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儆是南宋时期新安的著名理学家,与张栻、陈亮、陈傅良、吕祖谦、朱熹等时公名流都有密切交往,在这种广泛的交游中,其理学思想兼收并蓄,形成了学宗程朱而又兼取事功之学的总体风格,对新安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吴儆是南宋时期新安的著名理学家,与张栻、陈亮、陈傅良、吕祖谦、朱熹等时公名流都有密切交往,在这种广泛的交游中,其理学思想兼收并蓄,形成了学宗程朱而又兼取事功之学的总体风格,对新安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试论朱熹的文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在其理气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文道合一"的文道观.他主张文与道是不可分割的,文皆是从道中流出来.但他认为道是根本,文是枝叶,道比文更为重要,道是决定的因素.他的这一主张给予文学以一定的地位,从而完善并修正了此前理学家的文道观,显得更为通达和精致;但他过于偏重道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把伦理道德作为评价文章成就高低的唯一标准,这表明了朱熹的文道观仍然是一种理学家的文道观.这一文道观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限制了朱熹自身的文学成就.尽管如此,朱熹仍然是理学家中成就最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事功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在义利关系上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叶适所提出的义利思想本身是儒学核心价值的传统表现形式,叶适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通过从"义利之辩"到"公私之辩",推动了儒学本身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南宋永嘉事功之学的代表人物,叶适是在批判传统儒学义利观及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基础上阐述其事功之学及经济思想的,而“富民论”则是叶适经济思想的中心,叶适为财利(富)正名,肯定富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以及“保富”的思想和主张,既有其思想渊源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依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发明叶适道德自律和事功事业内外兼重的思想,以及叶适注重礼的外在教化作用,分析了叶适作为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叶适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事功学说的代表。学界多着力于叶适的经济、哲学思想,而对其教育方面关注得比较少。实际上,叶适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而且与其事功主旨密切相应,集中体现在教育的经世目的、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士人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叶适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事功学说的代表。学界多着力于叶适的经济、哲学思想,而对其教育方面关注得比较少。实际上,叶适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而且与其事功主旨密切相应,集中体现在教育的经世目的、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士人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宋元学案》编纂者明确了永嘉学派分两个支流,源头都是二程洛学,一支以叶适为代表,一支以薛季宣、陈傅良为代表.黄宗羲承认倡导经世致用的永嘉之学是为了纠正道学末流的空疏弊病,同时指出事功之学的流弊有陷入刑名之学的危险.全祖望指出永嘉之学虽以礼乐制度为主而追求体现于事功之中,同时兼顾主敬涵养,到了叶适将内圣道德视作外王事功之根本,从而修正了薛季宣、陈傅良等人重事功轻内圣的偏向.黄宗羲从其道德与事功并重的立场出发,调和了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与朱熹的义利之辩.全祖望以陈亮晚年迎合光宗博取功名为例对其人品节操提出非议.对于浙东学派的同调唐仲友,全祖望肯定其经制之学的思想史地位,并认为朱熹、唐仲友的交恶应该平摊责任.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教育电视《写作与作文评改》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作文评改”这一编中的第一章第二节。作文评改的原则包括批改作文和评讲作文所应遵循的原则。作文评改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四项。 (一)文道统一的原则文道关系是我国古代文章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文”,通常是指文章,但往往也指文章的表达形式,主要是指语言文字;“道”,古代指圣贤之道,即儒家们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则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婺州的陈亮与吕祖谦既有相近的为学宗旨和学术性质,又存在明显的观点分歧和思想差异。其中家庭出身、个性特征、政治实践、师承学源、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区别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吕祖谦是宋代著名学者、大理学家,吕祖谦和闽地、闽人及闽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闽人交往密切,不仅和闽地的多位学者有师生之谊,更与朱熹是至交好友。吕祖谦开创的婺学(吕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同是二程理学的分支,二者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3.
陈傅良是南宋时期永嘉事功学派中继薛季宣而起的重要代表人物,历仕孝、先、宁宗三朝,与当时的政局变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陈傅良的重要交游活动能窥见其思想发展的过程,认识其在永嘉学派和浙东学派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其对政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亮在文学上以慷慨的抗金政治词名世,历来研究者受政治环境及传统观念影响也将研究目光更多集中在了陈亮的这一部分词作上。但陈亮词作中数量最多且艺术成就最高的却是他的咏物词,这一点为历来研究者所忽视。正确分析评价其咏物词,有利于对陈亮整体作品及南宋中前期的咏物词创作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陈傅良是宋代著名的永嘉学派巨擘,对法制本质以及立法、变法、司法做过许多思考和探索.其中,最具特色和智慧的是追求法制的公正公平,不仅是立法的,而且是司法的,尤其"行法自贵近始";重视司法的求实重人,强调法律运用的恰当准确以及事实认定的真实有效,并且要求充分发挥司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原情定罪"、"司法在人".把重法与重人结合起来,实现法制公正公平的终极目标.陈傅良的法制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还有强烈的历史借鉴性.  相似文献   

18.
朱熹和吕祖谦2人都是兼具理学家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学者,也都以自己的理论为基点创建了各自的史学体系。他们的史学思想内涵丰富,其不同之处主要有:对史学的认识;对治史的态度;求史致用的理解。此3点环环相扣,构成了2人史学思想分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