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在COMDEX展台上展出全新线缆与ADSL调制解调器1996年11月美国贺氏计算机通讯产品公司在美国最大型计算机展COMDEX的展台上展出了全新ADSL和线缆调制解调器技术,展示目前在市场上速度最快的全会通信设备。贺氏公司还展出了将在1997年第一季度推出的56kbPs传输技术和十二月推出的贺氏ACCURAISDN适配器。贺氏公司主席兼公司创始人贺丹毅(DennisC.Hayes)先生宣称:“在计算机工业的历史上,现在人类总算第一次能够实实在在地在任何地方工作,而速度就象在本地局域网上工作一样。从而消除了人们创造和发展虚似工作空间的最大障…  相似文献   

2.
56K技术目前已成为模拟调制解调器工业史上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目前台康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与Rockwell公司联手在中国推出最新的国际标准的56K modem。这表明,中国的调制解调器技术的发展与世界调制解调器技术发展同步。 台康公司紧跟V.90国际标准,两公司合作,领先制造出V.90 56K modem。它兼容X2和K56.fiex两种协议。公司经过特别设计,能将数字端与数字一模拟  相似文献   

3.
贺氏公司用于自动通信的程序设计语言SCOPE贺氏技术服务维修站杨晓群一、概述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信息服务的增加及用户本身数据通信需求的增长,一次通信任务远不只是让调制解调器拨一次号,建立连接后发几个字符或传输一个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通信软...  相似文献   

4.
日前,针式打印机市场又添新贵,爱普生公司推出了一款目前国内打印速度最快、拷贝能力最强的高端平推针式打印机——EPSON DLQ-3500K.。它将成为目前公安、银行、电力、电信系统使用的EPSONDLQ-3000K的换代产品。 提到针式打印机,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比如政府部门的各种票卡打印、电话局吐出长长清单的话费打印机,银行里吞进吐出的存折打  相似文献   

5.
(1997年8月21日,北京)Ascend通讯公司、贺氏(中国)公司和Rockwell半导体系统公司今天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为电信公司、ISP、企业及Internet用户提供全面的K56flex服务,7月20日在福建省邮电管理局,通过电话线从贺氏公司的K56flexModem拨至局端的AscendMAX4000成功,至此第一个支持56K的全面解决方案在中国诞生了。出席此次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广东省邮电管理局、浙江省信息产业公司、上海电信局、首都经济信息问、北京电信局、杭什]市电信局、福*1电信局、无锡信息港等电信部门在IS卜的’(表。It56厂I…  相似文献   

6.
贺氏本地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联想集团、吉山公司成为贺氏ACCURA中国总代理贺氏(亚太区)有限公司于11月6日在京宣布,正式授权联想集团公司、吉山系统科技公司为贺氏ACCURA系列调制解调器中国总代理。贺氏是Modem工业的领导厂商,拥有占绝对优势的技...  相似文献   

7.
日本I-mode移动互联网模式的成功秘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日本, NTT Docomo公司的 I- mode移动互联网模式, 2000年 8月的用户超过 1000万。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该公司还创造了以下奇迹:日本最热门的股票,每股从 1999年 6月到现在涨了近三倍;世界上最值钱的移动电话公司,市值大约 3350亿美元;最大的非跨国移动电话运营商,总用户 2710万;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无线 Internet接入服务。 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的 I- mode独树一帜呢 ? 1.正确的技术选择 由于 Docomo公司的 I- mode采用包交换技术使得他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9.6kbps(目前 GSM速度也是 9.6kbps)和网络使用费非常低廉,相…  相似文献   

8.
万方数据库简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中心暨北京市万方数据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专业数据库公司,自1988年至今已相继推出10种工商经济类及科技文献类数据库,拥有国内外用户千万个。1996年4月万方数据正式进入世界最负盛名的Dialog国际联机系统,向世...  相似文献   

9.
中国移动通信网是90年代增长最快的市场,到1997年底,全国的无线电话用户已超过1300万,全世界排行第三,到1998年底移动用户已达2498万,世界排名第二,预计到2002年,将达到4千万用户,世界第一。 目前中国使用的大多是GSM系统,是合乎逻辑的选择,但是它也提出了挑战。 挑战 传统的GSM系统是为居民密集的大城市设计的,如北京、上海等,目的在于发挥最大作用。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很小,地方很  相似文献   

10.
万方数据库简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中心暨北京市万方数据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专业数据库公司,自1988年至今已相继推出10种工商经济类及科技文献类数据库,拥有国内外用户千万个。1996年4月万方数据正式进入世界最负盛名的Dialog国际联机系统,向世...  相似文献   

11.
在日前于大连和北京举办的两场有关“网络与电视”的研讨会上,专家预测互联网与电视相结合成的“新媒体”将大行其道。 这种“新媒体”在国外已有成功的先例。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微软结合而成的MSNBC有线电视频道,全天24小时在电视上播报新闻。同时其在因特网上开播的同名宽频网站更是结合了视频及音频技术,通过一种光缆调制解调器,用户能以极快的速度看到大量新闻画面。在国内,将网络技术与电视结合的公司也已问世。 我国拥有世界上第一大电视网,其中电视用户3亿,有线电视用户7000多万。因而有人提出,通过…  相似文献   

12.
3Com公司最近推出了适用于小型办公的OfficeConnect Remote Dual Analog“对猫”路由器。其中集成了两个3Com US Robotics V.90调制解调器,用户可以利用普通的模拟电话线,以112Kbps(接近于ISDN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越南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网民速度增长最快的地区。根据互联网实时统计网站发布的世界各国互联网用户情况数据显示,2014年越南互联网用户数为3977万,比2013年增长9%,数量位居世界第15位,互联网渗透率为42.97%,越南首都河内的互联网渗透  相似文献   

14.
简讯     
著名的黑白喷墨印刷设备供应商日本CTC公司在China Print2009展会上推出了Stream Jet SJ-500W单张纸喷墨数码印刷机,据称.这是世界上最快最宽的单张纸UV喷墨数码印刷机。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是一个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当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多媒体特性的计算机时,人们并不在意。如今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各种计算机展览会上,多媒体计算机总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如果说80年代是个人计算机时代,90年代则是多媒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1999,(3):26-26
过去数月都一直集中于解说国际网络的某几种特别应用;而今次则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国际网络于一般业务上的应用范畴,以带出它如何为商业用户带来便利。就不同的目的和使用量,您可以选择最切合您公司需要的国际网络接达方式。以下会概括介绍几种接达万法,以及说明如何配合不同的用户。拨号接达服务最简便而又最划算的接达国际网络方法当然是通过拨号:只要将一条普通的电话线接驳一部486电脑便可上网。调解器的速度一般由144KbpS至56Kbps不等。拨号接达最适用于独立的私入电脑上;而最新推出的56KbpS调解器则以用于公司电脑为佳。通过拨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7,(35):47-47
2007年10月,当今世界速度最快,最精彩刺激的F1世界锦标赛将再次因中国元素吸引世界目光——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跑道上将第一次驰骋由中国品牌——联想作为全球顶级赞助商的AT&T威廉姆斯车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地面移动通信飞速发展,卫星移动通信及移动多媒体技术也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有近五亿五千万地面移动电话用户,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而卫生移动用户虽只在海上、边远地区和应急通信中较多使用,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78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试验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来,移动通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0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定为“移动通信”就是对移动通信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好肯定。移动通信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到去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亿,并在以每天新增25万户的速度“爆炸式”增长。1997年7月18日,中国移动用户超过1000万,从0到1000万,移动电话仅用了10年,而中国固定电话完成这一历程用了110年。目前,我国移动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巨大的市场造就了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这些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现状自1987年广州开通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电话以来,到1995年引进第二代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电话,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已达1亿用户,年均收入达1000多亿元,固定资产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每年的用户增长率超过200%,同时还在以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我国GSM移动通信网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通讯网络。尽管我国移动通信的市场如此庞大,但其市场份额却几乎为国外公司所垄断,在第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设备生产以及网络建设方面,完全是依赖国外的技术和产品;发展到第二代移动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