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文学史视野考察《文心雕龙》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历史书写是刘勰的言说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时序》可以看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简史。以《时序》为中心,再结合其他诸篇,可以看到,刘勰客观上书写了一段从先秦到南朝宋的文学史。其次,历代文学的书写中,对帝王及帝王文学的大力书写是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刘勰的文学理想。第三,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十代文学的发展有高下之分。在刘勰看来,周代及其以前的文学是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史视野考察《文心雕龙》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历史书写是刘勰的言说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时序》可以看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简史。以《时序》为中心,再结合其他诸篇,可以看到,刘勰客观上书写了一段从先秦到南朝宋的文学史。其次,历代文学的书写中,对帝王及帝王文学的大力书写是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刘勰的文学理想。第三,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十代文学的发展有高下之分。在刘勰看来,周代及其以前的文学是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三曹,多成为后世评论三曹文学贡献的理论根据,多有可资学习借鉴之处。刘勰对三曹作品的批评,系将其安放到整个文学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去做动态的具体考察;对于曹操的文学成就,刘勰并无故意贬抑的偏见,但由于时代的影响,其对于曹操文学存在某些认识不足之处;关于丕、曹兄弟文学,刘勰认为应将政治地位等因素加以排除,这有其合理性,刘勰肯定曹丕乐府诗的特定贡献,认为其理论建树优于曹植,而在诗文创作方面,则给予曹植"独冠群才"的高度评价,都是合乎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南朝宋齐时期是一个三吴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经济中心,而文学也进一步走向独立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的时期.这个时期,以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眺等一批杰出诗人为代表的五言诗创作标志着诗歌走向成熟.从艺术上和诗学意义上为盛唐诗歌的繁荣作了准备.然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却一定程度上对这个时期的文学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便妨碍了他对自己所面对的文学"新变"作更客观、更深入的考察,从而在文学理论意义上和文学史意义上都给<文心雕龙>带来了一定的缺失,特别在对文学的艺术特性和社会功能的认识上,这种缺失较为明显.刘勰的巨大理论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刘勰的理论缺失以及造成缺失的原因也应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汉代出现了文学家庭,汉代文学家庭的成就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成就。汉代文学家庭有父子,祖孙,夫妻、兄弟四种类型;有的诗歌突出,有的辞赋显著,有的散文辉煌;有的延续百年,有的隔代相传;有的一代胜过一代,有的一代不如一代。帝王和官僚具备从事文学的优越条件,文学家庭都出自帝王和官僚家庭。帝王的鼓励,掀起一阵阵文学热潮,造成一个个文学家庭。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学批评发生较早,从魏文帝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至钟嵘《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等,都具有极为可观的艺术成就,但却都不曾建立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刘勰的《文心雕龙》虽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规模,可是在文学批评的理论方面仍有许多不够细密精确之处.直至晚清,王国维将西方思辨的理论概念融入中国传统批评之中,为中国文学批评建立起以哲学和美学双重理论基础的文学批评体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运用西方哲学和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作品的批评著作,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是楚辞学史上第一篇从文学层面来全面而公允评价楚辞的专论.刘勰从批判汉儒以"经"解"骚"的错误观点出发,充分肯定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取熔经意"与"自铸伟辞"有机结合的艺术特征.由此总结出"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创作原则与文学规律.刘勰的楚辞论,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辨骚》篇的主要内容,是辨析"楚辞"与《诗经》相较的"四同"、"四异"。刘勰高度肯定屈赋和"楚辞"作家的创作成就,不仅仅是着眼作品的艺术实绩,更主要的还在于它体现出文学变通发展的理论意义。该篇在《文心雕龙》全书的论文纲领中属于"文学总论",作者本着"依经立论"的原则,就"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阐述了文学发展的"通变"原则。  相似文献   

9.
刘勰通变论针对的是现实文坛的绮靡之风,具体指向文学创作中"文辞气力"的通变,涉及个体创作、时代文学与历代文学。个体文章"文辞气力"的通变,依赖时代文学的新声、历代文学的法则,而时代文学的开创、历代文学的延续又依靠个体创作的通变,三者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刘勰的文学通变观包含整体的文学发展与具体的个人创作,不是关于文学的"复古"或者"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南朝莒人刘勰所著<文心雕龙>的思想源头是<周易>哲学从"三才之道"到文学本体论,从"变易不易"到文学通变论,从"易尚中和"到艺术和谐论,从"现物取象、立象尽意、尚象制器"到创作认识论,形成易学与文学合流的"龙学"活水,说明刘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善于推理、辨析的哲学家和易学家.  相似文献   

11.
刘勰主张文学发生的自然论,评述历代文学时表现出的通变观,评价标准主张情感与辞采的并重,均与沈约接近.在评价乐府时,刘勰与沈约均立足于传统儒家立场,表现出鲜明的主雅嫉俗的观念.此外,两人对声律也有很多共同的认识.沈约文学观念对刘勰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齐鲍令晖、齐韩兰英"条对两位才媛的文学成就做出了精准的评述,揭示了其诗文的艺术特质。同时,也为后学了解南朝女性的文学生态提供了诸多弥足珍贵的信息:彼时女性往往具有较为深湛的学理修养;文学才华能够帮助她们超越门第的拘限,提升自己的地位与名望;南朝宫廷文学盛行,帝王的喜好足以引领一时的文学风尚,女性创作亦表现出与流行文风趋近的动向;作为帝王生活与娱乐的场所,南朝后宫中的文学生产值得进一步探究;南朝女性的自我形塑因融注了个人的学识、气质及经世情怀,因而呈现出优雅理性、独立不迁的本真面相。  相似文献   

13.
论"知音"--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文学鉴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知音>首开我国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刘勰从审美主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指出了"知音难"的原因,提出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必备条件,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比兴"是中国文学及文论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刘勰的<文心雕龙>更以其体大思精的系统性、深刻性对"比兴"问题进行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文心雕龙·比兴>,一方面就 "拟容取心"说深入理解刘勰的比兴观,另一方面尝试对将"比兴"作为一个整体引入文学视野的<比兴>篇之理论意义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5.
外汉魏六朝时期文学存在一个"自觉"的过程,学界持较为肯定的态度,但帝王(侯)在"文学自觉"进程中的推动作用并没有得到广泛注意.其实他们或实行积极的文学政策,或组织文人们一同进行身体力行的创作,或提出最前沿的理论批评,都有效地推动了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相较于对"文学自觉"这一提法的质疑,溯源这一说法的本意,并正视帝王在其中所起的特异作用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奇正"观是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理论。刘勰能够清醒地看待文学的新变,提出"执正以驭奇"的折中主义文学观。同时,"奇正"观有丰富的内涵,这使刘勰在对待"奇"的问题上有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唐萌 《湘南学院学报》2012,(4):54-57,65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义界明,旨归显"的著作,其运用声训这种文体释义方式与当时的训诂学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刘勰在文体论部分对各类文学体裁囿别区分,运用以"求源推因"为旨趣的声训这一训诂方式对文体名称释义,目的在于探本求源,反映了刘勰依文字原义推求文体本源的文学思想,是"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文学观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孟子"知言"说的文学意义是从文学接受角度立论,被认为是一种接受美学。刘勰对孟子"知言"说进行了创造性转换,从创作立言角度提出"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的理论命题。此命题必然隐含着一个逻辑前提,那就是"心"、"言"、"文"三者的有机统一。这成为刘勰"搦笔论文"的理论基础。从此出发,刘勰提出了文章写作的根本原则。此外,该命题也表现了刘勰对立言者主体精神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明刘勰对曹操、曹丕、曹睿的论述,指出他们的文学成就。《文心雕龙·时序》篇说:“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颇能绘出“魏氏三祖”喜爱文学,作诗制曲的情状。曹氏一家三代之风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令人惊叹不已。刘勰对“魏氏三祖”的论述,虽不那么全面、系统,却不乏精全美玉,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20.
刘勰应是对左思作品进行较全面批评的第一人。他高度肯定了左思的文学才能。不仅指出了其创作的总体风貌 ,而且察觉出了其独特风格特征。认为左思的文学成就突出反映在《三都赋》和《咏史诗》上 ;另外也指出了其创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看来 ,刘勰的批评有的地方有失偏颇或不甚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