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歌唱的基础,读谱、音乐听觉、音准、音乐记忆和节奏等能力伴随着声乐学习的全过程;而声乐的发声技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效率与质量。因此,为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综合提高,加强视唱与声乐关系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歌唱艺术是嗓音发声的艺术,同时又是听觉的艺术。从声乐教师的角度分析了视唱练耳能力对高职声乐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加强高职学生歌唱听觉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黄淑云 《海南教育》2009,(12):52-52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为深度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声乐与器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为深度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声乐与器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是音乐科目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声乐对于学生们的声音以及听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视唱以及练耳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采用较为创新的方式,来加强学生们的声乐能力。内心音乐的听觉培养是一种建立在用心去学习声乐的方式,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声音上的学习,更是通过心灵去感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从而实现心领神会的目的。本文重点剖析视唱练耳教学中"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音乐不仅是听觉艺术,还是情感艺术,因为在众多艺术形式当中,音乐在情感表现方面最为直接和丰富。特别在声乐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习声乐技巧掌握水平,丰富学生音乐感知力,完善学生音乐素养。在积极推进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情感体验教学的关注,明确其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立足高师声乐教育实际以及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提出推进情感体验教学的策略,在升华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指的是对想象力以及声音思维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学会用所有的精力以及整个心智去想象声音,去体会声音,去感受声音。本文对视唱练耳教学中"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8.
吕媛媛 《成才之路》2010,(21):75-76
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歌唱心理等现象,要自始自终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声音技术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重视提高和发展声乐感觉、听觉、记忆(力)等音乐心理能力,培养音乐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  相似文献   

9.
王茹 《教师》2010,(12):96-96
声乐首先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学习者拥有一对“好耳朵”往往比拥有“好嗓子”更为重要。声乐教学中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可分为基础听觉能力的培养和听觉审美的培养两部分,重视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声乐首先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学习者拥有一对"好耳朵"往往比拥有"好嗓子"更为重要.声乐教学中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可分为基础听觉能力的培养和听觉审美的培养两部分,重视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视唱练耳课是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一门综合性、基础性的学科,是所有音乐专业学子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努力练习和掌握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围绕着听、写、唱、分析等方面进行训练,用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视唱技能和音乐基本素质,它的存在价值在于为学生系统的提供了培养音乐听觉能力的空间,最终形成完整的单声部及多声部音乐感觉体系和审美取向,扎实的视唱练耳基础为铺平未来辉煌音乐道路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而声乐专业学生多数都是进入高中时期才开始接触音乐的,学过很短时间的钢琴或者没有钢琴基础,听觉系统还未建立起来,对听音部分会感到吃力,视唱方面对于唱名法的现状是固定和首调皆有,在音乐表达和处理上,能做到基本完成要求.因此,声乐专业不能够像音乐理论专业、键盘类、管弦类等音乐专业更好的找到音准和力度,恰恰需要在视唱练耳方面具备更高的技术和能力,推动了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本文将对声乐专业的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声乐包括乐器和发声,通过乐器演奏或声音聆听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从而提高人的音乐素养。声乐教学作为高校的必修科目,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声乐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技能,掌握乐器的弹奏方法是大学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改革要求在声乐教学上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要求高校针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以提高大学声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盛彬 《儿童音乐》2014,(2):52-53,64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好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与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地、有效地参与音乐,达到提高个体欣赏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而感受是体验的开始和基础,没有感受就没有体验.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声乐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演唱的观察本质要求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前做好知识准备,观察要有系统性、要对观察结果作出总结.在此基础上培养演唱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聆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注重和发挥聆听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习惯,是提高他们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马克思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必须从感受入手,遵循听觉的感知规律,把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交叉课及艺术选修课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学生丰富自身知识面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合唱与指挥、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美学基础、声乐名作与演唱赏析等课程都是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课程,为学习声乐打下更殷实的知识基础,开设这些课程不仅是为了培养和提升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是对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将声乐教学与音乐相关课程链接起来,有利于创新声乐演唱技巧,提升声乐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吕铁桢 《考试周刊》2011,(69):223-223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更是一门以"听"为本的艺术,这是由音乐的本质所决定的。声乐课的主要特点是从听觉世界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音乐鉴赏力和技艺精湛的歌唱能力。因此,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耳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杜亦林 《时代教育》2010,(5):114-114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更是听觉的艺术.声乐教学就是要时歌唱者的声音进行训练,标准就是凭借听觉判断正确的声音概念,是"音乐的耳朵",是教师凭借听觉协助学生凭借听觉在歌唱发声训练中不断"铸造"自己这种"特殊乐器"的过程,在声乐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在现代中职教育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和素质,而且要在把传统音乐教育融入现代声乐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声乐教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主要来自外国的教学知识,从而忽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生。因此,在当前的第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已被正确地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