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安徽花鼓灯舞蹈是淮河文化的民间艺术种类,具有开放性、节奏性、韵味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视角,针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传承问题展开研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利用充足的思政教育资源推动高校学生的艺术水平与思政水平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提出创新发展安徽花鼓灯舞蹈、发展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内涵、重视课程思政与安徽花鼓灯舞蹈的融合原则,以及提升安徽花鼓灯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四项措施,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设计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传承策略,为传承安徽花鼓灯舞蹈、弘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花鼓灯作为一种融歌、舞、戏于一体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是淮河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深受淮河流域人们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斑斓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安徽花鼓灯艺术奔放的人物角色、铿锵的锣鼓鼓点、劲道的舞蹈动作、婉转的灯歌小戏、灵动的布巾绢扇,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以"秀美、壮美、华美、优美、精美"五美并举的形式揭示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何冰 《黑河学院学报》2023,(12):175-177+184
花鼓灯是一种流传于淮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花鼓灯舞蹈是通过模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将当地人民群众的劳动过程、生活状态等内容融入到舞蹈动作中,从而表达出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花鼓灯舞蹈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花鼓灯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肢体语言,精湛的表演技巧等,在民间歌舞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审美价值。淮河流域花鼓灯舞蹈的审美特点、形态演变、传承策略事关文化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艺术进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教学中探究花鼓灯艺术独特的审美提升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对艺术理性分析,把握地方文化的内在气质.凤台花鼓灯艺术由于成因、传承、文化现象,区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流派特征、音乐风格.本文从花鼓灯的锣鼓、花鼓歌、后场小戏三方面阐述了安徽凤台花鼓灯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5.
花鼓灯是花鼓文化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型,也是南方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艺术形式丰富而完整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战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如怀远,蚌阜,风台,淮南等地,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它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着典型的地方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鲜明的时代特点。安徽花鼓灯以其秀美欢快热烈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花鼓灯艺术相传最早起源于夏朝,上世纪30—40年代左右,在淮河中游的蚌埠、淮南、阜阳等地区形成了中心,并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多个县、市广泛流行。几千年来,在淮河流域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时期,花鼓灯的舞蹈、音乐和节奏方面都得到比较完整的保存,记载了不同时代淮河人民生产劳作、风土人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及其强势文化的影响和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民间舞蹈文化赖以滋生的传统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变与挑战。本文主要对花鼓灯艺术中的音乐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研究花鼓灯音乐的成果进行综述,及对未来花鼓灯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花鼓灯的传播范围主要限于两淮流域,是汉族最具典型性的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舞蹈服饰具有善舞性、装饰性和程式性的特征,服装构成比较复杂,通过具象的外化形式体现了沿淮民间的审美心理倾向,同时也强化了花鼓灯舞蹈突出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吸收民间舞蹈动作韵律和借鉴古典舞技术技巧,二者相结合所体现出舞蹈创新精神作为中心点展开,结合实践及心得体会来浅析民间舞蹈中的安徽花鼓灯与古典舞蹈的巧妙结合。通过观看舞蹈《戏.春》,使具有鲜明民族民间风格、地方特色的经过人们从生活中提炼、加工、美化了的并不断创造而形成的民间舞蹈和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技...  相似文献   

9.
钢琴曲《灯舞》是少数民族音乐走向国际化的一次有益探索,本文从演奏要求的角度对钢琴曲《灯舞》的演奏风格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钢琴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将钢琴音乐与舞蹈欣赏紧密结合在一起,贯穿在每一教学环节中,钢琴音乐选择要在节奏速度合理的前提下,更强调其旋律性,并能发挥出舞蹈韵律的味道,保持少数民族艺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和怀远县为例,从花鼓灯的基本概况、高校和地方花鼓灯之间的显著特征以及客观现实中的二者差别三个方面,采用了课堂观摩、民间采风和田野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安徽花鼓灯舞蹈在高校教程与地方流传中客观存在的多种差异进行了对比、归纳与研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安徽花鼓灯研究的内容,同时在其传承保护方面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1.
花鼓灯是一种集灯歌、舞蹈、锣鼓与后场小戏于一体,主要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花鼓灯艺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很多流传在淮河两岸的剧种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形成了不同风格特征的推剧、泗州戏、淮剧、花鼓戏等。通过对花鼓灯艺术衍生的微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花鼓灯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使这朵淮上奇葩能越开越香,越开越艳。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5,(6):131-133
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原生态花鼓灯舞蹈的生存土壤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原生态花鼓灯舞蹈从艺术的角度历时性的记载了淮河流域汉民族的文化变迁,蕴含丰富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运用多维舞种理论与实践加深学生对安徽花鼓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钢琴曲《茉莉花》的主要旋律采用同名的江苏民歌,在曲式、音乐要求和表现意境上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安徽花鼓灯是中国淮河流域汉族人兼容并蓄创造的最为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同时作为中国汉民族舞蹈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农民的舞蹈艺术的代表,在世界舞蹈艺术中有独特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资源,被誉为"东方芭蕾"。花鼓灯进校园是花鼓灯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助于扩大传承渠道,创新传承方式,推进高校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杨依宁 《红蜻蜓》2023,(15):44-45
<正>我的家乡在安徽省蚌埠市,花鼓灯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人们愉悦身心的一种活动,也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花鼓灯是一种传统舞蹈,它历史悠久。相传,淮河两岸的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治水,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都会举办庙会,人们打起锣鼓、跳起舞蹈,逐渐演变出了花鼓灯这种艺术形式。因其独具特色,也被称为“东方芭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领域在不断扩大,其中钢琴曲在音乐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众所周知,钢琴演奏是一种具有深厚西方传统特色的代表性音乐形式,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钢琴音乐在中国不断的根深蒂固。在钢琴曲中李斯特的《夜莺》在音乐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对钢琴曲《夜莺》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作品的创作手法、演奏技巧以及情感抒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这首名曲《夜莺》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奏诠释。  相似文献   

17.
《花鼓传奇》是花鼓传奇大电影前期实验短片,是运用动画艺术演绎传统民俗艺术题材的CG短片,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关键帧技术和渲染的动画。在实际案例中探索三维动画制作方法和途径,结合高校动画专业教育和国产动画目前的实际情况,吸收淮河流域花鼓灯表演艺术特色,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动画教学实践中,改进动画制作技术并带动大专类院校动画专业向应用型、技术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安花鼓有着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海安花鼓的舞蹈动作大多是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动作中提炼出来的。沿海一带农民质朴、爽朗、强悍的性格,赋予海安花鼓朴实,刚健、活泼诙谐、热烈奔放的基本风格。“海安花鼓”在舞蹈音乐上,既强化了“海安花鼓”地方性的主题音乐旋律,又吸纳了江苏民歌代表作的音调,整体上凸显女子柔情花鼓的清秀与甜美。“海安花鼓”2008年3月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美的产物,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努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设舞台,让学生在律动、舞蹈中体验音乐美 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尽情地用律动、舞蹈表现音乐,在律动和舞蹈中全身心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把学生的音乐学习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比如,我在教唱《青春舞曲》这首音调甜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疆民歌时,先让学生欣赏一遍《青春舞曲》.  相似文献   

20.
《纲要》的艺术领域,在强调幼儿教育的儿童化、整体化与生活化的同时,敏锐地抓住了艺术教育最根本的特点即"感受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艺术教育观。幼儿舞蹈教学综合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舞蹈动作的控制和把握,以及表演时的情感表达。幼儿由于舞蹈知识、生活阅历浅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注意力都花在怎样模仿好这个动作上,常常舞蹈时有动作无表情。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