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例1已知二次函数y=ax~2-3x-3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求实数α的取值范围。解由△=(—3)~2—4×α×(—3)=9 12α≥0,得α≥-3/4。分析虽然考虑了题中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交点的明显条件“△≥0”,但忽略了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隐含条件,正确解答是  相似文献   

2.
如图 1 ,构造腰长为 2 ,顶角为 2 α( 0 <α<π2 )的等腰△ ABC,则△ ABC的面积 S=12 × AB× AC×sin 2α=sin 2α.过 A作 AD⊥ BC于 D,则 D是 BC的中点 ,且∠ BAD=∠CAD=α,则 AD=AB·cosα=2 cosα.又∵△ ABD与△ ACD的面积相等 ,∴△ ABC的面积 S=2· S△ ABD=2× 12× AB× AD×sinα=2 sinαcosα,∴sin2 α=2 sinαcosα.易证 α不是锐角时 ,上式仍然成立 .正弦二倍角公式的构造证法@刘品德$广东省江门市江海中学!529000…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应注意下面几点.(1)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角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必须同时满足“角α的顶点与坐标原点 O 重合”、“角α的始边与 x 轴的正半轴 ox 重合”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是定义三角函数的基础.(2)三角函数值与点 P 在角α的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应在理解△OPM 和△OP′M′相似的基础上,理解这一点.(3)三角函数定义表达式中每个字母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得到满足△~m=0(m为幂零矩阵△的幂零指数)条件下的一般通项公式。它是[1]中定理1的推广;同时给出一般矩阵A是否存在K,△,α,使A~k=αⅠ+△(△为幂零矩阵)的判别定理,并在它们存在的情况下,给出寻找K,α,△,m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刊1985年第7期郑慧修《两根为正余弦的二次方程》一文,谈到这样一类问题:已知方程x~2+px+q=0有形如cosα,sinα的两个根,其中p与q与参数m有关的量,要确定参数m的值.该文认为,只利用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和韦达定理来解这类问题是错误的,必须还要考虑判别式△≥0这一条件.我们认为利用韦达定理来解这类问题是正确的方法,无须再考虑△≥0这一条件.事实  相似文献   

6.
<正>中考数学试卷中的许多综合题,大多是以一些基本图形与核心概念性质为基础而构成的.比如K型图与相似就是其中一类.1.基本图形如图1,若∠A=∠B=∠DEC=α,则△ADE∽△BEC.当α=90°,就是图11;当α<90°,就是图12;当α>90°,就是图13.反过来,只要△ADE∽△BEC,就一定有∠A=∠B=∠DEC.这样的基本图形是比较流行的一个基本模型,我们将这种图形统称为K型图.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热力学原理分析了由化学反应的△H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条件.找出了由化学反应式估计△S的符号的一般规律.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H与化学反应速度率的关系,以及△H与温度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习题如图1,设∠BOC=α,求证:α=∠A+∠B+∠C.证明延长 BO交 AC 于点 D.∵α是△COD 的外角,∴α=∠1+∠C.∵∠1是△ABD 的外角,∴∠1=∠A+∠B.∴α=∠A+∠B+∠C.巧用这道习题的结论,可迅速地解答一些与角有关的计算题.  相似文献   

9.
题目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CD的中点,P是BC边上的一点,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ABP与△ECP相似的是().(A)∠APB=∠EPC(B)∠APE=90°(C)P是BC边的中点(D)BP∶BC=2∶3本题答案应该是C.但许多同学是这样解的:当∠APE=90°,∠1+∠α=90°,又因为∠β+∠1=90°,所以∠α=∠β,又因为∠B=∠C,所以△ABP∽△PCE.故选B.选择支B能否推出△ABP∽△ECP?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即当△ABP∽△PCE时,能否求出BP的长呢?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BP=x,则CP=4a-x,CE=2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CBEP=PACB,即2xa=4a4-…  相似文献   

10.
<正>圆,是到定点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圆的这一特性,使得圆在求解很多看似与圆毫无关系的综合题中起到了巧妙的作用.一、解决丢解问题例1 如图1(1),在Rt△ABC中,∠C=90°.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旋转角为α,在旋转过程中,点B′可以恰好落在AB的中点处,如图1(2).(1)求∠A的度数;(2)当点C到AA′的距离等于AC的一半时,求α的度数.分析与解 (1)∵△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第二册(下B)》第81页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ABC的面积为S,平面ABC与平面α所成的锐角为θ,△ABC在平面α内的正射影为△A′B′C′,其面积为S,求证:S′=S·cosθ.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探索性问题已成为热点之一.它旨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以中考题为例,予以说明.一、探索条件此类型题的特征是给出了结论,要求探索使该结论成立所具备的条件.解题时,一般需要从结论出发,逆向思维(即执果索因),依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分析、探索结论成立所缺少的条件.图1例1(2004年昆明市中考题)如图1,在△ABC中,AC>AB,点D在AC边上(点D不与A,C重合).若再增加一个条件就能使△ABD∽△ACB,则这个条件可以是.分析观察图1,可知∠A是△ABD与△ACB的公共角,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材里有道立体几何题: 已知△A_1BC是△ABC在平面α上的正射影,平面ABC与平面α所成的二面角等于θ,△ABC与△A_1BC的面积分别为S,S',求证:S'=Scosθ。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数学函数图像中曲线切线的斜率k=△y/△x(在y-x坐标系里).而在物理函数图像中曲线切线的斜率有其物理意义,例如:在s-t图中,tanα=△s/△t=v,表示物体在该时刻速度的大小.在v-t图中k=tanα=△v/△t=a表示物体在该时刻加速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构造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设⊙O为单位圆,直角△ABC的边AC、BC切⊙O于M、N,PE⊥OM,∠AOM=∠α,易知sinα=PE,cosα=OE,tgα=AM,ctgα=BN,secα=OA,cscα=OB.1 证明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 在Rt△OEP、Rt△OMA、Rt△BNO中,应用勾股定理可得sin2α+cos2α=1,1+tg2α=sec2α,1+ctg2α=csc2α.例数关系 利用Rt△OEP∽Rt△OMA,Rt△OEP∽Rt△BNO,Rt△OMA∽Rt△BNO,分别得1…  相似文献   

16.
张焕明在本刊89—8发表了一篇题为“数学综合题解法的思路”的文章,谈了类比、猜想、转换等思想在解题中的作用,是一篇好文章,但美中不足的是所选例题中有几个考虑欠周. 例 1.在不等边△ABC中,若αsinA bsinB csinC=0,αcosA bcosB ccosC=0求证:sin(B-C)/α=sin(C-A)b=sin(A-B)/c求证.————=——__该例中条件αsinA bsinB csinC=0 是不可能成立的,事实上,以R表示△ABC外接圆之半径,则2RsinA=α,2RsinB=b,2RsinC=c,对αsinA bsinB csinC=0  相似文献   

17.
性质 设△ABC的中线m_a、m_b、m_c构成△A'B'C',O、O'分别是△ABC和△A'B'C'内一点,且∠OAB=∠OBC=∠OCA=α,∠O'A'B'=∠O'B’C'=∠O'C'A’=α',那么α=α'。 证明 记△ABC和△A'B'C'的面积分别为△、△'。在△ABC中,由勃罗卡角等式及正、余弦定理,得ctgα=ctgA ctgB ctgC=cosA/sinA cosB/sinB cosC/sinC=(b~2 c~2-a~2)/(2bc sinA) (c~2 a~2-b~2)/(2ca sinB) (a~2 b~2-c~2)/(2ab sinC)=(a~2 b~2 c~2)/(4△)。在△A'B'C'中,同理可得ctgα'=(m_a~2 m_b~2 m_c~2)/(4△)。据熟知的结论,有 m_a~2 m_b~2 m_c~2=3/4(a~2 b~2 c~2), △'=(3/4)△, ∴ctgα=ctgα'。 又α、α'∈(0,π/2),故α=α'。  相似文献   

18.
命题已知三棱锥P-ABC,Q是底面△ABC内的一点,S△BQC∶S△CQA∶S△AQB=α∶β∶γ,且α β γ=1.(ⅰ)一平面分别交PQ、PA、PB、PC于Q′、A′、B′、C′点,则PQPQ′=α.PPAA′ β.PPBB′ γ.PPCC′.(ⅱ)过P点的一个球面,分别交PQ、PA、PB、PC于Q′、A′、B′、C′点,则PQ′.PQ=α.PA′.PA β.PB′.PB γ.PC′.PC.为证明该命题,先介绍几个引理.引理1已知P为△ABC内一点,S△BPC∶S△CPA∶S△APB=m∶n∶r,延长AP交BC于M,则MBMC=nr,PAPM=n m r.引理2已知M为△ABC边BC上一点,且BMMC=mn,任作一直线…  相似文献   

19.
本期问题初3.设△ABC的三条中线长分别为优m_a,m_b,m_c。求证:对任意的不全为O的非负整数α,β和γ,αm_a+βm_b+γm_c,αm_b+βm_c+γm_a,αm_c+βm_a+γm_b均可构成1个三角形的三边,且此三角形与△ABC的面积之比不小  相似文献   

20.
裴多(Pedoe)不等式是指:设△ABC,与△A′B′C′的边长分别为α,β,γ与α′β′,γ′,面积分别为S与S′,那么α′~2(β~2 γ~2-α~2) β′~2(γ~2 α~2-β~2) γ′~2(α~2 β~2-γ~2)≥16SS′①其中等号当且仅当△ABC~△A′B′C′时成立。这个不等式自1979年传入我国后,以其外形的有趣对称,证法的多种多样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讨论,出现了一些新的证法。本文用解析几何的方法给出它的证明。如图放置△ABC与△A′B′C′,则A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