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适是活跃在盛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以雄健的魄力,昂扬的激情,开拓了边塞诗的新境界。杜甫对此曾给予极高的评价:“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其边塞之作,正如殷璠所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表现出雄厚浑朴,悲壮苍凉的风格。正是边塞诗的成就,奠定了高适在盛唐诗坛上的崇高地位。然而,高适的诗歌创作决不拘于一端。人们一向认为,边塞诗与山水田园诗是盛唐诗歌的两翼,高适在诗国的天空中飞翔时,他的另一翼也是相当有力的。我们通检高适的诗集,便会发现,高适毕生为诗凡二百四十一首,边塞诗计有四十四首,山水田园诗也有四十首左右。只是后者向来未曾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是被遗忘了。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高适及其诗歌创作,本文拟对其山水田园诗做一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两人历来并称。他们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都有多次出塞的经历,并且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高适、岑参边塞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气魄宏伟,激情澎湃,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形成了悲壮雄放的风格特征。但高、岑二人气质秉赋迥异,青少年时期教养、经历与生活道路各不相同,因此诗的风格也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此从四个方面对高适、岑参诗的风格差异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3.
陶翰诗歌具有"多兴象"、"备风骨"、"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三个方面的特征。"兴象"的特点多存在于陶翰写景诗与部分赠别诗中,"风骨"的特点则主要体现在其边塞诗与其余的酬赠诗里,而其怀古诗等则兼备了"兴象"和"风骨"两方面的特征。作为唐人重要的诗学理想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兴象"与"风骨"在陶诗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陶翰也以此入选《河岳英灵集》。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读可以理解陶翰是那个时期"时代共同风格的才华洋溢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王勃是初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尤其以赠别诗与怀乡诗见长.文章从王勃的怀乡诗与赠别诗产生的生活背景及其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王勃的这些诗.  相似文献   

5.
高适、岑参是盛唐同时而齐名的诗人.杜甫即曾将二人相提并论.严羽<沧浪诗话>指出有"高常侍体"和"岑嘉州体",后人将其合称为"高岑体"."高岑体"以边塞诗为主要载体,其共同风格是"悲壮",其中高适诗悲中有壮,以悲为主;岑参诗壮中有悲,以壮为主.他们的诗,代表着唐代乃至中国诗歌史上边塞诗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辅导》2008,(Z2):67-69
提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盛唐使唐诗发展到顶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诗的盛唐"。当时,诗坛上名家辈出,灿若群星。主要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而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则是盛唐诗坛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似文献   

8.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色李剑冰在唐代姹紫嫣红,百卉竞丽的诗歌园地中,绝句之花开得格外瑰丽。而在唐代绝句好手中,盛唐的王昌龄也许是最为杰出的一位。王昌龄在其生活的时代就有极高的诗誉。在当时有“诗家夫子三江宁”之称①。他与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盛唐...  相似文献   

10.
高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人们一提到高适,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边塞诗,并常常将他与岑参并列。实际上高适的诗歌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因为他是沧州渤海人,历史上属于燕赵地区,他的诗歌相应也表现出燕赵地区独有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杜诗学(下)──杜诗学发展的几个时期廖仲安一、唐五代之杜诗学杜甫之诗植根于盛唐,天宝时与高适李白醉舞梁园,行歌泅水。又与高适、薛据、储光餐、岑参同登慈恩寺塔赋诗。收复两京后,又曾和王维、岑参同和贾至《早朝大明宫》。可以说明他与盛唐诗人曾经并驾齐驱。但...  相似文献   

12.
<正> 李颀是盛唐诗人,生于武后天授元年(六九○),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七五四)以后。①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比王维、高适、李白等都大十多岁。其诗固不能与此辈相伉,然己入盛唐之音,被后人视为盛唐一大家。《全唐诗》存李颀诗三卷,计一百二十四首,另收逸句两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李颀的全部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3.
高适以一个盛唐知识分子的襟怀进行边塞诗创作,其《燕歌行》历来被视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高适的《燕歌行》抨击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反映了边塞战争主题下的人民生活,体现了盛唐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省思精神。更因为其不拘成法、突破窠臼,充分发挥散点透视的作用,突破时域、视域的限制,境界阔大、气势雄壮、主题隽永、风格浑厚,获得赞誉。  相似文献   

14.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风雄浑豪放。他把这种诗风也带到送别的写作中来,一扫送别诗霸桥折柳的缠绵与渭城朝雨的惆怅。《别董大》(原诗见卷首)是一首赠别诗。董大,可能就是董庭兰,是唐玄宗时代颇为有名的音乐家,善操琴。有人说他“高才脱略名与利”,可是他既有才气,又很清高。正因为如此,高适才与他相交甚厚。《别董大》之二云:  相似文献   

15.
《渭城曲》与《别董大》分别是王维和高适赠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同是赠别诗,前者以其浑厚的离别之情和细腻哀婉的心态感人至深,而后者以其豁达的胸襟和豪放悲壮的风格使人折服;前者的渭城风雨缠绵低徊,而后者的塞外风雪豪迈悲壮。虽然其思想内容、取材与表达方式不同,但二诗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唐诗排行榜     
赠别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门类。赠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尤其重视离别。文人雅士们在离别之际往往会创作诗词用以送别,这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与其他诗歌不同,赠别诗在抒发自我情感的同时,也担负着赠别友人的实际功  相似文献   

17.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唐代诗人高适早期创作的一首著名送别诗.高适(702-765),字达夫.其诗多写边塞风光,风格苍劲雄健,感情浑朴诚挚.他的诗与岑参齐名,被称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千里"两句,写的是塞外黄昏景色.暮日黄  相似文献   

18.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在当时和高适、王昌龄齐名。他的诗意境雄阔,热情奔放,极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9,(2):72-77
明代诗坛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环绕着对宋诗的讨论而展开的。嘉靖至万历年间,雄踞诗坛的复古诗派抛出"宋无诗"的说法,对宋诗作出了全盘否定。在这个理论氛围下,胡应麟对历代诗歌的发生、发展、体裁、风格等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在诗歌的发展中,"体裁"是有限的,至唐已大备;"风格"则是无限的,并非完备于唐。在对诗歌"风格"的鉴识中,他推崇盛唐,欣赏盛唐,甚至以盛唐诗歌的风格为标准衡量、要求各个时期的诗歌,并认为宋诗往往缺失了唐诗风格,因而接受"宋无诗"的说法,但其结论仅是相对于盛唐风格而言。然而,他在对宋诗研究当中,则又发现宋诗虽有缺失唐诗风格的现象,但亦有不少具有独特的、超越前人而又可足欣赏的风格,并且给予这类作品热情的肯定。胡应麟在回应其时诗坛对宋诗的讨论中,牢牢抓住"风格"这个关键,正确处理了其时诗坛上的论争。他从唐人"风格"上看宋诗的"有"与"无";又从独特的"风格"上欣赏着宋诗的创新,表现出了独立于时人的卓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风格 ,无论题材特点、思想方面和体制风格都与现代的和西方的迥异。特别是古诗 ,在整个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盛唐是诗的天国。如果说 ,其诗国的天空是星汉灿烂 ,光辉照人 ,后来者没有飞光耀采的才华就会相形之下而黯然失色 ,那么 ,中唐前期的柳宗元就确实不愧是盛唐之后升起的一颗闪亮的新星。柳宗元 (773— 81 9) ,字子厚 ,河东人 ,其诗文集名《柳河东集》。他被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也称柳柳州。其散文和翰愈齐名 ,在当时的诗坛上最负盛名而为人们所并称的是韦 (应物 )柳。他因为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革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