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帮助学生去体验、感悟活生生的生活,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就如同把鸟关在笼子里。"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陶行知还曾强调:"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语文教学的外延应与生活相等。然而,现时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语文实践的情境与乐趣。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现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丰富语言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让语文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一、面向生活,本具作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主体的情感是在生活体验中生成的,生活体验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控制下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觉得越写越没意思,渐渐地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为生活是"生"的,生机盎然、无时不在。陶行知先生把生活看作是教育的"本体",他指出"生活即教育"是一种自觉形式的生活教育,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生活教  相似文献   

4.
"教育应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来的,从中不难看出其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生活化教学强调的不仅仅是老师将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而且希望老师能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用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试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进行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师品尝的是工作的艰辛。"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他们有血有肉,充满着智慧和活力,富有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的肩上承担着: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学生便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其个性特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倡导乐学,从而实现使学生多层次、多渠道、有特色地发展。我长期从事于一线教育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应用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提出:"思想政治课无论从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从学习目的来看,若把课程局限在校园内,把学生规定在刻板的课堂中,课程内容也会渐渐丧失生命力,课堂教育就会成为脱离生活的乌托邦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而运用教学素材组织教学,在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论界曾指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更是教育的主体。这就阐明了学生是活动的能动体,是活生生的有主体意识的人,具有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动力机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重视价值、态度、情感、因素的作用。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倡创新特色教育的今天,我把这作为指导自己教学活动的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  相似文献   

10.
欧阳清泉 《教师》2014,(29):82-85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向生活回归,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此,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们眼前特定的"景象",是活生生的现实。如果借助"此时此景"来教育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激发性和感染力,其教育效果刻骨铭心。一、别了,"沙尘暴""沙尘暴"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时常光临我们的生活圈。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绪。前几天,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连续几天的"沙尘暴"天气,面对风沙漫天、尘土飞扬的"景象",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12.
刘霞 《甘肃教育》2008,(7):49-49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学生资源一般是指在课内外表现出的,可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家庭背景、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等都是我们教学中的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学生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教育是发展人的活动,素质教育必须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每个学生个体既是教育活动中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小学数学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故此,"联系生活"成为数学教学理念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那么,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育应在生活中升华和提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紧扣学生的生活背景,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即倡导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我们应为学生提供有活力的、活生生的美术,让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教育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作者从课堂教学入手,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钱瑾 《学子》2013,(6):65
一、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生成课堂课堂中教师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更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个体。课堂学习不可能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中按部就班地展开,应在"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中形成,应在学生积极地思维、自主地探究中,在学生惊喜地发现中,在情感的共鸣中,在独特的感悟中热闹有序,活泼而又有所得中生成。在教学"望月"这一课,理解第2小节时,我让学生初读后设计了这个问题:"读了第2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要注重他们的实际生活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