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清句读(dou)、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内部各种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划分的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眼动向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起落,往前…  相似文献   

2.
李平 《考试周刊》2010,(24):53-54
我们平时朗读文言文时,常常会因为一个句子太长,或句子读不顺畅而难以理解整体的内容。因此在朗读时,我们要准确把握句读(judou),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适当停顿,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相似文献   

3.
方彩芬 《教育艺术》2000,(2):43-44,,48,
对朗读者来说,熟练地掌握朗读技巧是一项基本功。朗读时,凭借句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来帮助表达意思和感情的调子叫语调,这是朗读的基本技巧。它主要包括停顿、重音、快慢、高低等几个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停顿这一技巧在朗读中的具体运用。一停顿,是指朗读时有声语言进行中在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层次之间的间歇。停顿的时间,大体可分为长时间停顿、较长时间停顿、稍长时间停顿、短时间停顿四种,可依次用符号“||||”、“|||”、“‖”、“|”表示。朗读时安排停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生理上调节气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阅读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充分感知、领悟。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手段。但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非就是简单地让学生一味地读书。朗读课文的目的内涵丰富得很 ,教师必须努力创出新意 ,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 ,在初步朗读课文时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轻声等字音。要求做到“声音响亮 ,不误一字 ,不少一字 ,不多一字 ,不倒一字”。2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自然停顿 ,训练学生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 ,为理解词句的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3.指导学生读出肯…  相似文献   

5.
现在每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内都有一道划分句子朗读音节停顿的题目,用“|”表示。许多考生由于平时不重视文言文的正确朗读,这类题目掌握不了,当然得分率很低。怎样才能掌握句中停顿的方法,达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音节错划,读破句呢? 一、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你就必须要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在文中的意…  相似文献   

6.
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需要,它对我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强调多形式诵读,反复诵读,读懂文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现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字障碍,如多音字、多义字、通假字、异体字等,要求首先把字音读正确,其次还要读准句子的朗读停顿,尤其要读一些比较长的句子时,往往要在一句之中表达一个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些小的停顿,停顿读得正确与否,对句意理解至关重要。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随意、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们说话时,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或由于生理上的限制,不可能把一个长句子或几个句子一口气说出来,常要在句中或句间停顿;写成文章时,就要用标点符号把它表示出来。通过对标点符号的认识,可以准确地了解句子的意思。例如: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的朗读提出了七字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让小学生在这七字上达标,就需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现在,就谈一谈朗读中最常见而又易被忽略的技巧问题——停顿。说它最常见,是因为无论读句、读段、读篇,均离不开停顿;说它易被忽略,是因为师生都很不重视,教师教此项知识,随意性很强,常是范读开道,  相似文献   

9.
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其进入中高年级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首先,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同学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例如,在教学《东方明珠》一课时,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如,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神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读到:“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北风鲜明的个性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更好地发挥书面语言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我采用如下三种教学方法。“读”标点“读”标点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标点,读得准确。阅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语气。通过朗读训练,学生总结出规律:顿号、逗号、分号、句号这四个标点的停顿时间是由短到长。从语气来说,学生明白了:带有问号的句子要读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带有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的准确朗读,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重音和语气语调。其中,准确地读出节奏,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意思。与此相对应的中考考题即准确标注文言句子内部的朗读停顿,这是较常见的一种题型。例如,2011年南通市中考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使人过涧%%%(2)盖夕虹也(句子出自《虹》,选自沈括《梦溪笔谈》)第一句"使人过涧"就是"派人过山涧",根据现  相似文献   

12.
读书歌     
朗读是项基本功,练习朗读不放松。读前定要细琢磨,音句章节要搞通。眼到口到心也到,读时精力要集中。切忌一气读到底,四种停顿有不同:语法停顿须短暂,藕断丝连味道浓;逻辑感情二停顿,注意快慢与轻重;结构停顿好把握,句短段长理自通。轻重缓急要适度,语调变化要由衷;重音句子中心词,读时可轻也可重;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阅读课中最美丽动人的容颜,它能让语言之花在学生的心田绚丽绽放。指导学生朗读要用感情去读,以声传情,而要朗读得好,节奏的把握最为重要。在指导中,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读法,而是让学生唤起生活的感受为朗读文本。因为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同样的语言文字,在朗读时用不同的重音,会传达出不同的信息,而读准重音,才能更好地把语言信息准确地表现出来。情境是可以通过标点来读出的,在朗读时还要培养学生读好标点的习惯。做到读时留意标点,读出停顿,心中要有句子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低年级儿童要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其语文素质。1-语言文字训练要重视朗读首先应要求学生读正确。要用普通话读,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读好轻声、儿化。第二要训练学生读流利。要指导学生不要一字一顿地读,不要每个句子都拖长声音地唱读,朗读速度应接近于他们平常说话的速度。第三要让学生读文、体情、入境。一要注意按句逗停顿;二要注意语调,让学生读出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三要注意重音,对表达全句中心的关键词要重读。通过朗读训…  相似文献   

15.
刘俊国 《学周刊C版》2013,(11):118-119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朗读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要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笔者从读字要音调标准、读词要轻重合适、读句要停顿适当、读段要基调准确等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朗读的契机,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所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捕捉了朗读契机:1.句子停顿不妥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感悟所得的语言才是有价值、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停顿的处理等,教师不应作机械指导,可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再用朗读的形式外化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领会朗读的技巧。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我发现学生读“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这个长句时,有几…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朗读的契机,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所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捕捉朗读契机:1.句子停顿不妥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感悟所得的语言才是有价值、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停顿的处理等,教师不应作机械指导,可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再用朗读的形式外化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领会朗读的技巧。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我发现学生读“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这个长句时,有几处…  相似文献   

18.
一、完全根据呼吸量或文字作品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文字作品的标点符号只是保证文字作品意思的完整、层次分明、不生歧义、表达准确即可 ,而朗读是读给人听的 ,是听觉感受 ,各层次及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只有停连恰当才能让人听得懂。下面试举例作分析。例 1,创造学院和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未来 !这句话中间没有书面停顿符号 ,有些朗读者往往根据呼吸量的情况 ,这样停顿 :创造学院∧和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未来 !(“∧”是停顿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 ,停顿时间稍长。如用在标点符号处 ,表示停顿时间应再长些。)这样的停顿显然是错误的。这句…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句子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其基本途径是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一、从词语入手理解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必须先弄明白句中词语的意思。有些句子的词语比较难懂,如果把这些...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呢 ?我认为,其基本途径是抓好学生的“三读”,即读通、读懂、读出方法。   1.读通。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重在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中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感情地朗读。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把所学课文读得熟练,甚至达到成诵的程度,理解课文的句、段、篇才能成为现实。   读通的训练重在朗读。朗读训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朗读的习惯。   2.读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