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至今还无人称他为科学家。屈原并非科学家,因为他既无科学论著,亦无发现与发明,但是,作为一位诗人,他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关于宇宙、人生等的重大课题。他在《天问》一诗中用设问的写作手法,一共用了188句,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中有许多至今也尚在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中。一般地说,提问题不属于科学研究成果,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能提出一个有科学价值或历史价值的问题,也说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思想。《天问》是屈原的一篇重要著名作,大概写于《离骚》产生之前,但时间相隔不久。屈原在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2.
一、脱离曲调与配乐而独立发展的诵诗以前关于屈原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的论述,同对他的一些笼统评价是极不相称的。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一文中说: 除掉《天问》篇还多少遵守着四言格律之外,其余的可以说是全部打破了。……《离骚》和《九章》的一部分如果把“兮”字删去,基本上是六言诗。《九歌》有一部分如把“兮”删去便是五言诗或长短句,后来的诗句变化几乎为屈原一人所尝试尽了。……屈原之所以成就了这项工程的重要原因,我看就是因为他利用了自成天籁的歌谣体。他利用了歌谣的自然韵律来把台阁体的格调打破了。屈原,可以毫不夸张地给他一个尊号:是最伟大的白话诗人!  相似文献   

3.
树问     
两千多年前的屈原“援天命以发问”,曾一口气向老天爷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名之曰《天问》。而我也要“援树命以问之”——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读《天问》,而悲其志,见于《屈原列传》,是屈原作《天问》也。及王逸为《章句》,亦云:“《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作《天问》,固无可疑。王云:“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也。故曰《天问》也。”按《天问》一诗,问事一百  相似文献   

5.
屈原的《招魂》,如与他的奇特杰作《天问》相比,可以说这是在风格、内容上迥然不同的另一篇奇文.《天问》属于哲理性的论辩诗,而《招魂》则是政治性的抒情诗.至于《招魂》的作者是否确属屈原,古今学者专家的意见是有分歧的.不过个人认为,最早为屈原立传、与屈原的生活年代相距仅有百四十年左右的大史学家司马迁所最早表述的意见,一般说来,那应是最可信的.他在《史记·屈原列传》的赞语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说明司马迁亲自读过《招魂》,并且确认它与《离骚》、《天问》、《哀郢》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不仅许多诗句很难确解,而且它的题意,诸多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解释。大体有这样几种意见: 一、认为《天问》,是屈原问天。如:最早对《天问》作注释的王逸,就这样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这种意  相似文献   

7.
刘过其人及其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今人所著各本中国文学史在讲到南宋作家时没有一本没提到他的。然而对于他的生平的介绍和对于他的作品的评价,不是说法不一就是语焉不详。下面谈一谈对一些有关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他的籍贯 他的籍贯在哪里各本文学史的说法很不一致。如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郑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襄阳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刘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泰和人)。”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以下简称“陆,冯《诗史》”)说:“刘过,字改之,太和(今江西泰和附近)人,一作庐陵人,更有作襄阳人者。”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文研所《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对于刘过的籍贯,历史文献是怎样记载的呢?据《四库  相似文献   

8.
刘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今人所著各本中国文学史在讲到南宋作家时没有一本没提到他的。然而对于他的生平的介绍和对于他的作品的评价,不是说法不一,就是语焉不详。下面谈一谈我对一些有关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他的籍贯 刘过的籍贯在哪里,各本文学史的说法很不一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郑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襄阳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刘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泰和人。”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以下简称“陆、冯《诗史》”)说:“刘过,字改之,太和(今江西泰和附近)人,一作庐陵人,更有作襄阳人者。”中国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以下  相似文献   

9.
屈原在《天问》这首政治抒情诗中,运用了我国古代的许多神话传说,抒发自己的愤激感情,表现全诗的主题思想,这是《天问》创作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过去,研究《天问》神话传说的人很多:有的旁征传引,考证训诂,想弄清《天问》所涉及的神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周恩来同志《我要说的话》和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追悼会上所致的悼词出发,认定郭沫若是一个“球形发展”的革命家和文化人,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只是他全部贡献的一个方面、主张对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不必一味地近距离赏析,而应作适当的远距离观照。意在补充我《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质疑》一文的未尽之意,并针对何益明老师《关于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略述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骚音屈子心     
“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这铿锵的诗句,昭示了他的伟大与不朽。古往今来,爱国志士莫不崇敬屈原,并奉他为志坚行洁的楷模。特别是那些身处逆境的文人墨客,往往以屈原的精神激励自己。司马迁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坚定了发愤著述的信念,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范仲淹《岳阳楼记》有“迁客骚人”之谓,足见屈原的流风余韵。正是由于政治上的不幸遭遇,屈原才成为一个不朽的诗人,此即李白所说的“哀怨起骚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昌言“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创作历史剧《屈原》的郭沫若,在他的论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以热情洋溢的文字盛赞屈原:“他是在用他全部的生命来创造他的  相似文献   

12.
壹前言《天问》是屈原写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奇特的长诗。它系统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它全由一句一句的问话构成。诗人在这首长诗里一口气提出一百七十六个问题,“从天地开辟以前问到天体的构造,地上的布置,从神话传说时代问到有史时代,从身外的一切问到作者自己。”(《屈原赋今译》,第5页)诗人对于当时的传统观念和理想化的历史事实敢于怀疑而提出自己的问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08,(11)
在郭沫若所有的历史剧中,《屈原》所享有的声誉最高,成就最大。如果说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那么,《屈原》便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史剧创作的扛鼎之作。窥探作家的创作意图、观察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戏剧的意义所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郭沫若又是如何创作《屈原》这出戏剧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荀卿的《赋篇》是第一个以“赋”名篇的作品。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把荀卿与屈原一同列为辞赋的创始之祖。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大儒孙卿(即荀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意思是说,荀卿与屈原都是最早“作赋以风”的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谈到荀卿的《赋篇》时,曾说;“曰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自云:“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自然,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尽管郭沫若后来的诗歌技巧较高,但他仍认为《女神》是“最够味的”,因为那是感情高潮时候的产品.《女神》之前,中国诗坛上已有胡适、周作人、沈尹默、刘半农、俞平伯等人的诗作,但《女神》却后来居上.《女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评论界、诗歌界交口赞誉.周扬曾赞扬道:“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女神》“是号角,是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天问》之奇,在一“问”字,充分体现了他的怀疑精神。作品中彻底的怀疑之辞,表明诗人处于绝望之境。由此推论,《天问》当作于顷襄王十三年屈原被放逐之后。《天问》虽然激愤,这种中国式的怀疑只停留于把人引向善恶忠奸的人伦思考,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论屈原的艺术气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创作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体现出了雄伟的艺术气魄。文章首先指明屈原诗作 ,特别是《离骚》、《天问》中透露出的雄伟艺术气魄 ,然后揭示出屈原艺术气魄与屈原崇高的人格的关系 ,最后昭示出作家、艺术家要具有独立、崇高的人格和精神上的自由 ,才能创作出具有雄伟艺术气魄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8.
唐弢同志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问题》中说:“我说我们可以有多种文学史,我个人要写,就写一家言,写我自己艺术欣赏标准,那个后来去搞了植物学的蔡希陶写过几个短篇小说,我一定要写他。他是写四川、云南边区少数民族生活的,至少有五篇左右,很有特色。”又说“鲁迅生前赞扬过两个人:蔡希陶和裴文中,《中国新文学大系》总结了中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流放地在哪里?《史记·屈原列传》写得含蓄,不易为人领会.王逸在他的《楚辞章句》中讲的,亦经不起人们的推敲.王逸说;“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 又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沉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从他话意看:屈原的流放地在江南的“草野”;或在相当于今日的大半个湖南省的“南邵之色、沅湘之间”,其准确流放地仍然不清楚.王逸在《天问章句》中又说:“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陵”.这里肯定他在流放时过游历生活.可见,王逸口头上讲“屈原放逐”,实际是讲屈原是无定居的流浪.把  相似文献   

20.
屈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创作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体现出了雄伟的艺术气魄。文章首先指明屈原诗作,特别是《离骚》、《天问》中透露出的雄伟艺术气魄,然后揭示出屈原艺术气魄与屈原崇高的人格的关系,最后昭示出作家、艺术家要具有独立、崇高的人格和精神上的自由,才能创作出具有雄伟艺术气魄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