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可见,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注重审美体验的过程,充分发挥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音乐学科的这一审美特点,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艺术体验,大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围绕学生的艺术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最终升华到情感体验,完成情感审美。本文就大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学习音乐、鉴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征,遵循情感发展的规律,充分地利用情感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这个要素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做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新课标把渗透情感、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在音乐教学中最佳的方法就是运用音乐是情感艺术的特点。充分调动教师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启迪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化为自己的心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联想与想象,来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素质,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任晓彬  陈小红 《考试周刊》2011,(79):232-23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一、审美感知,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可见,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注重审美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的联想与审美体验,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知。把音乐教学过程艺术化,对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对激活意境情感体验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在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他们自由的…  相似文献   

9.
体验是人在实践中亲自经历的心理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内心体会和感受,是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刘萍 《儿童音乐》2015,(2):73-81
教学模式:本课设计渗透新课标的精神,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参与音乐活动和探索音乐知识为手段,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本课目标要求,我主要采用情境—陶冶式的情感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努力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音乐实践活动穿插于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和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欢乐的氛围中找到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正>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至关重要。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情趣几乎无处不在,在音乐欣赏、练唱等多方面的学习过程中,哪一处都不能脱离审美情趣而存在。音乐是情感的产物,审美情趣就是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要想实现成功的音乐教学,就必须加强对于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1.关注情感体验,不断进行审美熏陶。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需要进行情感体验。正如罗丹所说:"艺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审美能力是指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情感体验过程,它主要受到一个人的认知特征、生活状态的影响。因此,在农村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必须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还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此外开展音乐鉴赏活动也可以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刘莉莉 《学苑教育》2023,(15):74-76
音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活化小学音乐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能够在丰富学生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增强自身审美体验的同时,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提升综合素养。巧借音乐教学,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抓住音乐之间内在关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启迪爱国情感;通过音乐创作背景分析以及音乐旋律教学,丰富学生爱国体验;巧借音乐表演活动,促进爱国情感升华与内化,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标准》目标明确地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诚然,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我把音乐的基本要素及技能有机地渗透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唱唱、说说、表演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美,让学生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体验方式中感悟音乐,以学生参与体验音乐为中心,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和愉悦的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以下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许敏敏 《考试周刊》2009,(23):184-184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造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心情动情,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中,并用各种丰富的音乐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外化的情绪总能渲染出一种特殊的课堂气氛,并借此将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审美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事物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而音乐是被世人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定位是:“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新理念的提出突出并强化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17.
于丽娟 《成才之路》2013,(15):20-20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审美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事物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而音乐是被世人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  相似文献   

18.
王艳 《宁夏教育》2009,(6):59-59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新课标把情感渗透,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在音乐教学中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渗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绿色的春天,它展示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它给长期习惯于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音乐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该以怎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呢?一、正确把握音乐教育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体验价值放在音乐课程价值的首位,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20.
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音乐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对情感的一种体验,而审美的培养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应为学生尽可能营造一种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够融入音乐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