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武术文化研究进行归类,从研究成果划分来看,分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多学科交叉性思维研究少林武术文化,走出站在少林武术圈研究少林武术的"魔咒",追溯少林武术的"形而下"之本,探讨"形而下"少林武术面临的困境,尊重少林武术文化发展规律,提出少林武术文化消费观念,促进少林武术文化"非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少林武术不仅拥有刚劲有力、变化无穷、立足实战、注重技击等特征,还蕴含着尚武精神、侠义风骨、慈悲谦让、刚健有为、谦和忍让的中华民族精神。显然,开展以少林武术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爱家的民族情怀。为此,要将少林武术训练、少林武术礼仪、少林武术竞赛等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完善少林武术传承机制、加强少林武术文化教育、举办少林武术赛事等方式,传承少林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源流、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练气发劲、基本作用的考证,认定少林鹰派武术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少林武术大支系,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挖掘整理,将会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丰富少林武术体系,为少林武术的普及与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少林鹰派武术的练气发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也会澄清武术上力与劲的概念,为武术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玉玺 《体育文化导刊》2012,(5):116-119,13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进行探讨,从文化融合、战争频起、平倭戍边、秘密结社、交流吸纳、位置尊奉、生活习俗等方面阐释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结论:佛教禅宗为少林武术的繁衍发展奠定思想基石;区域位置创造少林武术滋生的文化土壤;战争的频起促进少林武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平倭戍边检验并促进少林武术的发展成名;秘密会社的组织形式拓展少林武术的传承渠道;博采众长丰富发展少林武术的内涵,广开授徒推动少林武术的传播,演武云游扩大少林武术的名扬;地位尊奉使少林寺积累丰厚的财产,确保寺院宗法制度的持续;生活习俗使僧人形成好武的习俗。  相似文献   

5.
分析少林武术产业的现状,阐释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通过产业集群的理论,揭示少林武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并运用SWOT分析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优、劣势,提出少林武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世界各族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关于少林武术起源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很难对少林武术的起源下一个确切的定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寺与武术的结合、少林武术的发展和形成规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少林武术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消费文化视角下,探究了少林武术节中参赛运动员、武术表演者以及嘉宾观众等的消费情况。旨在梳理武术节消费分层的清晰脉络,即武术节运动员通过赛事运作对少林武术竞技化的消费,武术节表演者通过舞台表演对少林武术艺术化的消费以及武术节中观众通过节日观光对少林武术大众化的消费,从而扭转由于少林武术文化符号生产不足引起的混乱失序状态,促使少林武术文化保持在合理的发展道路上。  相似文献   

8.
面对席卷全球体育文化与新媒体融合传播,对于少林武术文化国际宣传服务新媒体运作影响巨大。该研究针对新媒体作用下国际知名网站少林武术文化宣传服务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知名网站对于少林武术文化宣传为背景,了解其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少林武术文化传播,提高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少林武术文化国际宣传服务能力,对国际网络化新媒体背景下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9.
少林武术发展的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武术是动态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发展分期的研究界定,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少林武术的发展历程,更加清楚什么是少林武术。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疏理出少林武术的发展分期,并概括出各分期的宏观特征及少林武术的总体特点。研究指出:少林武术的发展可分为:“发韧、显武、茁壮、附会、重生”五个分期;总体概括其脉络传承,可以归纳为“讲究实战、禅宗文化、禅武合一、武医结合、注重功法”等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详细分析少林武术、气功以及技击与禅,少林武术与佛教戒约等关系,充分说明了少林武术文化与佛家禅宗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理清武术功能演化的脉络。得出结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因素决定着武术功能的演变,也决定着武术的发展方向 武术功能的多元化决定着武术发展的多样化 武术"技击"功能的弱化导致了传统武术的失落和社会武术的萎缩。提出:武术本质功能的"技击"必须得以更好的承继,才能促使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契合,改革学校武术教育的竞技武术模式,使学校武术教育成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恢复武术原貌,夯实竞技武术根基,以期实现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并蒂开花。  相似文献   

12.
武术技击观的“解咒”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2,23(1):12-14,11
武术的技击最为完整地记载在套路中,套路是动作的串联。因此,动作和套路是我们阅读武术技击的最好文本,也是我们研究武术攻防的最佳切入点。本文从武术的动作和套路入手,运用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对武术的技击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华武德之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一方面辩证地诠释了武德的内涵,另一方面,从发展的角度论证中华武德的传承问题。阐述武德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道德要求。对待武德问题应该本着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态度,把武技和德行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中华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理论、技术内容进行了设计论证,认为其技术教学内容可以围绕武术的四技:踢、打、摔、拿展开,同时安排一定的器械实用技法介绍;理论教学内容应该围绕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武术攻防课等内容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现代武术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对武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明确其复合结构功能价值,提出从文化的角度对武术发展进行总体规划,为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指明方向,供武术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竞技武术"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的本质是永恒的,其功能和形式是可变的,是随着武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武术的功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竞技武术具有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功能。它的产生是对武术众多功能的丰富和发展,这将有利于武术体系的完善和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略论竞技武术国际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竞技武术作为推广的先导和窗口 ,预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武术已经成为亚运会常设竞赛项目 ,为实现竞技武术最终的发展战略目标 ,进入奥运 ,尚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以竞技武术国际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中的问题及对策 ,为推动武术国际化进程 ,使武术进入 2 0 0 8年奥运会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武术信息网络化传播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站点分析法对武术信息网络化传播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武术网站是互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性质的武术网站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不同性质武术网站的分析,提出加强武术信息的生产和有效利用,根据上网人群的需求来改建武术网站等对策,旨在为武术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传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传统武术竞赛规则与赛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针对《武术竞赛规则》修改的特点和其对传统武术施行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传统武术规则制定的不合理之处,同时,又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促使传统武术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丽梅  亓传琴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304-305,308
中华武术是古老东方文化的瑰宝和精华,发展至今已有套路和搏斗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艺术美是武术实用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辩证统一体。艺术使武术套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推动世界体育文化的大发展。文章讨论了武术艺术的发展史以及武术套路的4个美学特征,这一探索对武术的继承、发展、变革、创新是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