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因其独特的艺术观念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今世界最富有和最著名的前卫艺术家。他的作品最特别之处是常以不同形式表达对死亡、生命的思考。通过作品的研究,从他的艺术作品中解析其形式与意味的表达,探究其作品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引领读者进入作品艺术世界的桥梁,品味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语言的内容是通过优美的形式来表达的.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即使有非常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优美的形式来表达,也不容易流传开来.感知作品的美情美意需要通过赏析语言尤其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来进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整套书籍所选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文章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为例,赏析其语言表现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3.
明──明确教学标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步骤。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标准是审美性的,欣赏课是通过课堂进行普及性的审美教育的方式。要想达到欣赏课审美性的教学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以简介作品内容情节、时代背景为向导,诱发学生兴趣,激起学习动力。2.以教师适度分析作品艺术形式和创作意图为途径,传授欣赏的方法,打开审美的通道。3.实现认识作品的内涵、理解其象证性、感悟其美感特点、形成审美能力的目标。其中以研究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意图为主。如,欣赏秦兵马涌图片时,要侧重研究和理解作品的写实性手法和准确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4.
伊什梅尔·里德不仅是美国最优秀的讽刺大师之一,而且是一位狂放、自负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提倡一种融合、开放的多元文化主义,关注被白人主流文化边缘化的非裔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挑战占统治地位的白人文化。他在小说中通过戏仿颠覆了传统小说的体裁,体现了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本文以伊什梅尔·里德的作品为例探讨西方小说传统的戏仿性改写。里德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戏仿艺术既质疑文学再现形式,又高度关注与边缘文化、特别是非裔群体密切相关的历史、政治、文化等问题,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内涵。对里德小说戏仿艺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析戏仿艺术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3,(21):34-35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绘画作品是从朝阳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诗·书·画·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表达了同学们对党、对祖国、对首都、对学校的热爱,表现出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多样化的艺术追求,是同学们美好精神世界的展示,也是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的展现。本期重点选取了部分绘画作品,更多书法、诗歌、摄影等优秀作品将陆续展示。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第六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于1998年问世。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大都围绕其作品内容展开,而忽视了作品的艺术形式特征。笔者认为分析一部作品的形式特征对正确理解该作品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故笔者将从叙事结构、叙事内容以及叙事手法三个方面论述这部小说中的复调形式特征,并探讨沃克将这部小说构建为复调小说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享誉文坛的浪漫主义作家。他成功地借鉴了英国哥特小说创作传统并促进其在美国文学中的传播和接受。在爱伦·坡的作品中,暴力、凶杀、死亡、复活等哥特元素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恐怖、怪诞而又神秘的画卷。以《黑猫》《红死病的假面舞会》和《过早埋葬》为例,分析爱伦·坡小说的哥特元素,以便更有力地呈现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康奈尔大学教授M·H·艾布拉姆斯在1953年其著作《镜与灯》中提出了著名的“艺术四要素”理论,进而他又把作品、艺术家、宇宙和观赏者这四要素联系起来,构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的三角关系(见图),笔者以为,其所勾画的三角关系反映了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3,(32):34-35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绘画作品是从朝阳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诗·书·画·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表达了同学们对党、对祖国、对首都、对学校的热爱,表现出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多样化的艺术追求,是同学们美好精神世界的展示,也是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的展现。本期重点选取了部分绘画作品,更多书法、诗歌、摄影等优秀作品将陆续展示。  相似文献   

10.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是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奇葩,欧·亨利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不朽大师。本文从他作品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创作艺术加以剖析,以达到研究欧·亨利小说艺术风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