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定性及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负荷是竞技运动过程中通过各种身体训练和比赛对运动员有机体所施加的刺激。严格地说,运动负荷应该包括生理与心理负荷两个方面。由于评定心理负荷的可靠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主要研究生理负荷。  相似文献   

2.
运动负荷术语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最常用术语 ,对运动负荷的实质进行了分析 ,认为运动练习负荷、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是运动负荷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应防止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应用的混淆。  相似文献   

3.
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的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含义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因  相似文献   

4.
运动负荷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么是运动负荷?构成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 运动负荷是指由于训练因素的刺激使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生理、心理的负担。 这里所讲训练因素即通常所讲的运动量,亦称外部负荷。 构成外部负荷的因素有负荷数量、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和负荷密度(见左图)。 何谓负荷强度?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课学生心理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运用心理负荷测试量表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负荷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并结合心理测试,对典型的心理负荷曲线进行了分析,试图为体育教学的总体改革,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负荷的因素结构从系统观点分析,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其因素结构如图1所示。心理负荷从属于运动负荷,其概念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人体施加的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负担,它是以人的心理所反映出来的内部负荷程度来评定的”.在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6.
运动负荷,目前人们为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并不一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角度看,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有的也称之为运动刺激。但是由于目前对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负荷的研究还不深入,特别是缺乏测定和监督心理负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难以做出定量的分析。要做到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不同训练时期,不同训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才能打破机体内环境原有的相对平衡,运动负,荷不增加到最大限度,也就是对人体不施加极限负荷也是不可能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所以在训练实践中确定极限负荷要因人而异,这就要依靠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运动员承担最大限度负荷能力的界限,做出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是体育课中不单是运动负荷的安排。同样涉及到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安排,如果只注意到运动负荷,忽视心理负荷,就会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离开一种负荷谈其它,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三种负荷的综合安排是  相似文献   

8.
为通过科学调控运动训练来实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控制,对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间关系的研究成为近些年体育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长期训练使机体发生定向改造以适应专项特征,运动负荷刺激机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使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产生变化,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绝对负荷中,负荷累积与损伤风险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对负荷中,负荷变化对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为了降低损伤风险,在训练安排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较低水平负荷或使用极高水平负荷,以及避免负荷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9.
叶敏 《体育师友》2002,(5):48-49
体育课心理负荷足指学生在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反应程度。它是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体育课中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生理负荷,同时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影响课中学生心理负荷的因素足多方面的,如课中的运动负荷、教材特点、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学习气氛、师生及学生间的关系、激励与批评、成功与挫折、教学环境条件、个体状况等。而且课中学牛的心  相似文献   

10.
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是一对从属于运动负荷量的相关因素 ,笔者认为 ,“运动心理负荷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对人体施加的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反应负担量”。在体育课上 ,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共同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发展。多年来 ,在我国对体育教学评估时 ,往往只把课堂上学生运动中的生理负荷作为重要的测量指标 ,忽视学生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负荷量的测定。其评价结果误差较大 ,效度较低 ,置信度不高。据此 ,笔者认为 ,研究大学生运动心理负荷测量方法十分重要。1 建立大学生运动心理负荷评价指标体系大学生运动心理负荷评价 ,是体育教学科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评价工作的预期目的 ,必须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体育课中引起学生心理刺激量的强度的变化特点 ,首先 ,我们对影响学生心理负荷的诱因进行了初步调查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 36项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然后 ,采用特尔斐法 4个轮次征询了有关专家、教授的意见 ,力求统一评价标准。从专家的应答结果看 ,有明显的收敛趋势。最后 ,我们把所获信息材料又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归类 ,确定了体育课上大学生运动心理负荷评价指标体系 (表 1)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心率遥测的方法对华中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公共体育部体育健康课堂及部分俱乐部的健身活动的心率进行测试,从生理学角度对体育课生理负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公共体育和俱乐部的体育课堂均可达到其相应的目的,体育专业和公共体育部的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与分布比较科学合理,而俱乐部的健身课堂的负荷量安排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规律的科学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刺激,承受一定的负荷,校长时间的刺激和负荷,容易引起学生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产生疲劳,而疲劳的产生和积累.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如何掌握和运用好运动负荷,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研究体育课的负荷,对于保证体育课的顺利,促进学生命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长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就“运动贞行规律的科学运用”进行探讨研究.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长跑教学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动作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易感枯燥,单调而不愿学.根据心理负荷的特点,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确立心理负荷的评分指标体系,通过对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两组学生进行心理负荷的测定,从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心理因素角度出发,制订出一种客观的测试与评定学生心理负荷的方法,得出具体分数,实现定量评定,客观地评价学生心理负荷.为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组织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中跑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时,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运动技能的正确掌握,文章以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为例,在调研究统计基础上探讨背越式跳高教学二个阶段中,学生不良心理发生变化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新的对策,经实践证明这种至力于心理障碍发生变化规律的研究,将有利于主动采取对策进行心理训练,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运动员进行心理表象训练新程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实践中运用最广泛的训练方法之一。我国在此领域远远落后于日本,其主要因素包括表象训练的方法、个体差异和情境因素:日本新近开发的心理表象训练程序(简称MITP),几经实践运用,不仅训练效果良好而且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心理的理论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检验了有关表象训练的理论问题,认为动觉表象、视觉表象和想象表象有机结合是提高心理训练效果的良好途径;对MITP作一些理论探讨,目的在于为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过度训练的致因及其恢复的手段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动训练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探讨分析了运动训练中过度训练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的特点,从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提出过度训练恢复的恢复手段与方法,以树立多维立体的恢复观。  相似文献   

17.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女大学生健身操班的跟踪调查与实验,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有氧健身操运动的健身、健心效果进行了全面研究,对持续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的女大学生锻炼前后的各项身心方面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长期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可使体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提高,精神状态及心理障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中的负性心理和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人们认知的偏差,归因不合理,以及教学方法、组织、裁判等方面的不合理因素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体育活动会对参与本人、他人和社会产生负性心理影响。对体育运动中的负性心理和行为进行了归纳、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活动的主要负性心理和行为有:功利主义、负性心理暗示、厌学与运动成瘾、焦虑和紧张以及攻击性行为等5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运动技术和徒手表象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真正 《体育科研》2005,26(3):100-104
本文从人体解剖学,骨骼力学角度,专家观点和实践所得剖析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微观结构。认为在40mm~11分制下,运动员应建立精确步法,以腰为轴心,带动全身各关节肌肉协调用力,充分利用人体、球拍杠杆力在最佳击球点击球的最佳化技术。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角度讨论依据内表象进行徒手表象训练,提高实球训练质量,提升意识与认知水平,建立动力定型、动觉反馈机制及此训练方法的负荷强度对技术形成所起的作用。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技术水平越高的运动员,表象训练水平越高,采用徒手表象训练的运动员中56%认为此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技术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方法,从而提出运动极限适应训练思想.运动训练的基本特征是挖掘运动员最大潜力,人体运动能力是有极限的,在接近极限的临界负荷时训练效应最大。运动极限负荷训练,既不是胆大妄为,也不是盲目追求,必须是可控的和多学科支持保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