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清江 《科教文汇》2008,(14):68-68
任何一件事,只要是被动完成,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作文亦然。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写,自然就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想出好文章,就必须让学生自愿自觉地写,以写作为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像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后选些学生能够作的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如果这样,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了学生作文的动机……”因此,在训练学生作文时,  相似文献   

2.
目前教师普遍感到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怕写。本文立足于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因素,采取以幽默的话语激欲、用激趣的话语诱导等措施,在课内外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普遍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小学生对作文感到大伤脑筋,作文题一出现,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畏难情绪。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增强小学生作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提高作文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为了增强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我做了如下尝试:一、作文题目的趣味性作文的题目最先影响到学生动笔的情绪,如果作文题目太乏味,就缺乏吸引力,就很难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如果题目具有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搞得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一、学说是为写打基础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说开始。学会说话,哪怕口头不说心里也要有数,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口说话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说话…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令多数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作文能力差,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水平。而学生呢,一上作文心里就发怵,即使绞尽脑汁,搜肚刮肠地写出来,不是中心不突出,就是选材不当,甚至跑题。针对目前这种状况,实在令人堪忧,况且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我尝试运用一下几点做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表现。可以说,学生作文水平的好与差,是对语文教学的检验。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更要注重指导与讲评的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这一点绝大部分语文教师是知道的,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重视不  相似文献   

7.
言之有物     
教师们经常叹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生活脱节,学生言之无物。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训练完成后,教师认真批改并写上评语。作文评语成了教师与学生乃至与家长沟通的一种较常用的文字交流形式。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必须以人文关爱为出发点,主动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并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的成长,在承认每个学生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智慧潜能,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让学生的个性之花得以绽放。  相似文献   

9.
教师一手包办修改英语作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自觉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而"举一推三"修改作文的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在英语作文修改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自己反复修改作文的过程中知道如何提高作文能力,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习惯.实践证明,"举一推三"的作文修改教学模式能够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历来又是我们教师见之犯难,学生被动写作的苦差事,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一布置题目,学生便是唏嘘,面对作文本,学生们愁眉不展,无从下笔,教师催交的急了,便应付一篇,交完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索然无趣,教师批改作文又是苦不堪言。这种恶性循环,阻碍了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因此,本人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是在作文之前缺乏指导,作文指导对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杜中明 《科教文汇》2009,(23):120-120,169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堂指导激趣,一是课下收集资料。课堂上重在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写自己最想说的话,让文章有真实感。写作前重视写作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作文交上来后巧下评语,采用的是“沙里淘金”之法,找出文章的优点和亮点。在收集材料上,主要是让学生课下收集新鲜语言、新颖素材和崭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本人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1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普遍现象。教师的作文教学总是重在形式和技巧上,往往忽略了作文素材的指导;同样,学生的作文也就不注意观察积累,感觉无物无事可写。即使是写,背范文,背套路,背好词好句好段落的现象很多。写作要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找到写作的兴奋点,教师教学要重示范,引导学生会观察,写真话,这样才能写出个性的文字,这样的写作才不会千人一面。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因此,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上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彻底摒弃作文教学中"为了练习作文而作文"的做法,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给学生作文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还学生作文的真实与本色。针对以上要求,我在作文教学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抓。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重视"怎么写"而忽视了"写什么",因此,我们要反思: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缺失在于过分地重视"术",而作文教学应是"立言"与"立人"的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什么"比教会学生"怎么写"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习作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往往伴随着浓郁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他们就表现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咬定"趣"字不放松,在"趣"中激发灵感。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下水’是从游泳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要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黎海鸥 《知识窗》2012,(8X):64-64
<正>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一直是广大教师非常头痛的一件事,其原因就在于作文教学一味地迎合作文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以应试为本"的写作套路中,从而导致了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分离。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应该是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文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理性地把"文"与"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蒋家荣 《科教文汇》2007,(9S):54-54
每上作文课,当老师提出作文要求时,学生们总是愁眉苦脸,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不喜欢作文课。为了使学生乐于作文,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做到了:一、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首先我教学生从写自己开始消除害怕心理。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就对他们提出写日记的要求,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并给他们规定字数和题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梁玉清 《科教文汇》2012,(14):94-94,98
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的心灵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最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写作文,感到最难的则是无话可写。为解决此难题,我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三点弥补方法,即多读书、多积累、多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