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口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主要是指在不同国度之间的贸易谈判或沟通中,进行的语言翻译活动。尽管口译是主要针对语言的一种行为,但是在实际沟通和交际中,有大部分内容都是非语言性质的。因此,翻译人员不仅要重视口译活动中的语言表达,更要重视非言语的交际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非言语因素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口译者要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特征,知晓非言语因素在其国内代表的含义,进而正确的翻译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本文首先对非言语交际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非言语交际在口译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非言语交际手段在口译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隐约式非语言语境是交际主体不能直接感觉到的一些比较隐蔽的因素,这些因素对语言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比如社会环境、心理文化环境。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话语的理解过程更是离不开语境。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要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将话语与语境结合来进行。隐约式非语言语境作为语境的一部分,对话语理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两大交际体系。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征是具有社会性或文化性。而语用学关于语境和言语行为的理论指出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遵守语言的用法规则。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活动中,更要根据交际时的具体文化语境,充分理解话语的语力,得体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4.
人类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非语言交际作为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体表现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言与环境语四种。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增强课堂管理方面起着必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有效、适时地运用人际空间距离、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副语言、体态、客体语言、环境语,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与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脱离了社会的人是不会有语言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功能就是交际。交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活动。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我们教学中侧重的是用声音,符号来交际的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又可分为口头言语交际和笔头言语交际两种形式,交际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交际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要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运用非语言行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家伯德惠斯特尔(Rayl Birdwhistell)曾对同一文化系统中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做了一个量的估计,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0%左右。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表明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或者说,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认清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文化对非语言交际的影响,才能找到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克服策略,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中外学者给“非语言交际”下了不少的定义,有的非常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通过言辞传递的信息”或“非…  相似文献   

8.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 ,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 ,即只强调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练习和掌握 ,而忽视文化方面的知识 ,特别是对英语语言文化的非语言交际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非语言行为的交际功能 ,许多学者都作过相当高的评价。 Mehrabian甚至认为 93 %的交际信息源自非语言行为。非语言交际的方式有很多 ,如副语言、客体语言、环境语言等。英语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身势语是与身体有关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方式 ,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身…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感情和传输信息的媒介,交际中所使用的交际工具除了口头语言,还包括体态语等非语言行为或手段。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之一的环境语,将中英非语言交际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阐述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文化信息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交际总是与语言交际相伴相生。每一次语言交际都需要一种或多种非语言交际的参与。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非语言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也发挥着应有作用。正确区分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合理看待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对推动非语言交际与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重视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规范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丰富非语言交际策略,建立健全综合英语教学评估体系,从而促使非语言交际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课堂教学语言,广义来说,包括教师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非言语行为。本文着重谈谈生物学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与有声的教学语言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它在课堂中沟通着教师和学生。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非言语行为也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交际工具。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提供的数据表明:人类  相似文献   

12.
语境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它是语言使用或交际的环境,深刻地影响着话语在不同场合的含义。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所以语境与翻译的关系密不可分。小说的语境都是特定语言创设的语境,那么其发生的各种语言及非语言因素必然会在小说中得到体现。语言语境制约着小说翻译中的词义和句子的逻辑关系,语言发生的情景和文化背景更是其要考虑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影响交际能力的非语言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际能力的构成划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影响交际能力的非语言因素主要有心理、体态、文化方面的原因。长时期来,思想观念,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制约和阻碍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对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更新交际观念,丰富交际知识,强化交际实践,深化交际研究等主要环节,逐渐排除非语言因素对交际能力的负面影响,提高中国学生综合的外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非语言交际”(non-language’s communication)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并具有交际功能的任何为了交际目的在约定范围内有意识操纵身体的非语言行为(non-language’s action),是某个社会群体所共同遵循的约定俗成的体系。如手势、身势、体态、面部表情等,在语言交际中称为类语言行为(language-like action)。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非语言行为是开放型的,有一定的生成组合能力。适用于双向或多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行为的特点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行为在交际、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 ,有着重要作用。非语言行为有真实性强 ,易受环境制约与依附性强等特点 ,故在交际中主发挥辅助性功能。非语言行为一般地分为四类 :身体语、时空语、辅助语和客体语  相似文献   

16.
张淼 《甘肃教育》2008,(6):22-22
人类交际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多专家研究认为。在许多方面的交际中,只有35%是语言行为,其他的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所以合理地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对稿好教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家伯德惠斯特尔(Rayl Birdwhistell)曾对同一文化系统中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做了一个量的估计,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0%左右。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表明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或者说,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认清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文化对非语言交际的影响,才能找到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克服策略,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非语言交际是指不使用词语的交际 (communi cationwithouttheuseofwords)或者交际者运用身体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 ,表达特定语意的过程。具体地讲非语言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非语言行为或单独使用或与语言行为相伴而发生。从人类社会行为来看 ,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构成了人类进行交际的两个重要途径。语言是人类各民族特有的受规则支配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属于人类传递或交换过程中使用的代码。同样 ,人类的体态语言也是…  相似文献   

19.
非语言交际行为是不用词语进行的交际,可以通过手势或符号来进行。社交场合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中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适当掌握它可以帮助达成成功有效的交流。人们通过对非语言交际行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了解,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随着交际行为朝着多样性发展,非语言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语言交际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声音行为、衣着打扮和气味等。交际者对不同文化的异同了解越多,认识越深,就越可能利用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