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孩子们生厌?音乐欣赏课“有形”而“无神”,孩子们的心也离音乐越来越远。其实,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听”,听得“如何”,是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所以音乐欣赏课需要引导孩子用心“听”,即用心去感知。  相似文献   

2.
小学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积累聆听欣赏音乐的经验,而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是“倾听”音乐。如何遵循听赏艺术的感知规律,充分而适当地发挥“通感”的作用,提供多元化的听赏内容,选择多样化的听赏方式,开拓多种听觉渠道,用  相似文献   

3.
张蓉 《小学生》2010,(9):39-39
人们常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更是必须借助听觉而实现的艺术活动。其实我们学习音乐,不论是唱歌、听曲子、演奏、舞蹈表演等都离不开我们的耳朵,需要很好的与“它”配合,“听”在音乐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小学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积累聆听欣赏音乐的经验,而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是“倾听”音乐。如何遵循听赏艺术的感知规律,充分而适当地发挥“通感”的作用,提供多元化的听赏内容,选择多样化的听赏方式,开拓多种听觉渠道,用多彩的音乐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步入那色彩缤纷的音乐世界驰聘遨游,是每位音乐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需努力探究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必要途径。音乐欣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音乐欣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因为在这项活动中,欣赏者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当我们打开唱机或走进音乐厅的大门,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绝不是得到某种知识或思想,也不是为了接受教育,对于欣赏者来说,音乐首先是提供一种感受,并且这种感受是在听觉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语言。在各门艺术中 ,表达人类心灵中最深邃、最聪明、最不可言传的情感、思维、意念、感觉 ,是音乐之所长。接受外界音响是用耳朵 ,但欣赏音乐却应用整个身心。听一首曲子 ,有的同学无动于衷 ,有的却如醉如痴 ,完全被音乐所征服。他们都可以说听到了音乐。但真正得到审美愉悦、“欣赏”了音乐的却只是后者 ,前者不过是耳朵履行了一次“听”的生理功能而已。鉴于这一认识 ,在欣赏教学中 ,就不能简单地将“大家都听过了”作为目标 ,而应…  相似文献   

7.
<正>1.利用信息技术1.1信息技术符合音乐欣赏的直观性、情感体验性的特点。音乐首先是听觉艺术,欣赏过程必须诉诸听觉形式完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得音乐也没有意义。"培养音乐的耳朵最重要的就是倾听音乐,如果学生对所要欣赏的音乐作品很陌生,那么很难引起他们的审美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直观性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历史背景等,使音乐欣赏教学寓情于景,欣赏者的注意力得以集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提出:"音乐欣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题,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欣赏。"训练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对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现实生活中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是"听而不闻",客观上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甚至会延续到课堂上: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所说的音乐的耳朵是指音乐欣赏者综合的审美心理功能。要培养听众欣赏音乐的耳朵,首先要专注凝神发挥听觉功能,要进行丰富的音乐想象与比拟,还要具有充分的情感体验以及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一部音乐作品之所以成为欣赏对象,是因为人具备了欣赏这个作品的一定的主观条件,即“音乐的耳朵”,而主观条件的来源基本上是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新课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即“倾听能力”。美国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栏曾说:“你要理解音乐,就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还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也是一门艺术,“倾听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进而得以提高的,从小培养音乐的“倾听能力”,它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和创造音乐以及掌握表现音乐的技能技巧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有意识地、科学地、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多年来,我在学习和教学中总结出了一点经验,想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1.
黄燕冰 《考试周刊》2014,(42):179-179
正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初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改变传统灌输式欣赏教学模式?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听、看、想、说、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在听中欣赏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  相似文献   

12.
音乐审美体验是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听,又是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因此,欣赏活动中,将听、唱、奏、演、跳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觉感知结合在一起,是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依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应让学生边听边动,边唱边记,注重实感而不是付诸理性的分析,注重音乐实践中亲身参与、主动欣赏而不是干巴巴地静坐着被动欣赏,注重问题层层叠加式的欣赏而不是枯燥无味地一遍遍无问题欣赏,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从感性愉悦…  相似文献   

13.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它的基本特征是“听”,也是它的首要特征.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遵循听觉艺术的感受知规律,提供多元的听觉内容,运用多样的听觉方法,开拓多种的听觉渠道,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多角度地去实现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在"听"的安排上是充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我们常常看到有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预设的教学内容,缺少互动,缺少交流,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音乐欣赏课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渐行渐远。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违背音乐教学规律的课堂呢?笔者认为,只有用生态的理念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教学生态环境,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自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1.优化情境,感受音乐本体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所有的音乐欣赏都不可能离开音乐、音响和人的听觉,而人的思维只有在自由自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需要用耳朵去听,用听觉去感知。在感知音乐艺术的过程中,听见了和听懂了是大不一样的。只要耳朵不聋,人人都可以听得见音乐的声音,但是要听得懂音乐,就需要学习,不仅要学习唱歌,弹奏乐器,还要让耳朵学会听音乐,会感知音乐。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对于不会听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听不懂,感受不了。为了教孩子们学会听懂音乐,能够感知音乐,使音乐在孩子耳朵里成为美的、有意义的东西,就要培养学会听音乐的耳朵。任何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感知能力。唱歌虽然是用嗓子唱,但是用耳朵去辨别,校正声音的准确与声音的动听。演奏乐器虽然用手、用口,但也离不开耳朵的检验、校正作用。所以说,在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听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们接受音乐教育、进行音乐活动的"窗口"。婴幼儿时期是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培养音乐的耳朵的重要时期,发展音乐听觉能力,是培养儿童音乐感受力最主要的途径。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节奏、旋律为听众的听觉所感受,所以音乐又是听觉艺术。基于音乐的这一基本属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突出唱、听、奏的方法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小学生单靠“听”去感受音乐,得到的音乐形象是不够清晰的,仅以“唱、奏”抒发音乐情感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让学生“听”音乐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看”音乐、“表现”音乐,多元化地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钱鹏 《新课程研究》2010,(1):132-133
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这孩子,实在没有音乐细胞。”确实,人与人之间对音乐、艺术的感悟的确存在着个体差异。马克思也曾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多年,也感到孩子们中间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非音乐的耳朵”是不是就无可救药了呢?笔者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拥有着“音乐的耳朵”,只是有些人的“音乐耳朵”特别灵敏,有些人的“音乐耳朵”还在沉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