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齐王晚清末代蒙古族王公。在他的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他做过许多不光彩的事情,然而,民国初年的一场平叛,使齐默特色木丕勒在其政治生涯中留下最闪光的一页。在形势危急之下,齐王采取有利的措施,坚决拥护民国政府,反对乌泰叛乱。对平定叛乱、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冯冀 《科技风》2012,(23):262
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乌泰俄债案"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代植物学大师——纪念胡先骕诞生10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我们在灰裹尘封的陈书旧籍中寻觅中国近代植物学历史发展的头绪时,有一个人的名字会不断闪现出来。是他开创了中国学者自己采集、调查并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本土植物的新时代,是他发起和组织了中国植物学会,是他和动物学家秉志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是他参与创办了中国近代声名远扬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森林植物园、昆明农林植物研  相似文献   

4.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被誉为“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创建之父”。他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毕生致力于中国、东亚区域以及中国与西方关系等问题。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研究这块园地里辛勤开拓、耕耘,为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事业做过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开创了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新局面。费正清长年笔耕不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他人难以超越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出版和主编了60多本著作,发表了200余篇论文、60多篇书评,并为他…  相似文献   

5.
开发人的创造性—杨振宁论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策 《未来与发展》1991,7(4):37-39
杨振宁是当代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思想家。在他的整体科学思想中,教育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早年接受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熏陶,40年代中期赴美留学,接触到了另外一种很不相同的教育思想,并汲取了其中最优秀的部分。近年来,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思想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对中国社会极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方案。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无疑有益于当今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史料》2004,25(3):208-208
程之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医史学家,在中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的研究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在5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他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对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他本着以史为鉴和以史育人的原则,深切感受到医学史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杨石先小传     
正杨石先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致力于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60余年,为中国培养了几代科技人才。他是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化学科学研究的卓越组织者。他创建了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并对有机磷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高效农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农药化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897年1月8日,杨石先在浙江杭州出生,原名绍曾,又名允柱。1931年获得耶鲁大学有机化学博  相似文献   

8.
李文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林学家、生态学家。他长期从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生态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他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量的制图上,开拓了中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森林地理分布基本规律,开辟了红壤丘陵地区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系统总结了农林复合经营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中国农林复合经营应用模式,推动了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补偿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先庚教授早期留学美国经历,对其此后从事心理学研究乃至一生的成就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不仅是汉字心理学和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更是中国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军事心理学的先驱。文章对周先庚教授的生平做个梳理,并简要介绍他的科研成就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九章小传     
《今日科苑》2017,(4):39-40
赵九章是我国著名的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他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他,贡献了世界声学界中关于波动声学的一个基本公式,是室内简正波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发明了已在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微穿孔板吸声体。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声学综合研究基地,组建了中国第一批建筑声学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2.
钱三强对科学学在中国的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推动成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推动学术刊物及学科学位建设,促成科学学在中国的建制化。他重视科学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研究方法的规范和创新,强调建立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理论,促成了科学学在中国的规范化和理论化。“文革”后,中国科学技术不再是某一方面的单兵独进,而是全方位的进步。著名科学家在这一时期的软科学转向,既是个人兴趣的使然,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钱三强对科学学在中国的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推动成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推动学术刊物及学科学位建设,促成科学学在中国的建制化。他重视科学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研究方法的规范和创新,强调建立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理论,促成了科学学在中国的规范化和理论化。"文革"后,中国科学技术不再是某一方面的单兵独进,而是全方位的进步。著名科学家在这一时期的软科学转向,既是个人兴趣的使然,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黄花梨木     
在潇湘林业学院的中国家具系,年届五十的教授柯森,是个众目所瞩的人物.他讲授和研究的专业是明清家具,所著的<中国古代家具考订>和<明清家具鉴赏>二书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常印常销.他的头衔很多:湘楚明清家具研究协会副会长、<中国家具>杂志高级顾问、古城明清家具收藏协会荣誉会长、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5.
赫崇本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家,中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之一,他开创了中国“水团”研究,特别是对中国黄海冷水团的系统研究;他领导并参与了1958-1960年间进行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积累了中国海洋研究的丰富资料,总结了关于浅海的海洋调查方法;他致力于我国物理海洋科学和海洋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物理海洋科学研究的出色人才,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吴文俊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他强调自主创新,在拓扑学、中国数学史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深刻性、奠基性的工作。他关心中国数学的成长,把握着中国数学的发展方向。他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在数学研究中找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道路。吴文俊对中国数学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相似文献   

17.
人们知道陈海平和他所做的工作,是在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新华网等各大媒体对问题彩民研究的宣传报道上。他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首次在中彩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就问题彩民的群体特征和流行率开展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第一次给出了中国彩民规模及其问题彩民规模的数量估计,为问题彩民勾勒了"群体画像"。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知道陈海平和他所做的工作,是在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新华网等各大媒体对问题彩民研究的宣传报道上。他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首次在中彩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就问题彩民的群体特征和流行率开展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第一次给出了中国彩民规模及其问题彩民规模的数量估计,为问题彩民勾勒了"群体画像"。  相似文献   

19.
马凯(Alan Lindsay Mackay)作为贝尔纳科学学的学派传承人和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国科学学研究和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马凯分别于1985年、1987年、1998年和2000年先后四次访华,不仅给中国科学学届带来了重要的科学学思想,还为推动东西方学术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马凯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他严谨、谦虚、风趣的学术品格,对科学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思考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对中国科学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马凯的四次访华为推动中国科学学研究和实践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乃彦,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参与建成了我国首台测量中子能谱和截面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量了中国首批中子核数据,领导和参加了核武器试验中极其重要的近区物理测试项目11种,为原子弹等核武器的设计、试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对探测器系统的响应函数、测试数据的解卷积的复原处理等重要问题做了创造性研究,促进了我国核武器设计和测试技术的不断改进。他对惯性约束核聚变领域的物理和技术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在高功率脉冲技术、束流物理和束靶相互作用诸方面取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在电子束泵浦氟化氪准分子激光的研究中,激光输出能量达106焦耳,能量抽取效率达国际水平。同时在大面积非箍缩型电子束泵浦技术、大孔径氟化氪激光振荡器、强流束流物理和高功率脉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04年,他被授予了世界核科学理事会全球奖,在全世界获此殊荣的4人中,他是首位获得此项奖励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