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曾经为很多法国作家的作品写过书评。早先是巴尔扎克、是雨果,后来是纪德、是杜拉斯、是波伏娃、是西蒙,后来又是昆德拉。在我的一篇书评《背德者纪德》中,我曾写道:对我来说,纪德是法国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一直觉得法国的文学以及艺术有她极为特殊的价值。自由的纪德来自自由的法国,或者说,只有法国才会产生出纪德这样的作家。法国的文学传统不仅仅是巴尔扎克,是雨果,是左拉,法国的  相似文献   

2.
雨果创作的崇拜者都知道,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在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博物馆里展出了这位作家的许多画。有些是他在旅行期间所作的钢笔画和水彩画的草图,也有为自己的《吕伊·布拉斯》、《街头与林间之歌》等作品作的插图。但在1921年开放的雨果博物馆里保存的画远非这位作家的全部画作。目前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里展出国立图书馆收藏的雨果的画作。展出的有这位作家的三百多幅画。这些画不仅是他的作品的插图,而且仿佛是他表现在绘画形式中的思想。展览会的组织者筹备、出版了雨果的画册,内有三百六十二幅插图和内容丰富的说明部分。  相似文献   

3.
︾□ 孙焕英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 ,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教科书中的名篇 ,千百年来为国人传诵。但人们对该诗的理解 ,尚有诸多疑点 ,本文拟作新的解读。  一、《木兰诗》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作品 ?木兰参加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传统观点认为 ,《木兰诗》是一部反侵略主题的文学作品 ,木兰是一个爱国主义英雄。诗中所写 ,是中原人民反击外来强敌的事迹。实际上 ,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该诗的本义正好与此相悖。《木兰诗》描述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发动的征战。有几点为证 :1 .诗中有“可汗大点兵”、“可汗问所欲”句。汗、…  相似文献   

4.
?和!     
雨果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文学巨著《悲惨世界》。经过精心修改以后,他决定把原稿寄给出版社。稿子寄出去了,过了一些日子,还没有回音。于是,雨果写信去问。这封信没有字,全篇只有一个标点:“?”。  相似文献   

5.
领带史话     
许多人都知道大仲马写过一本烹妊书,但是几乎无人知道另一位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就是教科书《十六课系领带艺术》的作者。此书包括100页的课文和40幅图。他是以巴隆·德·朗贝兹为笔名出版的。巴尔扎克在书中讲述了各种有益的建议,而且严肃地强调,人们可以通过领带来判断一个人。然而我必须说老实话,为人类发明领带的并不是法国人。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领带了。当时的古罗马军团士兵在脖子上系着一种带于,形状介于领带和围巾之间,后来人们就不用了。以后法国又恢复使用这种领带,并且官方把它视为一种时髦。拉罗斯词典给领带一词写的定义为“绕在脖子上衬衫衣领下的布带”。该词典还解释说,领带这个词的法语名称“cravatle”是由“croate”(克罗地亚人)一词派生而来的。我们还知道哪一年,甚至哪一天领带开始流行起来的。那是在1656  相似文献   

6.
据说法国文坛巨匠巴尔扎克写作时总离不开浓黑的咖啡,但到写不下去时咖啡就不管用了,所以他每逢这时就到院中的酒窖里取酒喝。巴尔扎克故居的后院有一个旁门,从那儿下去的酒窖可以直通当今的酒博物馆,这也就是为什么酒博物馆中留有巴尔扎克饮酒获取创作灵感的传说。其实真正追究起来,这个通道是巴尔扎克逃避征税人逼债的方便之门。酒博物馆建在巴黎16区中心水街的地下,离巴尔扎克故居不过几百米远,地下通道虽然串联了许多住家的酒窖,但是由于许多住家不愿意向酒博物馆出售他们的酒窖,所以酒博物馆仅开辟了实际长度近一半的通道。…  相似文献   

7.
曲彦斌 《寻根》2022,(5):133-139
<正>以往,曾关注过道家文化与道教,写过《道教与民间文化》之类文章,也在多部书中专门论及,如《隐语行话的神秘世界》一书中卷《从隐语行话考察、透析社会》第五章《社会杂流切口》,论及由于道教本即生长于汉语言文化环境之中,又与民间社会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或此即其接受民间文化影响乃至隐语行话语俗的根本机缘和“先天性”条件吧。据所见材料,道士中隐语行话颇多。而且,设计了中华书局锦语文化博物馆的《中国道教语言文化双葩:道书隐语与符·天书》单元。  相似文献   

8.
几乎没有人想到伟大的法国小说家维克多·雨果还是一位具有惊人创造才华的室内装饰家。但当时,却很少有人拜访过他的家。有一位作家把雨果的家称之为“恐怖之屋”。几天前,一位向导领着游客参观时说:“是有点怪诞,一点不假。”她在一件称为“真是令人作呕”的作品前停下脚步,沉思地说:“这些玩意儿是不是雨果故意制作的  相似文献   

9.
春风吹开了什刹海湖面的坚冰。湖畔,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上却“寒气凛凛”,“杀声震天”……,根据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九三年》,经紧张排练后,作为国家话剧院2004年首台剧目,终于与观众见面。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剧,成为国家话剧院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话剧之一。剧本的改编者曹路生,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剧作家,他从雨果作品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涛中,读出了美丽的自然、宽厚的哲理、朦胧的遐想和动情的诗意。在剧本中,他保留且增强了诗的语言,力求充分展示雨果语言特有的魅力。雨果原著中有不少短句式的排…  相似文献   

10.
齐园 《世界文化》2002,(1):12-13
1828年,雨果与书商戈斯兰签定协议,答应为他写一部华特·司各特式的小说。从那天起直到“七月革命”,一向创作热情高涨的雨果却千方百计地逃避这个协议,或者说至少是在有意推迟。看过《巴黎圣母院》以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作家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一部小说只有在复辟王朝崩溃时才具有完整、成熟的契机。1831年1月初,雨果在规定的最后期限之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作品。实际上,三年前雨果已经在搜集相关的资料。他读了许多的编年史,历史书,清册和证书,看过巴黎一些旧址的遗迹,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15世纪的…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沙丘》(Dune:Part One,2021)是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继《降临》《银翼杀手2049》之后的又一科幻力作。影片改编自弗兰克·赫伯特196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沙丘》——该小说一举夺得“星云奖”和“雨果奖最佳长篇奖”。影片《沙丘》还原了中世纪般的史诗,成功地构建了一套新的宇宙秩序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正法国文豪雨果曾说:"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其实何止是诗,它还是精美的人物画廊。漫步西方美术史,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其中人物画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单人图,偏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笔触细腻,如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油画《打碎十诫石板的摩西》;一类是双人图或聚焦于两人,展现彼此的关系,表达特定的主题,如意大利画家提香的油画《该隐与亚伯》;第三类是群像图,通过描摹场面,叙述某个重要情节,如意大利画家乔托的名作《犹大之吻》。  相似文献   

13.
谌震 《东方文化》2001,(2):100-106
吴江教授是我国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近年写过许多好章,如1998年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场对话》,澄清了理论上的若干误解,读后真有“一旦豁然贯通焉”的感受。今年《炎黄春秋》第3期的《平心论胡适》,也有极为精到的见解。该刊第6期又有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法国文豪雨果在中国受到的尊敬和热爱,非比寻常。雨果毕生的著作,不论戏剧、诗歌,还是小说或论文,几乎全部被译成中文。然而,中国读者对作为一位出色画家的雨果却不甚了解,对此,的确少有提及,甚至更无具体细致的介绍。值此雨果诞辰200年之际,说说“画家雨果”。雨果的绘画,全凭自学。雨果并无意做一名画家,他只是将绘画作为丰富自己的一种手段,并以此自得自乐。雨果一生多次旅行,不论幼时随父辗转意大利、西班牙,还是19年流亡生涯在布鲁塞尔或太平洋英属小岛的游历,他均喜欢观赏风光,寻访古迹。19世纪30年代,在这段时间的旅行中,雨果开始认真速写,以铅笔或钢笔记录眼中所见,心之所爱。现藏巴黎雨果故居的《杜埃的警钟楼》 (1834~1836)便是当时的作品。从那时起,雨果作画便一发不可收。雨果热衷于中世纪后期的哥特艺术,对那时遗留下来的要塞古堡尤其着迷,且终生描摹不辍。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对景写生的,如《欢乐的城堡》(1840~1842)或同期的《黑夜呐喊城堡》,也有许多是想象杜撰的,如1847年重画的《老鼠塔楼》和1866年《莱卡斯凯灯塔》。可是,不管写生或杜撰,雨果作画一如作文,都强调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宣泄,以人情的喜怒...  相似文献   

15.
姜德明 《寻根》2001,(1):55-55
(桑松)、《马来亚的犯人》(茨威格)。1949年后,他又出版了译作《农民》(巴尔扎克)等多部。他为“明日社”的出版物写了不少广告,每篇不过百来字,又不乏学气息,可以作书话来读。如:  相似文献   

16.
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一凡编译为什么不写德拉马尔的故事?──路易·布耶对居斯塔夫·福楼拜说文学评论家埃米尔·法盖称居斯塔夫·福楼拜的爱玛·包法利夫人“是我在整个文学史中,包括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所看到的最为完满的妇女形象”。福楼拜是受到他人的启发开始创作《...  相似文献   

17.
欧阳 《世界文化》2007,(10):37-37
《黄金中的银线》 《黄金中的银线》是美国的一首非常出名的爱情歌曲,曾创下过200万张唱片的销售纪录。它的曲作者哈特·丹克斯在偶然读到了一首描写一对夫妻恩恩爱爱、白头偕老的诗后,大为感动,遂为这首诗谱了曲。不料,在这首歌曲公开发表一年后,他自己却与妻子离了婚。但还有一个比丹克斯更“言行不一”的歌曲作者,他就是曾创作过《喂,我的宝贝》、《爱的梦幻曲》、《让我做你最后一个情人》等美国著名爱情流行歌曲的乔·霍华德,这个总是在讴歌着忠贞与永恒爱情的人,自己却结过9次婚。  相似文献   

18.
邱轶  彭飞 《华夏文化》2022,(4):36-39
<正>一、《诗经·周南》与“诗乐舞一体”关系考(一)“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已成为学界共识。如《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百兽率舞,庶尹允谐。这表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吕氏春秋·古乐》之“葛天氏之乐”,以上都显现出上古先民对诗、乐、舞相结合的初始形态的探索与追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2-33页)在我国诗歌发生时期诗乐舞一体同源,均为感物而兴,心物交融,人心触动,以情为体的诗乐舞随之产生,将生活中的诗、听觉上的乐、视觉里的动态舞蹈相结合,统为一体,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介 《华夏文化》2005,(4):37-37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初读此诗,虽全诗未见一怨字,浑身上下却为一缕悠长的幽怨所绕。《玉阶怨》是一古题材,属于《相和歌·楚调曲》,是专写宫女幽思哀怨之乐曲。李太白此诗虽写怨情,但却是高度的含蓄蕴藉,全诗处处写怨,而从诗作字面上却无半点幽怨之迹可寻。“玉阶”生出了“白露”,凸显夜之深,也暗示主人公伫立时间之久。同时,“玉阶”点明了场所的不一般,也暗示出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寻常。当白露浸湿了“罗袜”,夜之深、露水之重、伫立之长久则更是可想而知了。在这里主人公出现了,但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人而只写…  相似文献   

20.
格林面面观     
《纽约时报》的一则有关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 )是“当代最伟大的英国小说家”的评论使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颇为恼火,他因此写了一首诗。诗的开头是: “你真魁伟,格雷厄姆老爹,”一位青年书迷这样领赞。“你身躯确实庞大臃肿; 可笔下的‘杰作’却如此的干瘪空洞——你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功?”对美国中产阶级来说,这首诗简直不亚于当年的亵渎神灵罪。因为格林所享有的声誉是当今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正象他的护照上可以毫不费力地印上各国地名一样,“最伟大的”这一形容词也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