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数量逐年增多,这与双黄连注射液成分复杂、药物本身质量难以监控等因素有关。本文根据双黄连的临床用药说明书,对其成品的渗透压进行测定,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并对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结合某医院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诊治使用中成药引发不良反应的588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分析不良反应的特征与表现,并对其原因探究。结果:在588位患者共使用中药种类高达80种,其中双黄连注射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居首位。临床不良反应特征中比例最高的就是过敏,同时伴有肝、肾、血液系统损害反应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均在31至60岁之间,病发时间大多数都是在服用药后的半小时以内。结论: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自身的体质、年龄有关,同时中成药的类型、质量及适用途径等因素也都是易造成中成药ADR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具体应用。方法: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相应的不良反应。结果:双黄连注射液有着确切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会引发过敏反应。结论: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确切,但是会引发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及时地建立相应的不良反应的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头孢尼西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等配伍。在头孢尼西的不良反应中最主要的是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皮疹等。本文对头孢尼西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配伍禁忌变化的原因,研究配伍禁忌发生的规则,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预防和减少注射类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方法:参照《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表》作为用药指导标准,根据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毒理反应作为配伍禁忌发生的原理。对两种及以上的药物进行配伍实验,以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理化性质及外观变化,热原反应,含量及微粒变化作为指标,研究注射类药物的禁忌配伍变化。结果:属于配伍禁忌类的药物较多,容易受到注射液使用时间、辅料种类、pH、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在用药时,充分阅读和了解新药的特性及药品说明书,谨遵医嘱。养成经常看配伍禁忌表的习惯,实际用药时注意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在不同条件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甲硝唑注射液考察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配伍顺序的情况下,配伍液外观颜色、p H值、吸收度值的变化。结果:不同配伍条件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其外观颜色,p H值无明显变化,但含量及紫外吸收光谱都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宜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0~2h内配伍液吸收度值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吸收度值明显降低。结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含量明显减少,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在不同条件下注射用穿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显微镜、酸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来考察在不同厂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配伍顺序的情况下,配伍液外观颜色、pH值、吸收度值的变化。结果:不同配伍条件下,注射用穿琥宁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后,其外观颜色、含量及紫外吸收光谱都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穿琥宁不宜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与2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生产的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与2种输液按临床应用方式分别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观察溶液颜色及p H值,并采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6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及有关物质,考察变化情况。结果:结合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临床使用方法,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6h内颜色无变化,p H值、有关物质及含量均无变化。结论:临床使用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时,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配伍使用,在6h内使用完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说的“忌口”与西医的“配伍禁忌”是有区别的。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发生的物理、化学、药理方面性质的变化,而中医的忌口,是指药物与食物之间的变化,也就是指某些食物能妨碍或破坏某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要求患者在生病服药期内,对一些食物应有所节制,乃至完全禁食。  相似文献   

11.
刘芳  王元胜 《西藏科技》2013,(11):51-52
目的了解莫西沙星类药物的输液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输入导致的输液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莫西沙星输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该药物经生理盐水稀释后输入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最后均停止该药物输注,患者输液反应症状完全消失。结论静脉输液时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间个体差异,及时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护士及时发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炎琥宁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硫脒、头孢替唑、头孢唑肟、注射用青霉素、头孢唑林钠、盐酸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甲璜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等药物的配伍禁忌。本文对炎琥宁注射液联合用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不合理使用中药与抑制不良反应的方法进行综述。只有不断加强药物治疗学知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使药物治疗能有效、安全、经济和合理地进行。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药物,不能更改,不要看广告,广告上并不是药品的全部信息,容易造成误导。理使用中药复方配伍,避开不必要的配伍禁忌药物。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复杂。为了增强药物的协同作用,减轻毒副反应,抗感染药物常联合应用。但是,随着联合用药的品种增多,药物之间由于相互作用,发生药效学、药动学改变或理化配伍禁忌的概率亦增大,不合理配伍反而起到相反的效应,使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多,造成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加重以及卫生资源浪费。为了促进临床抗感染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本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双黄连注射液稳定性进行多方面研究,为该注射液有效期确定、制剂生产、贮存条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西药在联合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建议,避免副作用的发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参考中西药文献,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指导临床用药。结果: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掌握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减少甚至避免药物的副作用。结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掌握好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配伍禁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双黄连注射液的溶血性,以家兔静脉血为样品,经肉眼观察法和红细胞计数法试验表明无体外溶血现象,双黄连注射液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几种常用糖皮质激素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地塞米松注射液,甲泼尼龙注射液,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常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某医院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期间门诊所有电子处方进行汇总,分析四种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所调查处方中不规范处方仅有1张,占处方总数的0.0 3%,用药不适宜处方占47.89%,超常处方占总数的0.16%,与地塞米松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为盐酸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葡萄糖酸钙、泮托拉唑和庆大霉素等,甲泼尼龙注射液,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未发现配伍禁忌问题。结论:总体情况较好,以给药途径错误为主,应继续加强医生与临床药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掌握最新的医药信息,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双黄连粉针剂(含冻干)是中药抗病毒类药物的经典药物,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临床应用表明,双黄连粉针剂(含冻干)功能广泛,作用明显,已得到了医学界、药学界的广泛认可。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双黄连粉针剂(含冻干)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在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应用金纳多注射液对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别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双嘧达莫、尼莫地平、阿司匹林三种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金纳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脑梗塞药物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脑梗塞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金纳多注射液对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