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鲍超,清末湘军将领,四川奉节人,原字春亭,后改春霆,1862年任浙江提督,率部攻打太平军。然其军纪败坏,专事杀掠,后被革职,所部遣散。在湘军的名将中,最没文化的就数鲍超了,他因没文化还闹出过不少笑话。鲍超曾缴获一个明代董其昌手书的四面屏风,奉为镇宅之宝。他手下有个师爷,动了  相似文献   

2.
娄底是湘军文化的发祥地。娄底山农是湘军组建的基石,湘军远征的劲旅。娄底又是湘军将领荟萃的故里,名将数以千百计。娄底绅民为湘军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湘军文化对近代娄底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湘军的发源地在湘中大地。湘军中产生的十大巡抚、总督,有八位属今娄底市籍。“无湘不成军”,今天的正确表述应是:“无湘中(包括湘乡市)人不成军”。湘军有铁的军纪,湘军将帅著作等身,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他们及其后代的文化传承,对中国革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发掘研究湘军集团,筹建湘军陈列馆,有利于推进娄底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湘军对晚清湖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湘军将领重建和新建各种教育设施,为晚清湖南教育文化事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湘军集团以各种方式增加地方文武学额,促进了科举教育的兴盛;湘军将领以各种方式在湖南兴办文化事业,推动了湖南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湖南人才的兴盛。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是军事奇才。曾国藩是湘军大帅,起初,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师爷,三天两头跑到湘军大营,献计献策。曾国藩还未率领湘军打出湖南时,左、曾二人的合作进入蜜月期。左宗棠是座上宾,还没同意签署劳动合同,说话无所忌惮。左宗棠毫不掩饰他的看法:曾国藩为人质朴厚道,他的短处,在于"少阅历"三字。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与湘中地域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关。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品性的形成与湘军的崛起,离不开湘中这片故土的社会文化风气的熏陶与浸染;曾国藩的思想文化对近现代湘中地区社会文化风气的形成、变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深远,尤其是曾国藩统领的湘军的崛起,更加剧了曾氏对湘中民间乡土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有赖于主题文化的确定与推介,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文化力的竞争上。“湘军文化”是娄底市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湘军文化”,并把它作为娄底市的主题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对于提高娄底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推进娄底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娄底、湘勇团练、湘军崛起和湘运之兴四个方面,概述娄底湘军文化发祥的社会土壤、历史背景、人文特色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理学经世群体,不仅是一个政治、军事集团,而且也是一个文化集团。理学和经世之学是湘军集团重要的文化来源。他们奉程朱理学为正统,以"义理"之学为文化之本,主张文化兼容,推崇"诛天下之贼"的暴力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注定了他们在政治选择上必然会与离经叛道的农民起义军为敌。  相似文献   

10.
长沙求学记     
刘抒婷 《求学》2023,(11):12-16
<正>它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文化品牌;它有高等学校58所,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它还有杂交水稻育种、“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等科研成果。它是长沙——一座奇妙星城。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2006年湖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科技学院举行,来自省内的30多名专家学者就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文学的反思与建构、湘军的文化、文学湘军的现状与走向三个话题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湘军成师后,王珍不愿受制于曾国藩,企图自立门户,而曾国藩为了维护湘军的一体性.封杀王珍,自此两人关系渐渐恶化。王珍在湖南大吏们的支持下,脱离曾国藩而别树一帜.使得湘军陷于分裂状态。其原因主要是双方性格的不合、权力的争夺以及湘军内部缺少强有力的维系纽带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大都认为湘军的前身是曾国藩办的湖南团练,后来扩编成为湘军.笔者认为,曾国藩办湖南团练与湘军的产生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没有一个由团练到湘军的发展过程.曾国藩创建湘军是与办团练同时进行的,确切地说,他开始是以办团练的名义创建的湘军,二者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也就谈不到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廷因绿营兵腐败不能作战,又鉴于嘉庆年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地主团练起过很大作用,清廷便寄  相似文献   

14.
准军是继湘军后建立的清朝非竖制兵,是继湘军之后晚清勇营的又一支重要武装,其制度基本仿照湘军,它的建立标志中国近代勇营兵制的发展和兴盛。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淮军既是湘军的继续发展,又是北洋新军的前身,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湘军作为晚清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集团.其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依据裆案资料论述了湘军与晚清图书出版业的关系,指出:湘军人物在各地设立了不少书局,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批经史书籍及其他相关学术著作,同时搜集保存了一批珍贵典籍,还刊刻了一些时人的著作。湘军人物致力图书出版业,一方面出于维系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从其目的和客观效果来看.有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湘军在镇压大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奉经世理学为圭臬,形成特殊的集团个性。从经世理学对湘军集团个性影响的角度,探讨湘军头魁人物特定的人格定位、好狠斗勇的品质、特殊的矛盾心态,有利于进一步解读湘军集团。  相似文献   

17.
在湘军人物麋集过程中,胡林翼为增强湘军凝聚力,成功地协调了湘军内部多种关系。包括起用老湘军、重用罗泽南、协调多鲍、协调彭杨关系等。从人际关系上探讨湘军的发展,又能以之探讨湘军发展中的人际关系方面胡林翼所作的努力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18.
湘军水师是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军三兵种里(水师、陆师、马队),水师“尤能制贼死命”。因此,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论功行赏,首推湘军统帅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湘军水师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重大的历史作用,关键在于其营制方面颇有特色。而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也主要体现在水师营制的建设上,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项成功的事业,本文拟就湘军水师的营制作一初步的探索,希望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视湘军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电视湘军的发展之路,就是改革之路。历经三轮改革,电视湘军已经步入集团化、品牌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电视湘军改革的思路与实践,为中国电视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  相似文献   

20.
湘军集团是咸同时期最为活跃、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理学经世派。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扬了湖湘理学"重义理、尚经世"的学风,把对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的精神融合为一体。从湖湘区域文化的角度来看,湘军集团就是用湖湘理学之长弥补了程朱理学之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程朱理学的流弊,并促使其在咸同年间出现一个短暂"中兴"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湘军集团复兴理学的努力,可看作是对湖湘理学的传播和宣扬,堪称湖湘理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