受的景象、情调和人物的精神状态。这种特定的氛围与新闻事件的性质、新闻人物的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7.
现场见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目睹耳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状貌的文体形式。现场见闻是最能体现、发挥新闻时效性优势的报道样式之一。现场是指新闻现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限定与意义匡范。首先是作者在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必须是主要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就是参与者。在现场见闻中,作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用记者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实情、气氛。如果记者自己没有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是靠…  相似文献   

8.
现场新闻之所以叫“现场新闻”,是因为此类新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证实性和时效性.现场新闻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耳闻目睹,采访第一手材料,然后写成纪实性报道,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现场感强、精悍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词为“新闻作品”。例如: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场较强。诺福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①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同,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如“记实性问“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同。例如:(l)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②(2)记者(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捕捉住的一个凝聚信息,它有特征的场面成片断…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有的新闻事实本身简洁明了,一清二楚,就不必加背景材料;而有的新闻事实较为复杂,为了阐明事件的意义,看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必须交待新闻背景。 所谓新闻背景,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和环境。从新闻人物看,总有他的经历和社会关系;从新闻事件看,总有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因此,任何事物都有它或多或少值得交待的背景。 交待新闻的背景材料,可使新闻价值升值。2001年3月16日,禹州人民广播电台专题《今日禹州》节目中有篇介绍中华药城开工的消息:“禹州自明代…  相似文献   

11.
二、抓好新闻由头,追踪采访新闻事件多个现场,获取现场短新闻的资料。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记者每天碰到的都是新问题。新闻要求“新”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主动进取精神和独创意识。诚然,现场新闻有不少突发性事件是记者无法事先预见和准备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已发生了稍长时间,如果记者作后续采访,写成现场短新闻则时效性差;若是不写又太可惜。因而,抓好新闻由头不失为补救时效性差的好办法。一旦抓到好的新闻由头,记者就应该有所准备地深入到新闻由头发生的现场,去捕捉新闻事实。每一个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1997,(2)
[评析]《“民警同志,您辛苦了!”》是一篇仅400多字的消息,其最明显特色是采用描绘手法,并使报道带有一种简朴的故事色彩。采用描绘手法对该报道来说是很适合的,因为它比单纯叙述能更好地表现该事实的特点。这篇消息报道的并非是一件重要的或多么不寻常的事件,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会使报道显得平淡乏味。该事实的新闻价值主要在于情感因素方面,即所谓“人情味”要素。作者恰当地采用了描绘手法。以简明的现场情景和引语来显示该事实的新闻特色,从而较好地表现其新闻价值并透视其蕴含的意义。背景材料自然地在其中带出,说清了事…  相似文献   

13.
李琳  张莉 《新闻传播》2005,(6):71-71
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主要引导观众去观看新闻事件现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并尽可能地通过镜头前的采访与报道向观众简明扼要地介绍其来龙去脉。此时,如果记者能够尽可能多地掌握背景材料,就会对整个报道做到心中有数。言之有物。因此,现场报道与背景材料的运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现场报道中不可缺少背景材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所谓背景,即对人物、事件起到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在新闻写作中,适当地穿插背景材料,不但有助于阐明事件的真相,而且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新闻价值。近年来,我在新闻采写中,注意挖掘背景材料,巧用背景写新闻,获益匪浅。如何运用好背景材料,写出有份量的新闻稿,我的体会是:深入思考,做到事先谋划,细心挖掘,掌握第一手材料;巧妙穿插,落笔要言简意赅。深入思考,做到事先谋划。新闻事件往往是由各种因素汇集在一起产生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采写一个新闻事件,要将其放到大环境大背景…  相似文献   

15.
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通讯员亲临现场、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以“活动”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感染、启迪受众,因而成为当前新闻报道中极具活力、深为读者所喜爱的一种新闻形式。 现场新闻区别于一般新闻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报道者身临其境,或是所报道事件的当事人,或是现场目击者。那么,对于报道者来讲,现场新闻的捕捉、采写究竟是一种纯粹的偶遇巧合,抑或是某种刻意追求?本文试图结合自身采写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探索、以便进一步把握现场新闻特性,采写出更多更好的现场新闻材料。 就其表征而言,现场新闻可“遇”而不可“求” 现场新闻是新闻的一种形式,它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即首先它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现场,离开了现场,也就不存在现场新闻了。“现场”二字既是现场新闻区分于一般新闻的特殊标志,也是在采访形式上不同于其它新闻的显著标记。 所谓现场,是由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点、特别的事件决定的。因此,现场具有不可预料性,不可重复性。对于记者、通讯员来说,现场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假如一位记者说他某一天要完成一个新闻采访,那是可能的,但没人会说他某一天  相似文献   

16.
何谓解释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是一种背景新闻,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一种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在西方很流行,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介也开始较多地使用这一报道形式。解释性报道主要有四个特点:一、在新闻要素“五个W”中,着重点在回答“为什么”,也就是交代新闻事实的背景;二、提供背景性事实,用事实来解释新闻事件,这是与评论的不同2处;三、具有集中、整理的功能,使读者获得完整的信息,满足读者对一详细报道”的需求;四、由于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说明,因此还具有通俗的特点。在目前清…  相似文献   

17.
“现场短新闻”之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同为“新闻作品”。例如: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词,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记实性”、“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词。例如: (1)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  相似文献   

18.
柏小川 《新闻界》2001,(5):71-71
所谓背景材料,就是指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历史和环境材料,它虽不属于新闻事件本身,但却是一种存在的事实,可以用来衬托和说明新闻事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得当,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笔者深有体会。1999年8月19日中午1时许,我随部队前往驻地乐山市苏稽镇营救被洪水围困在一座孤岛上达三天三夜的50多岁的老汉,到达现场后,我就按事先拟好的采访提纲对周围的群众和被救老汉进行了采访,得到了比较翔实的现场第一手材料。回部队后,根据采访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800多字的《武警营救被困村民》,但始终感觉…  相似文献   

19.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其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有较强的现场感。而把握不住关键性的细节,就无法把新闻写活,使现场短新闻具有现场感。细节包括故事的关键性情节,特定人物的特定性格、语言和表情,特定环境的特定情景、音响和气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细节描写不当,就不能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现场,受众难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有充分把握了具有特点的细节材料,才有可能把现场短新闻写活、写好。细节,原指文学作品中具体形象地描写环境、刻画…  相似文献   

20.
所谓体验式新闻是指记者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现场,亲自体验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采访方法,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更真实,更准确地报道事件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