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李静 《现代语文》2006,(12):124-124
《广韵韵图》(以下简称《韵图》)是方孝岳先生在对《广韵》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完全依据《广韵》中的反切、音系而拟定的等韵图.他把广韵学与等韵学融为一体,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广韵》,掌握等韵原理等问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在对《韵镜》相关问题的看法上并未达到共识.张麟之为刊布《韵镜》撰写的序例,是当前可见《韵镜》研究的最早文献,而《韵镜》的源流及其与《七音略》的关系、对张麟之“实以《广韵》、《玉篇》之字”一语的认识,以及对所载三十六字母的认识则又是与《韵镜》序例相关的三个重要问题,重新对这三个问题加以思考,希望能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广韵》、《集韵》小韵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韵》是研究汉语中古音的重要韵书,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广韵》是《切韵》最重要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集韵》是(《广韵》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集韵》距(《广韵》的成书虽只有31年,但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对二书所收小韵进行了考察,发现(《集韵》新增小韵676个,同时合并、转移和删除了(《广韵》的一些小韵。这些变动说明(《广韵》的音系是因循守旧的,而(《集韵》具有革新精神,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音在北宋初年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4.
《王三》有36组音同或音近小韵在《广韵》中合并为36个小韵,这些合并小韵作用有三:一是弥补了《王三》甚至《切韵》的撰抄之疏;二是使《王三》新增小韵得到了合理归并;三是反映了语音演变的踪迹。  相似文献   

5.
《广韵》颁行31年之后又出现一部大型官修韵书《集韵》。二者虽处同一朝代,时间相隔不远,但在收字归韵、编写体例以及反映出的语音特征却表现出相异之处。作者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集韵》与《广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韵上的某些特征,并初步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广韵》颁行31年之后又出现一部大型官修韵书《集韵》.二者虽处同一朝代,时间相隔不远,但在收字归韵、编写体例以及反映出的语音特征却表现出相异之处.作者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集韵》与《广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韵上的某些特征,并初步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和《广韵》,分析《古诗十九首》在用韵方面的特点,从韵例、韵部两个方面考查其上承《诗经》、汉乐府,下启魏晋六朝诗韵,在五言诗发展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层累与复原是《韵镜》研究中紧密相连的两个重要问题,认识并识别出《韵镜》中的层累成分才能对《韵镜》里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取舍,也才能以科学的理念完成对《韵镜》的复原。  相似文献   

9.
目前所知最早韵图为行于宋代之《韵镜》。《韵镜》已经相当成熟,其前唐代究竟有无韵图,至今仍有不同意见;韵图模式如何,尚没有具体论及。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本身的内容反映,它是基于一种韵图而述的,这种韵图与《韵镜》在基本结构上很相同,推知《韵镜》是由它发展来的。释守温是唐末人,其韵学残卷可据以考知唐代韵图及有关门法的大体内容,弥补对这方面了解的不足。唐代等韵图的结构是:三十字母以唇、舌、牙、齿、喉五音为序,各部位基本以清、次清、浊、清浊为序;每栏分四等,区别洪细;四声相承。唐代亦有门法,如音和、类隔、凭切等,为宋代门法滥觞。唐代韵图和门法反映唐代等韵学的水平,包括对音类、音值审辨的精细程度。其中,“重轻”是分辨等第的,与韵母、声母的洪细都有关系。此卷还反映晚唐西北方音,其中有确凿材料反映晚唐轻唇已在轻唇十韵中分化完毕,正齿音二三等相混,正齿音浊塞擦音床与浊擦音禅相混,洪转为细与浊塞擦转为浊擦有关;觉、药合流,职德与陌麦昔锡相近。  相似文献   

10.
张金泉 《家教指南》2001,(1):151-160
1989年敦煌莫高窟B59窟发现了古韵书《排字韵》二叶。此韵书不见载,与《广韵》等比勘,当为唐五代以后的韵书。《排字韵》残存二叶52行,分韵依稀106部,是《广韵》略本之一种,并以《广韵》作了校补。  相似文献   

11.
音系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结构音系学和生成音系学两个阶段。本文主要以普通话的语音分析为例来比较二者的不同,并用汉语普通话儿化韵的例子进行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2.
《广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韵书。31年后,北宋政府又颁行另一部大型韵书《集韵》。两书成书年代相去不远,反映语音却异。本文通过两书成书过程、编写体例等的对比揭示它们在汉语语音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韵”的流变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 ,它既具有本体论意义 ,又具有特征论意义。“韵”已成为一诗学和美学传统 ,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王霓 《时代教育》2010,(8):59-60
Theories on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typically distinguish between segmental and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of English. Segmental phonology has to do with the individual sounds of the language. Suprasegmental phonology has to do with the stress, rhythm, and intonation patterns in the language….For most of its history, the teaching of pronunciation has been biased toward segmental aspects of the sound system.(Nunan, 1999, p.106&107). Although this fact has been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 it still seems that secon...  相似文献   

15.
“神韵”这个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是一个涵盖形而上和艺术的整体概念。审美主体对形而上之“道”的观照和对艺术本身的掌握是“神韵”的关键问题。而“道”本身以及艺术性则属于“气韵”的范畴,这是本文力图辨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继承了刘禹锡人竹枝词的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竹枝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展了竹枝词的题材范围,使这一传统题材更富有新鲜活泼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题画诗不仅仅是其艺术审美观的表现媒介,更蕴含着他人生的"气"韵。"气"韵在他的题画诗里表现为"瘦"和"骨"的美学体验或追求,体现了他有为于世的豪迈进取精神和人格取向,是一种内质力量的外化。  相似文献   

18.
比较王力先生分别写成于不同时代的三本音韵学著作的特点、内容、观点、体例上的异同,可以认识音韵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了解这些书在汉语音韵研究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英语在声韵上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研究英汉语言的声韵对于研究英汉诗歌以及其它体字翻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将从声韵的角度对英汉声韵的差异进行讨论,旨在对翻译工作或汉英语言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英语语音模式》(SPE)的问世标志着生成音系学终于冲破结构主义的羁绊成为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生成音系学的标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并得到更新,各种以非线性音系为核心的理论学派推陈出新,它们采用独特新颖的多元研究视野,在SPE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