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写作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见,低年级练习写话,关键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表达的欲望。那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写话兴趣方面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张宗琼 《小学生》2010,(11):17-17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上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信心。囚此,我在一年级就逐渐让学生“写话”,并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现就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1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写话”并不难,兴趣是关键。让孩子对写作感兴趣是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陈丽 《小学生》2013,(1):14-14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上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信心。因此,我在一年级就逐渐地让学生"写话",并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现就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写话"并不难,兴趣是关键。让孩子对写作感兴趣是重要的前提。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呢?尊重他们——让孩子有说话的权利。这句话看似简单,要做到其实不易。在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对写话有兴趣"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写话教学的明确要求。的确,写话是习作的开始,在起步阶段就重视对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对今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重要意义,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那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写话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有想写的欲望,其次要有会写的能力,进而具有乐写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表达顺畅呢?这就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写话习作教学策略。要从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激发写话习作的愿望、放飞学生想象习作的翅膀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6.
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的写话兴趣至关重要。写话教学中,教师要选好话题,让说写结合;要用好教材,让读写结合;要展开想象,让画写结合;要激励赞赏,让评写结合。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能使学生从小就充满自信,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就是作文,写作的初始阶段和基础就是写话,低年级的写话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低年级学生写话的时候变得轻松、有趣,写话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就是关键,通过低起点、低要求,让学生先把话说完整;着眼趣味,表达真情;自由的写话方式;引导学生密切阅读和写话;交流展示"日记",提升写话兴趣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让学生乐于写话,善于写话,就要从兴趣入手,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视写话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话。学生对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为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如何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  相似文献   

9.
付梅 《时代教育》2007,(6Z):115-115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应从低年级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据语文课标的要求,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坚持每天写话,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应从低年级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坚持每天写话,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晓燕 《课外阅读》2010,(11):138-1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从“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一步一步地努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爱说。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见,我们在学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创设宽松的写话环境,有扶到放,循序渐进,不断鼓励。学生一旦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视写话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的去写。  相似文献   

13.
正降低学生写作启示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小学阶段降低门槛,放缓坡度,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夯实写话习作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我有以下想法:首先,从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谈起;要想让写话、习作教学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真正有意义的一堂课,就要学会"发现儿童"。即我们要走进儿童世界,先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谈得上培养。在了解他们的兴趣后,再把说写结合。让他们先说话。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玩木偶,那就  相似文献   

14.
张金玲 《家教世界》2012,(18):10-11
心理学相关理论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恰当时机是当他们有兴致、从内心有想做某件事的欲望的时候。因此,我注重抓住课堂这块主要阵地,以课外生活为辅助平台,努力尝试各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写话欲望,点燃他们爱写话、想写话的思维火花,培养写话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呢?只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素材,从他们感兴趣的人、事、物等入手,让学生喜欢写,点燃学生写话热情,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学生通过对自我的剖析、表达、发展和提升,使学生获得喜欢用写话记录真实生活的需要,为后面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新课程改革特别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作为重要目标。对于本学段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调动孩子创造兴趣,点燃写话激情,把写话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让写话逐渐成为学生自己表达的需要,并学习掌握写话的简单方法,为今后的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冯福海 《文教资料》2011,(33):78-80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应从低年级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入手:鼓励学生动笔,降低写话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注重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培养写话能力:注重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注重说写结合。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的写话作为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喜欢写话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因为学生观察、表达或是想象力不够,而是缺乏写话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写话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作文教学理论研究的进展以及一些中年级作文教学实验所取得的经验等,必然促使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有所突破。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集中体现了这些突破,并且改革的力度较大。一、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在小学低学段,培养学生学习写话的兴趣至关重要,到了三、四年级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成为关键。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其前提则是学生要有内容可写,同时在写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书面表达的乐趣。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较为宽松,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能够愿意写、写出来就应该得到鼓励。到了第二学段,学生在书面表达…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兴趣是启蒙的钥匙,也很可能是决定一生道路的入口。”在儿童初学写话时,从心理的角度上看,就是要使学生愿意写,有信心写,学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一句话写下来。只要低年级的写话兴趣培养起来了,起步作文也就落到了实处,就能消除动笔写的畏难情绪,树立起初步作文的信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激发起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呢?一、把学生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发展语言,激发写话兴趣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大部分来自生活,只要让学生多走入生活,就有说不完的话,有说不完的话就有了写话的源泉。正如叶圣陶…  相似文献   

20.
一、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想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