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一处秋景”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4的作文练习。我在一所村小听了一节习作指导课,产生了深切的体会:我们不要只盯着少数名家课、精品课陶醉其中,而要向下看,看普通人的课,看农村教师的课,看随堂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课中的片断和听课随想,叙述在此,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思考疗救的办法,促进农村习作教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 一次,笔者有幸被一家语文学术机构邀请观摩习作课.笔者听取了九节习作指导课,不管是老师们的课后反思还是专家评课,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贴近儿童生活".这一点,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改变,纠偏以往过度拔高"立意"的倾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儿童作文要贴近生活现实".然而,听完指导课,笔者有意再查阅儿童的课后习作,一些话如鲠在喉,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3.
[案例l]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非常喜欢看书,可是一到习作,他就"卡壳"了,不是词不达意,就是胡编乱造,今天的习作往往都要拖到明天交给我.对此,我苦恼极了!可是有一天,我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在我的课上写小说,拿来一看,嘿,还真不错,人名地名有模有样,情节也能一波三折.下课了,同学们都来替他求情,说:"老师,不要没收他的作品,我们还等着看下集呢!"""老师,他写得可有趣了,不信,您看!"……午间阅读的时间到了,我把他喊到身边,说:"你的作品我读过了,有声有色,的确很吸引人!只是为什么每次习作,你就那么困难呢?""我觉得没话可写!每次习作不是写人就是写事,没劲!"他脱口而出,而我却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4.
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需要提炼主题吗?这是语文教师需要正视的问题,笔者借班上了一堂四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的习作指导研讨课,引起不同反响. 一、教学设计意图 习作教学不外乎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笔者的教学设计意图也是遵循这一原则. 1.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话可写的素材.根据"说说心里话"的宽泛训练要求,导学案第一个板块"课前导测"出了两个练习题: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苏教版的习作练习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例文".而在宋运来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中,却不见"例文"的踪影,宋老师是不是忽略了"例文"的存在呢?教师批改习作,往往既有眉批,也有尾批,正文里还要用红笔进行勾勾画画,可谓精批细改.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镇江市教研室举办了第十三届"新秀杯"语文赛课活动,此次赛课,一改以往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模式,让"习作教学"唱了主角。比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天上"习作指导",第二天上"习作讲评",各为20分钟。2016年4月,镇江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仍旧把"习作教学"作为了赛课主题,要求在一节40分钟的习作课内,既要展示指导过程,又要留给学生当堂习  相似文献   

7.
走向"精准知识"的习作教学,通过面向文体类型的习作知识开发,使习作课堂"一课一教",让儿童"一课一得",让教师不仅做习作教学的"组织者",更真正担当起习作教学的"指导者"的角色,从而有力提升习作课堂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正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习作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课题组的课题研究,随着"整合"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还带动了学生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也是学生习作表达的信息来源例如:持沙包掷远一课重点环节设计——1.课前和美术老师合作指导学生每人折叠一架纸飞机。2.教师讲解说明掷纸飞机比远游戏规则。(老师将同学  相似文献   

9.
习作能力是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但习作课堂还是摆脱不了"直接讲授的单向传递知识为主"的陈旧方式,教学效率低下问题依旧困扰着众多语文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转课堂"中"课前讲授+课上内化"的教学形式可谓是为小学习作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窗。"翻转"习作教学是指在习作教学中,还学生主体地位,不条分缕析,重情感体验,重习作态度的养成,让习作真正成为孩子喜爱的自由天地。  相似文献   

10.
彭民勇 《教师》2014,(7):77-78
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习作课却是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学生在习作课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几百字的习作练习,便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呢?湖南的张蕾老师,在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这次"送培上门"活动中,上的习作指导课《快乐传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且又便于操作的范本。一场快乐传递,张老师春风化雨般地将习作练习与指导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了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学生和我们听课老师都在快乐的游戏中,深  相似文献   

11.
刚下课,六(2)班班主任吴老师就拿着一篇习作来到我的办公室,气冲冲地说:"这学生简直就是朽木不可雕!你看,这写的是什么!"我拿起习作本一看,原来是小元的一篇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一节课》。开头写到:"我不喜欢语文,也不喜欢数学;不喜欢品德,也不喜欢英语。我只喜欢一种课,那就是下课。  相似文献   

12.
卢洁  郭从玲 《考试周刊》2013,(11):51-52
<正>笔者最近在一所乡村小学听了两节苏教版第11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课。教材要求:"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美味,向大家介绍一下,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笔者就这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谈谈思考,这也是我们平时在习作课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届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最欣赏的是臧学华老师的《写导游词》,他的课真实、朴实、扎实、灵动,为学生点亮了习作之灯,让学生自信、自由、自在、温暖地表达。一、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习作之愿望1.生活情境臧老师的课堂创设了真实的习作情境:请学生为来自全国各地听课的教师介绍桂林的景点,一方面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习作因"需"而"作",另一方面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习作源于生活。【教学片段一】课前沟通时  相似文献   

14.
习作评讲课是习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习作能力再提高的"加油机".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习作评讲课并不尽如人意,尚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试结合课例择要简析.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为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习作体验课,整堂课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学生徜徉在所创设的生活体验中,"写"得开心,"玩"得有味。一、课前交流师生互动,做猜字谜游戏,引入"聪"字。二、导写过程1.巧解"聪"字,暗示习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报纸上看到一组题为"红灯闯闯闯"的漫画,漫画在关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大胆而犀利的笔法,针砭红灯下的人生百态.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还在"红灯闯闯闯"这一大标题下,为四幅小图分别加了小标题——"初生牛犊不怕虎""赛过张飞莽撞汉""老汉不减当年勇""谁说女子不如男".从表现内容看,作者选材精心;从小标题看,每一个都是那样精当贴切.看到这组漫画,一节习作指导课便在我心头酝酿产生了.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习作课上,学生抱怨声一片.一篇习作两个星期也交不齐,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了.即使交上来的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的.批改习作时教师是"味同嚼蜡,倍受煎熬".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也丧失了习作指导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中职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正>【习作指导课】一、“习作指南”巧激趣——看谁猜得快1.速问速答。今天这节习作课,我们来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闯关游戏。(板书课题)看大屏幕,你们能很快猜出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大大的脑袋,小小的手儿,聪明又可爱。(大头儿子)五行山压不住,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他们是一对活宝,一个做事丢三落四忘东忘西,一个常常拿着一根竹竿做出一副不高兴的模样。(没头脑和不高兴)  相似文献   

19.
正习作评评课,是"作文自能评改"课题下的一种课型,在学生对习作互评互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习作评价,并结合习作内容表达对习作评价个性化的认识和看法,从而促进学生在评评交流中提高习作水平、口语交际水平以及习作鉴赏水平的一种创新课堂。【情境描述】教学苏教版五上《习作4》,课一开始,我带领学生温习了本次习作要求,然后进入评评环节。幻灯片一张一张地播放着,看到自己的习作显示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针对习作中的评价内容,大家畅所欲言,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观点基本上还是一致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课程的执行者,小学教师上习作课都要以教材为依据.然而,现行教材是面对全国各地的师生编写的,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就难免过于宏观,甚至有些模糊.此外,教材里个别单元的课文无法为本单元的习作提供示范,有的习作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应如何上好习作课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用好教材.下面谈谈我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上好习作课方面的几点尝试和体会. 一、充实 1.充实内容. 小学三至六年级,大约每个学期安排8次习作.但是,这些习作绝大部分是表达主观见闻、感受、想象的文学性习作,真正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写的实用性习作极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应用文大约只占小学全部习作的10%,加之升学考试不考应用文,所以,这10%都无法保障落实,造成了现在的作文教学只注重语言润色,不注重思维训练;只注重自己情感的抒发,不注重读者的阅读期待;只符合阅卷老师的胃口,不管生活的现实需要……结果很多学生在考场上是"小诗人""小作家",一到生活中,连个便条都不会写.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里明确指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遗憾的是教材根本没有安排"写便条"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