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中国战争电影是和新中国的成立、发展与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回眸上世纪半个多世纪中国战争电影所走过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从五六十年代的信念神话,到八九十年代的战争史诗,再到90年代中后期的战争传奇,中国战争电影始终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艺术构建。  相似文献   

2.
所谓诗电影必须具备几个要素:电影不是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目标,而是以表达和抒发某种情感或情绪为目的,重抒情轻叙事;在结构方式上不以情节而是以场景片断或段落为主要手段;经常运用象征、隐喻等镜头语言,使影片具有许多意象,细节的有意重复是常用方法;电影具有诗歌一般的意境.这种诗电影在中国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萌芽期、三四十年代的发展期,五六十年代的隐性发展期,八九十年代的成熟期等几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民族题材电影是我国电影百花园里一株独特而亮丽的奇葩 ,是我国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电影题材领域拓展上的一个新亮点更是在新中国大放异彩。民族特色、时代共名、汉族视觉构成了这些电影的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王秋艳 《高中生》2012,(13):14-15
在中国内地歌坛,军旅题材的歌曲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建国之初到今天各种风格的军旅歌曲的不断涌现,从演唱方式、歌曲曲调到歌词内容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大众对军人、对军旅歌曲认识的不断提高。在"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我国内地的军旅歌曲还是普遍以党、人民和军队为主题,曲调上讲究高亢、激扬,以展现军人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两国定于2006年与2007年互办国家年.今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由此,我们又想起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中国流行一时,至今仍在播放的那些洋溢着浓郁俄罗斯民族气息的苏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三套车>、<小路>、<纺织姑娘>……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跳动的旋律在几代人的心中流淌.  相似文献   

6.
《蓝风筝》这部电影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田壮壮的作品,和其他的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一样,这部电影同样把视角放在了对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的刻画上。相比于其他几部刻画政治运动的电影,《蓝风筝》则更显得平和与真实。在那个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肆意风行的年代中,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总是显得很微不足道。《蓝风筝》除了给我们呈现了那个年代的政治运动给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造成的影响外,也在很大程度上也表达了一种反抗精神,以及又在时代面前不得不屈服的无奈。  相似文献   

7.
庄园 《高中生》2012,(4):13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英雄人物层出不穷。电影《英雄儿女》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切合了时代的需要,影片插曲《英雄赞歌》,当然就是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了。借着电影中英雄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感人形象,借着影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这首歌如同插上了一对翅膀,飞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8.
歌曲在电影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电影歌曲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读电影,而研究的起点是对电影歌曲进行分类。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华语电影歌曲进行分类的原则主要是基于歌曲的体裁、风格和歌曲发送者的符号身份。基于此,可以将华语电影中的歌曲分为流行歌曲援引、主流歌曲援引、摇滚歌曲援引和民歌援引等四大类。这实际上也是用符号学理论对传统歌曲分类的一次确证。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幽雅恬静,旋律优美。随着电影的播放,其舒缓、轻柔的风格深深抓住了听众的心,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再现的单二部曲武,旋律的节奏基本以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这三种音符构成,三四拍子和中等速度使歌曲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相似文献   

10.
雪绒花     
教材分析:《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曲调幽雅,旋律优美。随着电影的播放,其舒缓、轻柔的风格深深抓住了听众的心,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旋律的节奏基本以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这三种音符构成,三四拍  相似文献   

11.
该作品于1939年创作完成,是抗战年代沦陷区人民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在当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决心,具有深刻的民族意义。是一个失去了亲人,自己又惨遭日寇凌辱的妇女的哭诉与怨恨,是一个具有悲情色彩的人物形象。本文将对该歌曲演唱及情感表达方面进行分析,便于更加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雪绒花     
教材分析:《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曲调幽雅,旋律优美。随着电影的播放,其舒缓、轻柔的风格深深抓住了听众的心,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旋律的节奏基本以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这三种音符构成,三四拍子和中等速度使歌曲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相似文献   

13.
该作品于1939年创作完成,是抗战年代沦陷区人民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在当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决心,具有深刻的民族意义。是一个失去了亲人,自己又惨遭日寇凌辱的妇女的哭诉与怨恨,是一个具有悲情色彩的人物形象。本文将对该歌曲演唱及情感表达方面进行分析,便于更加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电影观念是电影创作人员进行电影创作的潜在动力支撑,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电影的艺术水准与制作层次。1920年代中国电影产量不菲,但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刚刚起步不久,且作为一种舶来品,被社会人士当作投机事业,在这种电影观念的引导之下,1920年代中国电影语言虽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但仍存在诸多伤饬之处。功利、低端电影观念引导下的电影语言决定了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通俗面貌。  相似文献   

15.
近段时期以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及各地电视台相继播放了一批“老电影”,使人们在重温昔日影片那熟悉的故事及艺术风彩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重新哼唱起了那些久违了的电影插曲。的确,一个不容人们争辩的事实是,从解放初期到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期,在中国几乎每一部新电影或新电视剧的面世,都会带给人们一首优美动听的插曲。无论是城市乡村,这些歌曲流行于千家万户、大街小巷,被人们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银幕》理论”中的“文本分析”方法。20世纪70年代,围绕英国电影理论杂志《银幕》发展起来的“《银幕》理论”整合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前沿人文学科理论,发展了以左派意识形态-符号学-精神分析为框架的电影“文本分析”和电影精神分析方法,对现代电影理论影响很大;同时因其与以“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英国文化研究复杂的理论交织、缠绕关系,今天梳理“《银幕》理论”对增进我们对文化研究的理解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歌曲《绒花》是电影《小花》插曲.歌曲情感直朴、率真,音乐材料简约,音乐形象鲜活.主要采用了以中国五声调式为框架的七声民族清乐调式和雅乐调式交替.歌曲两个乐段均采用了同主音民族调式交替,又有西洋曲式结构特征,有着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与韵味.歌曲在电影特定场景中恰到好处地出现,突出表现了女主人翁何翠姑坚毅、高尚的品格和勇于献身的美好心灵,也极大地渲染和提升了影片的气氛和内涵,对剧情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继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的雅安地震之后,产生了一大批抗震救灾爱心歌曲。这些爱心歌曲为灾区人民的心灵送去安慰,传递温情,并且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使得灾区人民在困难时期没有倒下。让这些抗震救灾歌曲走进高中音乐课堂,学生通过聆听和学唱,了解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伤害,同情灾区人民,给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并更加珍惜他们所处的平安年代。本文将对抗震救灾歌曲的定义,种类,教育意义,以及怎样带入高中音乐课堂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首先,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针对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我实施了了正面教育,选用了中国20、30年代的优秀爱国歌曲如《长城谣》、《踏雪寻梅》、《黄水谣》等,还运用多媒体播放“抗战时南京大屠杀”等等真实画面,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能从视觉、听觉上充分感  相似文献   

20.
皖西地区的革命歌曲是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下由广大革命者与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对联络军民感情,凝聚革命力量,使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所包涵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传统道德价值、集体主义精神在和平年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本文以皖西地区革命歌曲的传承与保护为例,探讨了革命歌曲面临的困境与相关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