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随着世界东方的崛起,话语权的西渐东进,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女性话语权。然而,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电视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却存在着种种缺失,践踏了女性的话语权,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我们加以探讨、反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纯视觉感受方面去探讨如何在电视教学片中运用视觉语言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的问题。把经常出现在电视教学片中的视觉形象分为构图形象、教师形象、布景、图片形象、色彩形象、文字形象、动画形象,并分别加以论述,提出了电视教学片总体形象——屏幕形象的概念。从视觉心理学、构图学、色彩心理学、电视艺术、电影艺术等学科中寻找有关理论,从它与电视教学的衔接处发现突破口,将上述有益的理论运用到电视教学片中,增强电视教学片的视觉语言表达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形象是教师德、识、才、学、体等各种素质在教育实践中的综合表现。教师是学生理想人格的化身,是青少年的榜样。教师必须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教师美好的形象不仅体现在教师外在的风度,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的内在道德。 一、教师的内在美主要体现在追求真理和规范道德两方面的品格。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的传播者和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真理的殿堂,自己必须首先具备追求真理的品德。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而抛开个人得失,敢于为求真知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教…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更为急剧,各大电视媒体纷纷进行形式多样的改制,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从文化美学的角度对当代电视媒体的形象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加强对电视媒体的文化美学形象建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铁木真是成吉思汗形象符号化的载体,成吉思汗形象的生成、传播和定型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者根据自己的文化需要塑造本群体理想的成吉思汗形象。从《蒙古秘史》到《青史演义》,成吉思汗由普通的人、民族英雄而成为神、仁君,成吉思汗形象由历史进入文学再进入宗教、政治,形成一个具有特定象征意味和复杂内涵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6.
电视形象包装是电视战略的形象工程,面对内蒙古的电视包装现状,提出了现阶段我们包装几个不足之处,通过深入分析提供几点合理包装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教学中的电视教材是一种高效、有益的课程材料,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媒体之一。高等医学院校电视教材制作是根据电视教材分镜头稿本总体设计的文字视听形象,利用电视教材制作的各种器材设备,进行用光造型、摄像构图、特技造型、动画造型、编辑与配音等再创作,使编制成的电视教材成为形象生动、声图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视听教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典型性代表性电影中教师银幕形象的梳理和比较,发现银幕中的教师形象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的思想传播者、"文革"至改革开放前夕的命运抗争者、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教育事业奉献者和21世纪以来多方利益协调者等四种典型形象的流变。教师形象的银幕流变究其实质是特定时代社会发展与教师需求、教师群体特质及个体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形象在银幕上留下的时代印记。长期以来,教师被赋予多种形象,他们的形象与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相连,与各种利益交织,展望未来,教师形象应更加突出育人的使命,更加突出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教师属于职业传播者,其外在形象是否具有悦目性将对其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几乎都存在轻视或忽视悦目性的现象。通过对悦目性的构成要素及其对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的逐一分析,以求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从而使教师外在形象的悦目性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杨曦 《运城学院学报》2003,21(5):74-74,76
新闻记者最根本的角色是社会信息的传播者。但受金钱、享乐观念的影响,部分记者的社会角争发生变质、错位、基本功退化等问题。新闻记者群体必须通过强化党性观念,树立公仆意识,练就创新思维来实现社会角色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主要包括外在形象、风度气质、语言能力和知识修养及主持风格等几方面,可以通过自我剖析、强化学习、提高修养等手段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个性魅力,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视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电视体育节目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作为电视体育节目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持人在电视体育节目转播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于足球在人们心目中有较高的喜爱程度,使得足球节目主持人更是备受关注。在电视足球比赛转播中,主持人“述”与“评”的优劣尤为重要,其评述的准确与否,对比赛转播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彧 《海外英语》2015,(9):192-195
Sherlock Holmes, the literary image that Arthur Conan Doyle created in The Adventure of Sherlock Holmes, has undoubtedly become an iconic figure of detective. For over a century, a number of films and TV series which based on this book are countless, Sherlock Holmes has been brought to silver screen and stage for a million times. It will be mentioned Arthur Conan and Sherlock Holmes in his book at first, and then review a list of Sherlock Holmes' adaptations in the history. Secondly, showing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of this figure, taking film and TV dramas adaptation as examples to compare with the original novel,from which we can discove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this image of Sherlock Holmes. At last, it emphasizes through the ages, literary works have always been materials for films and TV programs creation. From the everlasting image of Sherlock Holmes, we can see that literary spirits in classic masterpieces can be spread and flourished through adaptation of films and TV programs.  相似文献   

14.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语言的个性化是主持人个性化的关键,语言个性化的强弱已成为主持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明确的定位意识以及语言的创造与应变能力,并且正确处理好主持人个性语言与节目整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呈现出许多大众文化的征候 ,面向大众的形式拉近了电视和观众的距离 ,但艺术文化的失落和庸俗的盛行导致创造力的衰减。由透过主持人大赛、谈话节目、电视期货三种现象的分析 ,可以探知艺术文化价值的确立是新世纪中国电视的当务之急 ,戒除浮躁、摈弃模仿、把握内涵是电视创造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依照新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审美标准衡量,当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特征已不再是平面的,而应该是立体的。这种立体形象包括他们的屏幕形象和生活形象,而靓化外在形象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立体形象塑造的前提和基础,放大生活形象则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立体形象塑造的延伸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荧屏上的文化栏目主要有四类 :对外宣传形象、传统文化型、时尚文化型和读书栏目。文化栏目的受众定位比较模糊 ,结构形态各异 ,电视语言比较工整。文化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学者型的主持人。目前的文化栏目不一定具有文化品位 ,而且市场经济意识比较薄弱。坚持文化的位置固然难能可贵 ,但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是文化栏目不可回避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电视新闻的节目实现手段更加丰富、物质技术条件更加便利。它为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新闻播报提出了包括感情表现在内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电视购物”节目在中国异军突起,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电视购物节目不同于常规节目,背景、目的的特殊使它带有了更为强烈的商业化的色彩。电视媒体应从购物节目的内容、主持人、市场化进程以及所担当的媒体责任四个方面去努力,从而开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购物节目。  相似文献   

20.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作为影视艺术形象,被中外影视艺术家所钟爱,在其成为影视作品表现对象的同时,其形象也不断地被放大,甚至游走于人与神之间。笔者探讨了成吉思汗作为真实的人、半人半神到神化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不同表现,进而探寻影视艺术中历史人物与历史真实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