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徐龙年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4):116-118,122
语文教学是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好这个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自身的规律,不要模仿死板的程式,不要为了应付考试,叶老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和谐地透到教学过程中,叶老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作文与做人相统一的思想植根于叶圣陶深厚博大的教育思想之中。他认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社会的够格的公民”。他指出学习语文就是要“养成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因为“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从这个根基出发,必须为培养社会合格的公民服务,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是工具”(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0页,以下注某页),这是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叶老认为,所谓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138页)。所谓语文是工具,就个人说,它是想心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它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再就学校的教学来说,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这说明了,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的学科,而且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科的教学任务,是由语文是工具这个性质所规定和制约的。叶老认为,简括地说,任务有两项,一项是阅读,一项是写作。这是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关于阅读,叶老认为,阅读就是学生阅读课本,通过阅读课本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是理解能力,最终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能够独立阅读跟他们的程度相适应的书籍、报刊、文件等。关于写作,叶老认为,写作就是教学生练习作文,通过练习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表达能力,最终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能够自由写作生活中和工作中需要的实用文,如书信、日记、笔记、报告、总结、说明书、发言稿、研究论文等等。这里,叶老把语文教学的近期任务和要求说得很清楚,又对语文教学应有的远期效果,即应该达到的最终目的,作了简要的阐明。这个阐明很重要,“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第720页)。学生眼前在学校里阅读,要写作,将来离开学校以后,仍然要阅读,要写作,教师不可能永远跟在学生后面,给他们讲书,给他们改文章,因而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下面仅就叶老的德育理论作一初步探讨。 一、旨在做人 培养合格公民是叶老德育思想的核心。叶老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写到:“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做人,做社会够格的成员,做国家够格的公民。” 同时指出:想到 “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永远不够的。必须把某些精当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什么是叶老所谓“社会够格的成员”、“国家够格的公民”的标准呢?早年,他就提出:“以诚立身”,要以“高尚的思想、情感、意志作为骨子”。他在1984年提出 “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决不是为私,而是为公,决不能光计较个人得失。”叶老还指出: “要重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现在似乎是重视了智育,忽视了德育和体育。”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981年当叶老看到《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的“来自中学生的呼声”后,从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的高度责任感出发,写下了《我呼吁》一文,强烈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央领导同志在人大会上,赞扬了叶老的意见。叶老的“读书为了做人”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新时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针对目前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更有现实意义。 从当前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中可以看出一个引人注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在语文教学领域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三一贯”(读书、作文、做人一贯,语言、文字、思想一贯,知识、能力、习惯一贯)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今天,进一步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善读善写与做健全公民”的密切联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叶圣陶先生把“读书、作文、做人”联系起来,肯定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人们正确运用祖国语文来吸收知识、表达情意,从而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健全的公民。他说:“阅读和写作两项是生活上必要的知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9页,以下简和《论集》)这就是说、阅读、写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要具备基本的读写知能以  相似文献   

6.
一九九○年我有幸参加了兰州教育学院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培训班,在此期间学了许多新的理论,并系统地学习了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在叶老的理论指导下,我对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信心更足了,目标更明确了。 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用叶老的话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他半个多世纪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 叶老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叶老认为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能作文,“‘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这一思想是合乎教学规律的。尤其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今时代。要求我们现代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聪敏的并能自行深造的人。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培养能力这一原则。我学习了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后,体会到,不仅要学习叶老的思想,发挥叶老的思想,更主要的是发展叶老的思想。我要从叶老的教育思想出发,研究当前所面临的语文教学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因为有别的会,不能来参加讨论,很遗憾。关于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我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序言里归纳为主要两点,一点是要认识语文是工具,一点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叶老讲语文教育,越到后来越强调这第二点。1962年叶老写了一首诗《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边有这么几句:“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1977年又应《人民教育》编辑部之请,写了一首论语文教育的诗,里边说:“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其道固多端,终的乃一贯,譬引儿学步,独行所切盼。”叶老又把这个道理归纳为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就是大家常常引用的“教是为了不教”。论起来,这“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不但适用于语文教学,也适用于一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什么叫做教育?教育就是诱发学习者的积极的、主动的努力,这几乎是所有教育家的一致意见。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填鸭式的教学法仍然占上风。我们不妨说,在教学问题上,可以有两种目的,适用两种方法,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获得现成的知识,越多越好。与  相似文献   

8.
恽代英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提出了公民教育思想,这是恽代英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把学校构建成一个民主社会,让学生在参与这个环境的种种活动中养成健全的公民,是恽代英公民教育思想的鲜明特点.恽代英认为,健全的公民必须具备独立思想、独立行动、自尊、自信、适应团体生活五大素质,把为民众服务作为义务,并具有对国事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为此,恽代英提出了以“养成健全的公民”为目标的教育改造的实施方案.恽代英公民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音     
语文是一门具有明显工具性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这个工具,最终达到学生能独立地、有效地运用这个工具进行学习和工作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笔者以为,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然而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而是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和谐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叶圣陶号召所有学生都要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主义世界,学校是资产阶级用来争取青年一代的“重要的政治工具”。因此,“学校最重要的职能”不是“认知的教学”,而是“灌输思想信仰。”尽管资产阶级学校不大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是它们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等名目下,从事了大量的实质性的工作,其目的正是为了把青年学生造就成“民主社会的好公民”,“培养他们进入资产阶级的行列。”资产阶级教育家承认,在向青年灌输社会“政治制度的准则和信念”方面,“学校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语文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正体现了叶老的这一语文教育思想,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定量的课内自课文和参考阅读课文,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类课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目前语文教坛上对这类课文理解,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它当作讲读课,由教师“精雕细刻”;一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然而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而是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和谐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叶圣陶号召所有学生都要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语文教育基本功能和性质的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除了工具性以外,还特别强调人文精神,也就是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世纪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化。而且,新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对学校来说,就是要把党支部工作的重点转到教学上来。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到工作,从学校管理到工作作风,必须来个大转弯。一、要把教学摆到学校党的工作中心位置上来。公报指出:“要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这个任务落实到学校,就是要尽多尽快地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材。教学是培养这种人材的主要途径。学校党支部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集中全力抓好。前个时期,我们通过批判林彪、“四人帮”,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种工具,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这个工具来顺利进行交际,表达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主张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读书、作文、做人三者紧密结合,以培养“健全”的公民,这的确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一方面,学生每写一篇文章,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要先了解、熟悉事物,然后进行综合,得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之后才能运用语言文字将它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无不反映了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和感情。另一方面,从育人的角度说,作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认识,陶冶情操,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过程,也就是教他们做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把作文与  相似文献   

17.
杨瑞芳 《考试周刊》2009,(6):179-18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开明宗义地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把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散学生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学语文同时也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因此,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和人文思想。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 ,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语文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正体现了叶老的这一语文教育思想 ,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定量的课内自读课文和参考阅读课文 ,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类课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目前语文教坛上对这类课文理解 ,出现了两种倾向 :一种是把它当作讲读课 ,由教师“精雕细刻” ;一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 ,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效果。根据自读课的教学功能和特征 ,自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 :“定向·导读·总结…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多功能的学科。它是交际的工具,具有工具功能.语文又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教学中,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获得知识,道德双提高。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一种方法:“保证重点,明确主线,找准眼点”。我把它总结为“块、线、点”结合方法,经过试行,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