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怎样帮助中学生从“成功作文”中“看出”和“领悟”作文“应该怎样写”?王浴海先生说,如果你“期望迅速获得成功的话”,“那么请从寻求自我生活的第一个醒悟点开始吧”!这里,“关键在于有无自我的心意在里头,有无自我的个性在上面,有无自我生活的思想在深层”,有无“最贴近自我生活和理解能力”的活水在流淌……  相似文献   

2.
应试作文, 有时我借鸡生蛋, 老师给我满意的高分; 有时我来一个“克隆”, 老师写了令我惊喜的评语; 有时我穿旧鞋走老路, 老师当作范文展示。 可是进人高中之后, 老师问我: “是什么磨掉了你的个性? 是什么折断了你的翅膀?” 我疑惑, 难道是那三个“法宝”么? 终于“书山报海寻珠”, 找到了《作文成功之路》。 王主编:作为老师,我长期以《作文成功之路》为 伴。上世纪80一90年代,我是贵刊的通联员,曾把贵 刊介绍给师生们。近几年,我发现应试作文,使不少学 生个性丧失,思想翅膀被折断,十分痛心。最近.我被 全国100所‘,创新写作教学”实验学…  相似文献   

3.
综观当前的作文教学,陈旧的写作教学模式衍生出的“新八股”像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迫着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在识字之初,涉世之初,就活生生的把原本活泼、充满活力的思想硬塞入一个统一的模子,流水线似地生产出一种通用的流行语言。写作的练笔被这种“八股”式的套子污染了。假活  相似文献   

4.
杜钰赟 《甘肃教育》2014,(21):86-8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文教育的三大支柱是:"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两者都提出了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思想。的确,作文是个人思想的产物,本身应该具有个性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自我倾诉的过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式作文、生活化作文和创造性作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1.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实现写作的个性《课标》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写作材料,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但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来都是“脚踩西瓜皮”、“现场直播”,作文内容材料单一,故事陈旧,思想平庸,读起来无新鲜感,空洞乏味,有的像记流水账,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作文教学无非是老师出题目,念念范文和说说问题,程式化、机械化现象十分严重。这样不仅有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要转变这种状态,就必须改变作文教学的呆板模式。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写作压力,最大程度地释放他们的写作潜能。试着让学生以一种洒脱的“游戏心态”,以一颗“玩心”来对待作文。让作文教学“活”起来,作文教学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起来;思维活起来,学生的笔下才会活起来。《论语·述而》里有这么一句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里讲的是书的魅力和读书的乐趣。那么,作…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新课标也提倡个性化写作,具体阐述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显而易见,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传递思想、交流信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引领学生写出独具鲜活个性的文章。一、感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杜甫诗云:“君之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感悟生活就是…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新课标也提倡个性化写作,具体阐述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显而易见,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传递思想、交流信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人手,引领学生写出独具鲜活个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城厢中学作文教学的新观念是:写作不应是为了作文而作文,而应注意学生的发展,通过发展写作能力达到作好文章的目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强调学生应突出自我,大胆思索,自由发挥,富有个性。 我国传统教学带有极大的功利目的,一是所谓的“文以载道”,消失自我,把作文连同自己都变成“道”的工具;二是大概从宋朝以后,所谓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公式:识字——读书——做文章。做文章为什么?为考举人考进士,现在则是为考大学!教师从升学率考虑,学生从“前途”着想,其结果只能把作文教学与写作都变成为“考”的一种附庸,消失了作文的活生生的个性。这样的文章只能是“应景文”,缺乏真实的感情,缺少真正的自我见解,脱离了实际。 此外,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某些教师认为他们以前吃够了“左”的思潮的苦头,怕越轨“出格”,于是  相似文献   

12.
薛小兵 《新疆教育》2012,(19):126-128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不同孩子的眼中,对于客观世界及自身都具有不同的认识与体验,所以他们所形成的习作是千差万别的,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写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定势,回归生活,彰显学生个性;教师要尽量做到转换角色,不拘一格,培养学生个性,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属于他们的生活空间,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质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个性发展。个性是他们思想、情感的体现。将个性融于作文,作文就成了一个人活生生的、跃动着的文字灵魂。然而,现在着眼于应试的规范化、程式化的写作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上的惰性,使他们漠视甚至无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与生活相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力求有童真、有个性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做到有感而发。因此,我们必须摒弃刻意的矫饰与编造,学会用心灵去感悟世事,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感情了然于字里行间,情动于衷而行于文,在每一次的作文中经历思考,历练文笔,升华灵魂,还作文以生命的原色——“求真”。一、积淀生活素材1.挖掘教材,提炼真实。结合教材进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自然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他们有话可说,为真实创作打下基础。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在学生深切体会到小女孩命运…  相似文献   

15.
“发表式”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其主要表现如下: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表式”作文教学旨在“开发潜能、张扬个性”,保护热情。教师在学生明确习作的目的要求之后,让学生交流写作的材料。这便是“发表式”作文教学中的第一级发表。首先引导了学生从心灵的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体验,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面对平凡的生活,找寻自己写作的素材,全方位“摄取”生活的原生态。激发学生自己心灵体验,使写作纳入个性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心理及生理要求,即宣泄和倾吐的要求。诚如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  相似文献   

16.
“松绑”就是解脱对学生作文心理的各种束缚,实现全过程开放,全方位开放,努力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张扬个性的、乐于创造的、和谐发展的作文教学环境,让作文课“活”起来,让作文真正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活动。现以《可爱的家乡》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自由感受生活——源头活水 《可爱的家乡》这堂作文课前,我有意识的借  相似文献   

17.
“生活习作”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将生活与习作紧密结合,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写生活的作文,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绿色评价”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及小学生心理特点,用清新、亲切、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习作,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作文。一、课题的提出1.当前,学生习作中虚假作文现象比较严重,缺少生活气息。因此,我们力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习作教学,以激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赋习作教学以生活的气息。2.《语文…  相似文献   

18.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先生在《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人民教育》200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作文要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在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关注自我’。学生最重要的写作资源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他个人的生活,是他所熟悉的事物。”这和我们倡导的生态作文的核心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效果 ,其中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无非是出出题目、念念范文和说说问题 ,程式化、机械化现象十分严重 ,这样不仅有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而且还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要转变这种状态 ,就必须改变作文教学的呆板模式 ,就必须让作文教学“活”起来。作文教学活起来 ,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起来 ;思维活起来 ,学生的笔下才会活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是使作文教学活起来的有效办法。1.名作欣赏法。由于年龄关系 ,学生写作上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模仿性 ,他们往往靠从佳作中吸取写作的经验 ,学习写作的方…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