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几乎可以这么说,唯一一座令小孩子自觉自愿、而且还吵着要去的庙,那就是老城隍庙了。从未想过老城隍庙也是一个庙,这也怪不得小孩子们的世俗。比起其他庙宇的宗教召唤和仪式,老城隍庙似乎很早已经淡化了城隍神及其道观色彩。它也有初一、十五的活动,但是更世俗的是它的每一天,尤其是周末假日。某年灯会,在人流最拥挤的时候,已经要采取限流措施,以防意外……谁都不会怀疑这是在说老城隍庙,就像谁都不会怀疑这是上海老城隍庙。曾经有如此被公认的说法,"没有到过  相似文献   

2.
对于"铁姑娘"的儿子以高调的方式在大寨建庙立寺,我的态度有保留。但我乐于看到社会还原,政府没有去干预。从那座庙走到这座庙,此庙非彼庙,总比强迫来得好  相似文献   

3.
王飞 《档案天地》2014,(9):11-14
正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古人的"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为了增强凝聚力,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在全国各地分布有许多祭祀古代圣贤、忠臣良将的庙堂,在燕赵大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就有一座徐达庙,又名太傅庙,显功庙(祠),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是大人为了应付孩子们没完没了讲故事的要求想出来的一个没完没了的故事。但这个没完没了的故事只要重复上三遍,便会遭到孩子们的坚决抵制。哪怕是刚刚呀呀学语的孩子,也会捂起耳朵叫:“不要,不要!”可见,翻来复去的老套套,谁也不要听。俄国著名的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一则寓言,说一个叫杰米扬的男人,烧得一手好鱼汤,每逢客人到来,总以拿手的鱼汤待客,喝了第一碗,客人无不赞扬鱼汤的鲜美。于是,得意忘形的杰米扬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客喝汤,直到客人们闻到鱼汤味便要作呕还不罢休。尝过杰米扬鱼汤的客人,从此再也不敢领教。可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江苏省镇江口报社,传开了一桩颇为动人的“内部新闻”:两年前,在这个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谈“网”》的评论,受到群众赞扬,但作者却未留真名,现在终于找到了。当大家得知事情的底蕴之后,无不为之感动。这位作者是谁?何以到现在才被寻访到?事情还得从头讲起。 1983年10月中旬,镇江日报编輯部收到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6.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即文化古迹,它包括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和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纪念地等.辽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古到今,在这块上地上留下了大量人类的史前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遗址和各种纪念地.据统计,辽宁现已发现的古遗址有1 100)多处,这其中,最著名的十大遗址是:一、辽宁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庙后山庙后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村东庙后山的南麓山坡上,距县城小市10公里,距本溪水洞15公里,是 一座古人类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是著名的旅游国家,那里有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亚里斯奥旅游留言档案馆。旅游留言档案馆位于临海小镇亚里斯奥东南12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座普通的海神庙,庙中神殿不足20平方米。可就是这座小小的海神庙,每年招徕了国内外数十万游客,当地政府每年从中收入5000万美元。是什么吸引如此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呢?  相似文献   

8.
正古树名木是城市活着的"文物",是记载千年、百年城市变迁的"活档案"。那苍老的虬枝、斑驳的树皮,以及一圈圈隐约可辨的年轮,无不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过程,它们在以历史的声音讲述着人类社会的故事。上海南市(今属黄浦区)乔家路永泰街东侧有一棵银杏树,距今700多年,原系永兴街宁海禅寺的庙树。据同治版《上海县志》(卷三十一):"宁海禅院在永兴桥南,本名五府庙,康熙间改三官堂,  相似文献   

9.
如果让十位作者写同一桩事件,难免会出现十种样式,读者常能从报道中体验到作者间的这种差异,有时从中给人的是一种充当学生的体验。这不是读者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作者摆出了居高临下的架式,字里行间咄咄逼人的气势不用说,对是是非非的褒贬之辞随处可见,做过了火的时候棍子、帽子满天飞。记者们的价值观毫无遮掩地参与到了行文当中,这是差异的滥觞。以往人们把它简单地归结于训练的结果,其实越是写作的高手,他们之间的差异就越大,甚至常常有意地显示出属于个人的作派。一桩事件居然数种报道样式,持肯定意见的理直气壮,持否定意见的据理力争,那么,真实又当如何解释。或者说,那么多种说法,读者应该听谁的?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2,(16):26-28
正2012年5月5月优异策划:☆《谁的建筑》,《中国周刊》,5月23日简介:是谁建造了那么多奇怪、备受争议的新建筑?又是谁拆掉了那些富有中国韵味的老建筑?是建筑师?还是资本和权力?后者有权在这块土地上肆意搭建他们想要的建筑吗?平民在公共建筑上又应该有怎样的发言权?建筑应该属于谁?《中国周刊》5月刊封面故事"谁的建筑",对当前中国建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剖析,专题由"如果建筑有恙""谁的‘福禄寿’"、"平民建筑匮乏症"、"九十五级台阶"、"如  相似文献   

11.
正阳门瓮城内有两座庙,西侧为道教寺庙关帝庙,东侧为佛教寺庙观音庙.1914年,原先封闭的瓮城被拆除后,那里变成了开阔地,关帝庙和观音庙随即露出.这两座庙曾经香火不断,每日前往求签者络绎不绝.特别是关帝庙,内城的九座瓮城内都建有庙宇,除德胜门、安定门供奉着真武大帝外,其余几座均供奉着关公,其中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的当属正阳门翁城内的关帝庙,它的影响力超过旁边的观音庙.遗憾的是,这两座庙已在1967年被拆除了.时值新春佳节之际,再和大家说说这两座曾经香火很旺的庙宇.  相似文献   

12.
公司逻辑     
如果你在“五一黄金周”去国外旅游,就会发现“上车睡觉,下车看庙”的谚语同样适用于欧洲。参观洋庙教堂是欧洲旅游的重要内容。不过,如果去的是美国,可圈可点的教堂就少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奇迹般的博物馆和公司大厦。 植根于欧洲文明的美国和欧洲国家相比,更像一家新兴的超  相似文献   

13.
一座城市的今天,无疑连接着她的过去。朝夕依偎在黄河岸畔,徜徉漫步,喁喁情话,在享受太平生活的同时,我们可有谁想到,兰州这座繁华美丽的高原古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却发生过一桩具有不同寻常意义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曾因遭受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而一度伤痕累累,满目劫尘……六十余年的时光早已飞逝。重新翻阅确凿的档案记载、泛黄的报刊旧闻,并倾听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讲述,固然是回眸那段历史的最佳途径。但照我看来,似略嫌不够,还需要参酌其他信息,作  相似文献   

14.
张慧 《新闻实践》2007,(4):45-45
“2006年,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2006年,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难以释怀;这一年,是谁触动你的心弦?这一年,是谁让你泪湿双眼?”……这是“2006·感动温州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总片头中的开头语。随着片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我还在一个小站当检车员,因为发表了几篇小散文,段党办就给了我一个去学新闻写作的机会。在那次学习会上,我问上课的老师,记者和特约记者谁大?老师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某报一位特约记者去采访人大会议,被工作人员拦住。这位特约记者拿出证件,工作人员犯难道‘特约记者是个啥东西?’,随后又认为特约记者一定比记者大,因为有一个‘特’字。其实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成为一名记者,那怕是特约记者也好!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被某报聘为特约记者,实现了十年前的梦想。其实,从十年前我开始给党报党刊写新闻开始,就以记者自居了。不…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话语权?说得通俗点,就是人对社会发生现象的"说话权"、"解释权"和"发表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7.
经济日报报道浙江治理滥建坟庙经济日报4月10日《浙江对滥建坟墓庙宇说“不”》的报道,向人们揭示了滥建坟墓、非法造庙之风近年在浙江农村蔓延的情况,座座坟墓包围江南美景,学校里的读书声和庙庵的木鱼鼓钹声响成一片,既浪费大量土地资金又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报...  相似文献   

18.
规范网络用语的必要性陈原在《语言,该规范就要规范》一文中指出,网络语言如井喷般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新造语词不仅充斥网络,而且还影响到传统媒体和书刊,甚至成为许多年青一代的交往用语。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也是一种必然产物,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有可能会损伤语言美的主干,尤其像"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生造词语的出  相似文献   

19.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评选于2月17日落下帷幕。为救落水者英勇牺牲的解放军驻浙江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在2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入选十大"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而此前的1月27日,孟祥斌已被高票入选为"浙江骄傲"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孟祥斌的纵身一跃,不仅感动了金华,而且还感动了浙江,也感动了全中国。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为什么孟祥斌一个人的壮举这次却能感动一座城,甚至感动全中国呢?笔  相似文献   

20.
在镜海,一支28人的消防队员开始集结,当天凌晨,直升机传回线报,熊猫海附近还有十多名村民……8月11日,我挤上一辆车,从景区大门出发,沿路14公里,都是落石残木,透过车窗能够看到外面空气已经澄净,但没人敢打开车窗.到达镜海,车子再也不能继续往前了,道路已经塌陷成了单车道,放眼望去,道路尽头,山石丛林排山倒海而来,将道路掩埋,垒起一座土丘.另一头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