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运用心理活动规律以增强教育效果,这是每位教师不客忽视的问题。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教学环境有室内也有室外。教学过程中身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同步进行,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更直接、更频繁。因此,更应重视体育教学中心理规律的运用。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规律和体育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还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讲究心理学方法,掌握和调节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活动,是实施体育教学的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学习和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识过程。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处在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就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处在消极状态,那么就会学习劲头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运用心理规律,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就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规律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针对体育课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韦海鹏 《中学文科》2005,(11):28-28
体育课的教学不能只要求学生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唐举 《广西教育》2007,(7A):41-41,50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切实地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即团体心理。所谓团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体育教师掌握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团体心理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教育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地研究、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才能使学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落实.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一、正确理解情感因素的涵义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两类心理因素,一类是反映在认识、行为过程的智力心理;另一类是伴于认识行为过程的心理状态,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品质,这些因素是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8.
温柳 《教师》2010,(24):103-103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效果如何,与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有关。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符合教育心理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面临诸如学生厌学、缺乏积极性等问题时,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则越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上好体育课,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技能、思想意识和心理因素不断发展。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兴趣、动机、意识、气质等这些心理品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讲究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拟就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心理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生不“安居”、“乐业”和恐惧心理的克服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作探讨。   在体育课…  相似文献   

10.
一、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给学生呈现积极阳光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历史教师不仪要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规律,还要全面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个体的思想感情,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如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挖掘其潜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正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过程。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具体的心理活动,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过程其实是一种双边心理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心理的认识、心理掌控、心理塑造、心理完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激发、塑造下的心理活动过程,它通过一系列积极、乐观、进取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兴趣、动机、意识、气质等这些心理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讲究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拟就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心理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集中注意力   体育课开始部分就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首先,从生理角度讲,少年第二次生长加速阶段,女孩子比男孩子要早 1— 2年。女学生身高略高于同年龄的男学生,而男学生比女学生更好动、活…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  相似文献   

16.
正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是组织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才能全神贯注于教师地讲解与示范,领悟才能迅速,印象才会深刻,教学效果才有所保证。因此,掌握和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学生教和学的互动过程,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在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其智力发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巧以及科学的锻炼方法。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身体锻炼的过程,更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为此,体育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现状,根据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教学,以...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掌握、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生学得如何是检验教学的唯一标准。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语文教师既要研究教材教法,又要研究学生学习中的矛盾,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从研究学法中找出教学规律、改进教法。活教活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掌握和运用心理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