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会议与会议报道中,能不能抓出优秀的好新闻来?笔者做了一点粗略调查发现:1978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从主要是研究首都四化建设的中共北京市委扩大会的万余字的决议中,找出了振奋人心的140字的独家新闻;《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1980年7月4日新华社记者从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上,抓出了针对性强的独家新闻:《湖北省长韩宁夫谈:发挥优势,不能离开“全国一盘棋”》;1982年5月26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从  相似文献   

2.
报纸上的新闻,从新闻资源的角度看,只有两种:独家新闻与非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只有自己的媒体才有的报道;非独家新闻是除了自己媒体上有,别家的媒体上也有的报道。对记者来说,所写的报道也就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抢在所有新闻单位前抓出的新闻,一类是与新闻同行同时或晚于新闻同行抓出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独家新闻是新闻传播中的珍品,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有幸吃“独食”的记者,是越来越少了。因此,在众目睽睽下,即在最公开的场合,在强手如林的竞争面前,抓出并写好独家新闻就得有些功力了。  相似文献   

4.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5.
管窥独家     
独家新闻是任何记者和新闻媒体都引以为骄傲和始终追求的。因为独家新闻最能表现新闻人的新闻观察、独立思考和特殊独到的视角以及采访能力,是此媒体与彼媒体的不同之处。记者或媒体的独家新闻多了,记者的水平和能力以及媒体的质量也就显而易见。在报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独树一帜,受到青睐。各种媒体每天都要刊发大量的新闻稿件,那么具备什么特点才可以称其为独家报道呢?“独家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某媒体独有的报道。但是独有的报道并不一定是独家新闻,而独家新闻却必须是某媒体独有的报道。要认定某报道是不是独家新闻,我个人认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6.
在记者云集的采访活动中,照样能抓出“大鱼”来,但关键一点是看你怎么个抓法。大前年7月7日至11日,国家地质矿产部科技司与甘肃省科委在兰州联合召开“洒勒山及巴谢河流域滑坡科研成果鉴定会”,邀请了一些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我作为甘肃地质报的记者,也参加了会议。在这记者云集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上,要抓出一条“大鱼”来,还真有点棘手呢。是报道鉴定会情况,向读者交待滑坡成因?是  相似文献   

7.
李文 《新闻实践》2005,(7):45-46
“独家新闻”是新闻竞争的产物。作为一名记者,自然是把获取独家信息、采访到别人采访不到的新闻,首先或独家发布有影响的新闻为追求目标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一、绝不放弃的坚韧性是记者获得独家新闻必备的基本素质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记者并不受采访对象的欢迎。如何才能让采访对象接受你,并与你合作,甚至设法帮助你获取你所需的信息,靠的就是记者自身绝不放弃的坚韧性。2002年西博会上有场名叫“东方丝国”的时装秀。时  相似文献   

8.
随着千报一面时代的结束,新闻界竞争的加剧,报道独家新闻便成为各新闻单位出奇制胜、提高自身威望的法宝。“炒别人的冷饭没有味道!”不少记者也把采写有重大影响的独家新闻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记者如何采写更多的独家新闻?笔者认为深入地调查研究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方法。 (一) 关于什么是独家新闻,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专论。我认为从内容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事件性独家新闻和非事件性的独家新闻。卫星发射,外国领导人来访,高速公路建成、市委书记在抗洪中牺牲,以及一些突发性事件如大兴安岭火灾、乌鲁木齐飞机失事等都是明显的事件性新闻。这类新闻常常是一经发生便有许多记者同时采访,很难成为独家新闻。另外,由于这类新闻可遇不可期,如果记者把希望和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无异于守株待兔。本文所论及的主要是采写非事件性新闻。  相似文献   

9.
西方记者为了抢得“独家新闻”,那是什么绝招都使得出的,有时甚至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比如,为了获得一个名人的隐私轶闻,可以十万十万美元地花钱去买。为了抢发新闻稿,亦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华盛顿会议期间,日本《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两家报纸都派出了最能干的记者前去采访。通过“九国公约”的那一天,两报记者都得到了公约的全文。这算什么“独家新闻”?独家就得独二无二!想办法争取在对方  相似文献   

10.
谈独家新闻     
独家新闻是新闻中的珍品。几乎每一个记者,清晨走出家门的时候,都希望这天能抓到独家新闻。几乎每位读者,当他打开一张报纸,常常希望看到一篇乃至若干篇独家新闻。近几年来,在新闻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报纸都提过一些响亮的口号,如天津日报的“抓活鱼”,沈阳日报的“把带露水的鲜花奉献给读者”,辽宁日报的“敢开第一腔”……,无非都是为了激励记者和广大通讯员,抓到更多的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报纸的支柱。如果一家报纸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闻记者,天职是什么?抓出“带响”的报道来。“带响”的报道在哪里?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报纸上“带响”的报道少?因为“下去”的记者太少了。 问号与答案,看起来就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对我们的“位置”做点分析,就不难发现:相当多的记者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在“三线”。 何谓“三线”?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看材料写新闻,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写新闻,已占去了不少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其他媒体的竞争,专业报记者如何在“抢”新闻上下足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的体会是,抢新闻有“三字诀”:独、寻、挤。一、独:独一无二1、依托行业资源与信息优势获得独家新闻。和其他大众媒体相比,专业报记者由于最接近专业信  相似文献   

13.
断想一二三     
一个与三个 都说现在是无独家新闻的时代,都说无独家新闻时代的新闻重在信息的后期整合,把“共享”的鸡鸭鱼肉、罗卜青菜拿来做成自己的“菜”,就是独家新闻。 说是这样说,可做起来却有点不那么尽如人意。 顺着上面“做菜”的比喻,记者好比是一个采购员.每日在菜市场寻寻觅觅,找到合适的“菜”,就赶紧购回,交给“厨房”。而“厨房”里  相似文献   

14.
跑线记者是报社新闻源的主要力量,为新闻的张力提供引人入胜的细节。但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跑线记者已越来越难获得独家新闻,跑线记者从被采访单位获得的新闻资源,被采访单位一般也提供给其它新闻媒体,或者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造成新闻报道中的“同题作文”。做独家新闻,是每一个新闻记者追求的目标,跑线记者虽然面临共享资源的困惑,但只要构思精、角度新,把原有话题做大做全,还是能在“同题作文”中做出独家新闻的。跑线记者要“工于心计”,精巧构思同题文章跑线记者做新闻一定要“工于心计”,有精巧的构思,多角度探询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抢新闻”,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界十分盛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界也在提倡。所谓“抢新闻”,其内在含义,,就是从新闻生存的"海洋"里,最快抓出"独家新闻,,而抢发于他人之前,以便获得新闻舆论的领先权,取得最佳宣传效益。从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6.
独家新闻,是记者新闻感觉敏锐、基本功扎实的体现,也是新闻中的重磅炸弹。就独家新闻的特点而言,需要快、新、实。在新闻实践中,记者往往追求快,而忽视“慢”,因此,稿件中常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病。对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胡洪江 《青年记者》2022,(15):53-55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全球媒介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新闻从专业系统走向杂合化生产,记者的“身体”与“在场”史无前例地分离,“多元在场”成为常态。与此相伴随的,是记者“身体离场”引发的对于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独家新闻缺失、“现场感”弱化等多种危机的担忧。记者与新闻现场的关系面临重构,记者需要带着新的使命、技术与理念重回新闻现场。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抓独家新闻?抓到了独家线,怎样去进行成功的新闻写作呢? 首先要有新闻敏感,要有胆有识。确实、准确、迅速地对新闻事实作出价值判断,是抓住独家新闻的关键所在。 二是要锲而不舍,下大力气去抢。“独家新闻”并  相似文献   

19.
李忠武 《视听界》2011,(1):94-94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即将进入一个没有独家新闻的时代”,从业界到学界,这样的声音愈来愈响。然而,许多生动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尽管获取独家新闻的难度在加大,但独家新闻永远存在。作为媒体重要核心竞争力的独家新闻,依旧是也应该是媒体的第一追求。  相似文献   

20.
对于记者、通讯员以及所有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来说,“独家新闻”太富有魅力了。同时,从新闻事业的特性来讲,“独家新闻”对任何一家媒体来说,它的多与少、大与小、重与轻,直接影响到这家媒体的声誉和竞争力。 顾名思义,独家新闻是地地道道的“本报讯”、“本台消息”,是其他新闻单位都应该报道,都可以报道而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抓到,没有报道的新闻。它具有一般新闻所共同的特点、共同的要求,即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者说都是反映新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