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拨动心灵琴弦,敞开心灵之窗与文本对话。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美、体验美并引导学生用最原生态的感官体验的方式直观地领略文本的美。在这样一个感官体验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画面,还原文本情景,营造了一种“情感共振”,达到融“我”入景的艺术境界,达到主客观的沟通与默契,从而实现较好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5.
朗诵也叫诵读,即大声地有感情地读。现代的语文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朗诵。叶圣陶和朱自清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和眼之外,加用口和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问,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生受用不尽”。诵读能够带动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学生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鲜活个体,他们富有悟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诵读中会自主完成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过程,感知文本的形式美与内蕴美。所以说,朗诵,是师生共同感知文本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中,以文本为依托进行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是“美”,因此,情感教育、熏陶感染是数学教学的任务和途径之一。情感设计要创设情境,激趣提问。调控学生的情感,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活动,通过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王蓉 《湖南教育》2003,(22):50-5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美读教学并发挥出美读的功效呢?首先,要注重吟诵。学生对文本的认识理解是一个由感性而理性的整体的审美认识过程。从格式塔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语文教学审美过程的第一步是审美直觉,是对文本的第一感觉、第一想法、第一体验,是学生最初对课文的朦胧的、混沌的、体现出模糊美的一种感性领悟。那么,在学生接触课文伊始,要注意通过多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所蕴含的美,从而激发起阅读的欲望与学习的兴趣。“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是最有效的办法”。吟诵,就是把文本的无声的文字符号变为…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并不是抽象、枯燥的纯理论科学,她无时无刻不在从各个方面闪烁着“美”的光彩。物理学家对真理的探求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和完善美的过程,美是真的最高境界。物理教师应当把物理学中及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美的东西挖掘出来,用美的东西感染和打动学生,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中,以文本为依托进行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是“美”,因此,情感教育、熏陶感染是数学教学的任务和途径之一.情感设计要创设情境,激趣提问.调控学生的情感,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活动,通过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也接受了文本中固有的思想、知识、文化,接受了作者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文本语言的学习。钱理群教授认为“文本的核心是语言”,“要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感涉及到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情感的理解。语文学习的鲜明个性是据“言”得“意”、由“言”表“意”的转换、融合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传递文本中蕴禽的人文价值。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是文本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戚壮 《辽宁教育》2004,(9):35-35
著名的音乐专家许卓娅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离开了可以使你激昂、感动的东西,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有效的感染力。”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3.
文本留白以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给了读者遐想的空间,许多文质兼美的文本往往有着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是学生深入文本的关键点,它有助于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如何妙用文本留白,挖掘文本内涵,唤醒蕴藏着学生心中丰富的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释放出活力?  相似文献   

14.
钟菊莲 《现代语文》2014,(2):123-124
在研读小说文本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很多东西。但这些东西并不是全部要在课堂里呈现的。学生已经能阅读并理解出来的东西,应该没必要重复。我们要做的是把小说“最该读的内容”中没被学生关注到的微妙细节提点到位。  相似文献   

15.
陈田燕 《广西教育》2008,(13):44-4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引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引导。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前提是教师在深度研读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及时点拨疏通,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做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呢?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策略。阅读有多种方法,这里,我侧重谈一下本堂课中用到的美读。美读,即欣赏性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的方法,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如前文提到…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个人“意义”的产生——“体悟教学”策略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应停留在文本本身的讲解与现成结论的记诵上,而应该把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促使客观的、外在的文本与学生主观的、内在的生活体验、情感态度和理智能力发生“碰撞”,在“碰撞”中,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个人意义”。“体悟教学”强调运用一定的策略(如调动主动性、鼓励参与和交流等)和方法(如设问~理答、设境、换位、对比等),使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经验(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的学习经验、知识背景)与当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学生学习文本.其效用一方面表现在从文本中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积淀语文素养,为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另一方面从文本中获取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方法。因而,从后者的角度讲,文本自然是学生学习写作不可替代的范本。然而.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不甚关注文本的功能,而是把目光投放在“自由写作”上,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里所选的文章,都蕴含着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透过文本自身,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展现出无穷的生命活力。一、创设情境——发现美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发现文本中蕴含的美。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有很  相似文献   

20.
方青龙 《湖北教育》2023,(10):51-5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一论述强调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主题育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熏陶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依托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