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因材施教原义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进行的教育。本文提出的因材施教与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不同,此处的“材”是生物材料的材,具体是指生长在我们周围的花草鱼虫等常见生物。因此,因材施教就是依据季节的变换,取材于周围环境中易于采集、获取的生物材料,来开展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走进身边的世界,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蜂一蝶,从身边的环境中找到美、欣赏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教育应关注学生学情,用心、用爱呵护施教,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用爱呵护培养能力;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自我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观中的重要内容。因材施教是一个教师基本能力的体现,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是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代表的是一种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本文主要从因材施教的概念,因材施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因材施教三个方面论述因材施教的心得。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巧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知识获得为基础,技能培养为关键,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5.
李钦 《家教世界》2013,(8X):165-166
数学是一门看似抽象,但实际上却和生活很贴近的学科。学生只有真正做到感悟数学,才能明白数学带来的乐趣。而所谓的感悟数学就是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实现理性认识,从而体会出其所展现数学道理。学生要想真正实现感悟数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组织好课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效的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像阵地前沿指挥所的旗帜,引领学校每一位成员“发展个性,成长成才。”然而,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身边多少朵红花一起组成。笔者试从五方面浅述校园文化是“因材施教总关情”、“百花齐放”、“保存了树身和树根”的“根”文化。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材施教是反映学校教育规律的一条普遍适用的教育原则 ,不仅适用于智育 ,而且适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才能培养中的因材施教 ,而忽视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是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我们在激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8.
在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保证此门课圆满完成的基本保证。一、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1.实施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如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因材施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和进步。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做到教学有法。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历来被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所重视。许多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中都渗透着因材施教的思想,虽然在表述上有很大差异,但在本质上却都表明了因材施教的基本思想。因材施教思想的动态发展,体现了教学中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1.
正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是已被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常常与因材施教的理念相脱节。尤其是高中教育,落实因材施教更是举步维艰。研究因材施教落实困难的成因及对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一、困惑与成因分析1.选择权缺失。因材施教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师要有教的选择权,学生要有学的选择权。然而,在我国高中学段,  相似文献   

12.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原则。程颐、朱熹都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一词本此。《辞海》1979年版第1745页)。应该肯定,因材施教原则,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而当代的教学改革更是十分重视这一原则。不能说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完全没有注意因材施教,但大多处于无计划、无系统状态,所以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阵地,要想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及时点拨激趣,引发动机,使学生做好参与学习的心理准备。教师还要创设现实生活情景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结合文本,体验情感,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愉快地走进语文天地。  相似文献   

14.
一、“因材施教”法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方法,始创于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这一术语,是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在总结孔子教育经验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其关键是要对学生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因材施教的含义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施加教育影响,使受教育者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材施教的思想在我国由来以久。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宋代的理学家朱熹曾将其概括为...  相似文献   

16.
施教者要认识儿童的身心差异,发现他们的特点以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施教者不仅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更要在教学设计中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7.
尊重差别,因人而异——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在教学中能够尊重差别,因人而异,是第一个实践因材施教的教育者,同时也是因其注重因材施教而在教育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教育家。以《论语》为依据分析孔子实行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与实践和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影响,不仅对于探讨孔学,而且对当代教育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因材施教是我们先圣孔子提出的育人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下面就因材施教中如何辨"材"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切实认识辨"材"的重要性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材施教贵在辨"材",辨"材"是施教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准确辨别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43):62-63
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兼顾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合适的学习目标、教育方法开展教学。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这也是将因材施教育方针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材施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满足中职学校专业课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20.
因材施教原则 ,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重新认识因材施教原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充分发挥这一教学原则的积极作用。文章为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综述性研究之一 ,即把历史上有关因材施教的分散材料和观点加以分析整理 ,形成系统的的结论 ,以利于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参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