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失败型教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对其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满意上,而教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不会处理复杂社会环境下的人际关系所导致。从教师的社会角色及其面临的各种关系上看,教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虚拟化和复杂化。面对新的关系,教师应通过角色调整、提高信息素养、扮好角色和协调人际关系等策略,从而寻求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人,都各有其特点和个性。个性是人的内涵和本质属性。当各具特点和个性的人们作为社会角色进行活动时,必然交织成多维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协调诸多个体的关系,提高社会群体的内聚力,形成推动历史进步的同向合力,就必须讲究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4.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人,都各有其特点和个性。个性是人的内涵和本质属性。当各具特点和个性的人们作为社会角色进行活动时,必然交织成多维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协调诸多个体的关系,提高社会群体的内聚力,形成推动历史进步的同向合力,就必须讲究社会公德,树立严明的社会行为规范。做到既保证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合理的发挥,又使得整个社会能和谐有序地前进。  相似文献   

5.
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必然会发生与他人交往关系。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小相容性大,则人际关系融洽,反之,则心理上相互排斥,人际关系恶化。良好人际关系不仅意味着校园内部有较好的人际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大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同时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角色转换,进一步社会化作必要心理、行动上的准备。 一、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一)满足大学生自身心理需要。人类的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任何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生正处于个…  相似文献   

6.
网络主体身份和角色的确立不是根据其在现实社会的身份和角色,而是根据其在虚拟空间中所表达的话语。网络交往的双重人格是网络人格的虚拟化,其实质是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的扮演冲突。这种冲突能够导致自我认知、性格、个人思维与人际关系的不同异化,为此需要从心理、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四个层面来调和网络行为主体双重人格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这是一个非常符合当前时代需要的目标.社会的和谐首先离不开人自身的和谐,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就需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网络主体身份和角色的确立不是根据其在现实社会的身份和角色,而是根据其在虚拟空间中所表达的话语.网络交往的双重人格是网络人格的虚拟化,其实质是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的扮演冲突.这种冲突能够导致自我认知、性格、个人思维与人际关系的不同异化,为此需要从心理、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四个层面来调和网络行为主体双重人格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引言]做人最难。人具有社会属性,人是社会的人,必然会形成诸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中有的人时常感到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做人不容易。人往往需要伪饰自己,适应环境,左右逢源,因此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然而,有的人却觉得做人很简单,袒露自己,保持独立,生活中便多了一分潇洒和超然。那么,做人真的那么难,或者真的那么简单吗?[本质的认识和揭示]“做人”缘何如此复杂人看人佚名过去看人,看的是一个朴实、敦厚,不花言巧语,不油嘴滑舌,不欺人害人……一句话,看的是一个本分。从长远讲,这是在看人的本质。过去的人,无论是相亲,还是找工作,甚至…  相似文献   

11.
张莉婧 《中国教师》2011,(19):12-15
<正>《中国教师》:史教授,您好,您怎么看"女性教育"?史静寰:女性教育还是性别教育,我认为不是一个概念。从性别角度来看,并不是只有女孩才要接受教育,还是要有一个在社会的层面上对所有社会公民进行的教育。其实人的性别就体现了社会化的角色和对这个角色的认同,所以,从人的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生存方式,良性的社会交往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地促进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发展。休闲体育特有的魅力在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性的社会交往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休闲体育对社会交往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际关系日益复杂,这就要求人们积极向上,敢于面对现实,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适应带有自身的特点,如社会角色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学习压力的适应、就业选择的适应等等。从大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准入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总是在不断的交往中从事工作、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对于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完成活动和任务,形成和巩固集体,促进人全面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和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都是以人际交往为条件的,社会越是进步,人际交往的形式就越丰富,越理性,交往在人际生活中的意义就越大。也正是在人际交往中,人的思想、意识、能力、情…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人对现实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适应过程。这个过程从人一出生就开始,直至作为自然人生命结束而终止。人的个体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人的必然要求,而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需要社会化了的个体去推动。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由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和社会对每一个人施以全面发展教育,以不断加快社会化进程和提高社会化层次的过程。而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是人类的一种有机集合体。体育课是由师生两人以上组成的群体,在教学中具有思想、情感、“三基”等交往行为,有固定的成员、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集合,有共同的行为目标,他们的共同关系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课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稳定形式的“微型社会”。 既然是“微型社会”,就有一个所谓“人际关系”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交际往来。从心理学观点看,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一般讲,体育“课堂微型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由师生关系、生际关系、生干关系三条主干和若干分枝交错组成的一个网络。深入分析发现,通过交往、组合、分解可以导致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有千差万别的不同,组成不同层次的上述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状态和不同层次、不同指向,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情绪、气氛和课堂风气,当然也影响体育课的进程和教学效果,对成人高校来讲,尤其如此。所以,我们分析体育“课堂微型社会”的人际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可以直接为提高教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是以人际关系构成的新型资本,它不同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资本。从心理学视角看,“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形态,是“过分”利用人际吸引规律的畸形结果,弊大于利,是劣质的社会资本,而“亲密有间”的人际关系形态,比“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则具有绿色的优势和优化的本质,是优质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结束了初中的学习生活 ,成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其生活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新的人际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面临环境变化及由此引起角色转变时 ,容易产生心理不适。如果这个环境是十分陌生 ,又充满竞争的环境 ;如果环境所要求转换的角色又是自己力难胜任的角色 ,就会加剧这种心理不适 ,与之相伴随会出现过度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适等症状。现简要分析一下几方面心理不适的表现及原因 ,探索纠正心理不适的对策。一、学生心理不适的原因1.过度焦虑焦虑 ,从本质上说 ,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是人的需要目标受阻而产生的特殊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9.
角色,社会心理学家用它来表示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与身份。女教师作为现代职业女性,面对着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多维立体人生,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这种多重性必然会由于角色要求的不同而引起角色冲突,多重的角色冲突又必然对女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女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形式我国现代社会中的女教师,社会地位和自身的素质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妇女问题已得到充分的解决.同时,传统女性角色和现代职业角色又都会增添新的时代色彩,必然也存在着新的角色冲突和矛盾。女教师角色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必然具有道德要求的缘由教育必然具有道德性,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人的本性在教育活动中的集中反映。从教育的本体功能上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道德指向性。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解放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提升人的地位,这是其最终目的。这就体现了教育的人道精神,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教育就应具有人道、理性和公正等道德要求。从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来看,它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即教育目的,选择多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