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新闻界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商品,将按照商品流通的规则生产和消费。”并说,这是“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还说什么,马克思“从不认为新闻的流通还有党派或国界的限制,他确定一家新闻媒体的新闻流通中的地位,不在于它的党派性,而是它的建立了多大的新闻市场”,“新闻的流通和其他精神产品的流通应当是世界的,而不能限于某个地方或某个小宗派的范围”。对马克思的新闻思想所作的这些归纳,是不是正确?值得认真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新闻界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商品,将按照商品流通的规则生产和消费。”并说,这是“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还说什么,马克思“从不认为新闻的流通还有党派或国界的限制,他确定一家新闻媒体的新闻流通中的地位,不在于它的党派性,而是它的建立了多大的新闻市场”,“新闻的流通和其他精神产品的流通应当是世界的,而不能限于某个地方或某个小宗派的范围”。对马克思的新闻思想所作的这些归纳,是不是正确?值得认真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4.
偶然看到一期《新闻界》杂志(今年第2期),从一篇关于新闻商品性的综述文章里,我方知道去年新闻界有一场小小的关于马克思是否谈过新闻是商品的讨论。研究马克思著作多年了,尚没有听说过这个问题会有分歧,于是我又查看了去年参加这场讨论的两份杂志和一份小报纸。这里只就历史事实是否存在讲一点意见。马克思认为新闻是商品,这是历史事实。马克思生活在欧洲市场经济基本形成时期,这是他从事报刊工作的大环境。他最早为民主主义的《莱茵报》工作时,就谈到过报纸与读者间的商品交换关系,写道:自由报刊“是国家精神,这种精神家家户…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报纸商品性的论争 1956年,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是商品的见解,使新闻界大为震动。他指出:“报纸要根据读者需要来办,这是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离开读者的需要,只把报纸当作党的宣传武器,不把它当成读者要花五分钱购买的一种商品,报纸必然不会受读者欢迎的。”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道理很明白,今天看来理由也很充足,所以那时许多学生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拥护他的见解。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涉世颇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干部则持怀疑、反对态度。因为一提到”商品”,人们马上联想到做生意、追求利润。王中教授提出的报纸是商品的见解,原是从西方新闻学中引进的,以“商品”这一概念来表述报纸的属性,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使用得并不贴切。在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只有产品分配没有商品交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在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时,承认了报纸的商品属性,就应当承认新闻的商品属性,新闻就可以像商品一样地买卖。“有偿新闻”由此而生。可以说,“新闻具有商品属性”是“有偿新闻”的理论根据。不廓清这一理论上的迷雾,就走进了认识上的误区。报纸是一种集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于一身的特殊商品。我认为,说报纸的商品属性,是指它作为物质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不能商品化,那么新闻到底是不是“商品”呢?比较科学和贴切的说法,还是必须坚持讲两句话,即:新闻有商品属性,但不能就此推论出新闻就是“商品”。新闻的载体——报纸、新闻稿、电讯稿等是特殊商品。有的同志不赞成加“属性”、“特殊”这样限定性的辞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新闻是一种商品、新闻媒介是商品的现实。事实果真是如此吗?这就未必了。相反,我们说,新闻有商品属性、新闻的载体是特殊商品,正是面对现实对新闻这一极为复杂的事物作了“适度”分析、并有着特定内涵而得出来的。首先,从生产过程,尤其是从流通领域看。在市场  相似文献   

8.
报纸是一种商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般商品的价格,是按照成本原则确定的,生产者总是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只有这样才有钱赚;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有的报纸的出售价十分低廉,甚至低到不足抵偿报纸的成本。即使这样,报纸不仅不会亏本,而且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秘密”就在于“报纸双重出售方式”的魔力。 一、什么是报纸的“双重出售方式”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双重出售方式”是报纸商品性的最重要的特性。 1、报纸的新闻信息(包括文娱副刊)版面向读者的销售。新闻版面是不允许按商品形式买卖的,但从新闻信息转入读者手中的过程来说,它是以买卖形式出现的。读者花钱买报纸,因为报纸上面有自己“求知”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读者是新闻信息版面的出售对象,也是新闻信息传达和告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面临着建设发育健全的新闻市场的紧迫任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建立对新闻商品性的共识并按其特点运作,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一系列新闻观点的更新和新闻管理体制的改换。新闻是不是一种商品?根据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对这个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应该是没有困难的。因为,新闻作为一种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共有特点。第一,新闻能够满足人们特定的需求,它具有使用价值。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新闻就是依据自己的独有的信息与舆论特质,满足人们和社会对于新闻市场与意见市场需要的“一个外界对象”。第二,新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它具有交换价值。马克思指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为自己消费,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为他人生产但不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全国40余万新闻工作者日夜忙碌,都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第三,商品交换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商品生产是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4)
<正>如同马克思排除一切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资本的运动那样,他曾几次排除各种因素对报纸报道新闻的影响,论证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他把这一过程称为"有机的报纸运动"。原词为一句偏正结构的德文词组"lebendig Pressbewegung",中文原译"有机的报纸运动"[1]是较为恰当的,中文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改译为"生气勃勃的报刊行动",反而体现不出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整体论证的思想了。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我国新闻界,有人把新闻说成是商品,提倡“新闻商品化”。既然新闻是商品,要“商品化”,那么,新闻自然就可以买卖,“有偿新闻”则应运而生。可以说,“新闻商品化”为“有偿新闻”提供了理论根据。提出“新闻是商品”的人的理论根据是:报纸有商品性,是商品,邪么,刊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必然也有商品性,也是商品。关于报纸有商品性的问题,经过30多年的认识和实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80年新闻工作历史中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工作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伟大指南。一、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情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特别是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 ,形成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光辉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思想。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有 :第一 ,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根据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 ,认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一种上层建筑 ,…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切商品的流转都要以市场为中心并通过市场来完成,这样,市场里面就大有文章可作,有新闻可报道。正基于此,我国的各大综合报纸大都设立了“市场”专版。那么,市场专版在新闻报道中到底以什么为主旨呢?市场专版究竟告诉读者什么呢?从新闻的角度来讲,市场版是新闻的一种专版,它作新闻的延伸,毕竟还是隶属于新闻,因此,它具有新闻价值。市场版的主要内容是传播市场动态信息。在各家综合报纸中,市场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读卖新闻有一个专栏叫《人生响导》。记得1981年秋刚到日本的时候,已故关田范雄先生就指着报纸告诉我:“这是读卖新闻的名牌‘商品’。”同朝日新闻的《天声人语》总在第一版下部、总是700字一样,《人生响导》总是登在第13版左下方,总是1000字左右,每天一期,长年不变。读报习惯,商业新闻是很重视这一点的。日本新闻史、新闻理论研究的鼻祖小野秀雄先生,在他的专著《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曾经说过,报纸的特点就在于通过定期地、连续地出版,使读者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在报纸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大潮给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报纸,特别是党委机关报,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摇旗呐喊,忠实地履行着“当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神圣职责,另一方面,面临非机关报特别是大量文化类报纸的挑战,面对被其它媒体占领新闻文化市场和日益现实的自身生存发展的重重难关,不得不审视自己,探讨自身的商品坐标和实现价值的途径。 于是,党委机关报的喉舌属性和商品属性发生碰撞。报纸商品化的倾向开始萌动,《’93传媒大战》认为,“在商品社会里,传播媒介也是一种商品。而媒介为大众服务的思想也得到了强化,这种观点,在以前会被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不能商品化,那么新闻到底是不是“商品”呢?比较科学和贴切的说法,还是必须坚持讲两句话,即:新闻有商品属性,但不能就此推论出新闻就是“商品”。新闻的载体——报纸、新闻稿、电讯稿等是特殊商品。有的同志不赞成加“属性”、“特殊”这样限定性的辞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新闻是一种商品、新闻媒介是商品的现实。事实果真是如此吗?这就未必了。相反,我们说,新闻有商品属性、新闻的载体是特殊商品,正是面对现实对新闻这一极为复杂的事物作了“适度”分析、并有着  相似文献   

17.
曾有人指出,报纸应当把读者当“上帝”,满足其需求。但笔者认为此观念有失偏颇。作为报纸这种精神产品消费者的读者,自然不同于进市场买货购物的顾客。报纸是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沟通情况的一种媒介。在资本主义社会,报纸被完全看成是一种商品,通过办报获取利...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0月,我参加在福州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观各报运用新闻图片的好版面如山花烂漫,听各位行家发表真知灼见如江河汇流,就有一种耳热心跳坐不住的感觉。我是一个对新闻摄影基本外行的报纸工作者,又是首次呼吸新闻摄影研讨会的学术空气,还没有把人认全,“不能安于当外行,愿谦称自己是外行的同志愈来愈少!”的大声疾呼已如雷贯耳。话语很不客气,但推进新闻改革事业的真诚可感,虽然不是冲我个人来的,却使我油然而生一种职业的紧迫感。尤其令我惭愧和不安的是,我是在这次会议上才比较完整地理解和接受“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闻思想,而这一新闻思想的提出已有多年,并在中国报纸的新闻实践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上多发些短新闻,是读者长期以来的呼声,但抓一阵,好一些,稍一放松,新闻又变长了。这里推荐的马克思恩格斯写的一些短新闻,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马克思喜欢“简短的,但很有趣的报道”,他认为:“直率的报道,正由于没有矫揉造作,所以能够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恩格斯也谈到,对于一期普通报纸来  相似文献   

20.
“特殊商品”论──关于新闻是不是商品的对话杨思迅甲:老乙,我看你一篇文章谈到大众传媒要有市场观念,其中“新闻是商品”这个论点大概站不住。我最近在刊物上看到两篇文章都不同意新闻是商品。一篇文章说新闻“有商品属性”,但不能“等同于商品”;一篇文章说“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