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地位最高的名牌节目。2008年11月1日进行了播出形式的重大改革,由录播改为直播,并于2009年元月1日开始,进一步深化直播语境下的改革,以快速、准确、权威的报道在第一时间引领舆论;同时,增加评论力度,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加大民生新闻报道,彰显“以人为本”的媒体责任;推出了“全国媒体介绍”有声版,增强节目的信息量、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系统地回顾和小结了上海东方电台改革与成长的历程与经验:当广播热刚开始升温,就对广播新模式进行梳理与反思;在追求深刻与厚重问题上,明确并较好地驾驭广播快而广的独特优势;面对广播新模式的膨胀,及时压缩热线节目,使节目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化;提出“直播节目录播化,录播节目直播化”口号,使直播节目具备录播节目的精细、完整、从容等特点,使录播节目具备直播节目亲切、自然、生动等特色;在东广节目的三个支柱─—信息性、服务性、参与性中,更强调发挥服务性这一广播独备的功能;不断开展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以振奋刺激广播;着力物色、培养和包装节目主持人;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节目质量评估系统,加强对直播节目的考核与监控;同步进行体制与机制改革,以保持广播发展的后劲与潜力。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体资源整合对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风 《现代传播》2003,(2):91-94
电视媒体的资源整合,一是中国电视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解决中国电视目前许多共性问题的内在要求。如何进行整合,本文认为一、完善激励机制,整合人才资源;二、推动理论创新,整合智力资源;三、推动技术挖潜,整合设备资源;四、增强传播实效,整合宣传资源;五、实施项目制,整合节目资源;六、强化资本运营,整合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4.
李娜 《河北广播》2006,(6):97-97
从对主持人的定义中,我们知道,主持人是在特定的节目中直接面对听众、观众的人,是与听众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人,他的举手投足都对节目和大众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有魅力的主持人可以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增强节目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济类节目如何变得轻松有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将分别从经济节目主持人要增强新闻敏感性,对经济学词汇进行及时诠释和解读;更加深入浅出地介绍经济知识;进行二度创作时增强可听性和趣味性三个方面分析经济类节目主持人如何使经济知识的解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市场的形成,我国电视节目购、销体制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各电视台之间按一定量的规定互相交换节目的计划性的节目购、销体制正在逐渐萎缩并走向解体,而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电视节目交易的购、销新体制正在兴起,并已成为电视台节目购、销工作的主流,比如说,城市电视节目交流中心的解体;省级电视台节目交换价的不断调整;省级电视台联合集资产生的电视节目公司的出现;允许并加大社会上各节目公司在交流网年会中进行节目交易;关于交换节目量是否要按原规定执行等问题的提出;中央电视台对各地方…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数字电视推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吉 《新闻界》2004,(5):79-80
2003年是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起步年。数字电视节目类型主要有现有模拟频道转成数字化播出的节目;中央平台下传的付费电视节目;各省自办的数字电视节目;境外落地的数字电视节目;NVOD准视频点播节目和部分信息资讯服务等。目前,由于对数字电视在概念上还存在分歧,加之国家技术标准颁布的滞后和地方市场壁垒制约,因而数字电视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此,笔者拟从概念认识、技术标准、内容供应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就数字电视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电视艺节目的录制大都是由多台摄录设备一次合成的,他们把每一个艺节目按照人们的视觉欣赏习惯,分割成了各种各样的画面并重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可看性很强的电视艺节目。由此,也就产生了一个电视行业的专职岗位——导播。导播的任务是要尽一切的能力和手段去实现节目编导们的创意和构思,并且还能锦上添花。他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要充分理解节目的创意;熟悉节目的形式、内容、舞台调度、灯光效果;熟悉艺术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设置相应的拍摄机位;调动摄像员变换机位、镜头、景别;在体现节目的构思和总体创意下进行镜头的切换和组接。所以,一个节目导播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导播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他的切换直接体现了这一个节目的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直播节目设置刍议及其它孙世纪,吕庆书主持人直播节目有许多优点:它编排形式活,简化了广播节目的流程;能快速传递信息,现场直播与社会同步;听众参与节目,丰富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内容;重要事件进行追踪连续报道,突出了重大典型的报道分量。任何事物都有...  相似文献   

10.
精品节目能提高节目质量.增强可听性.从而扩大受众面,增强广播的社会影响力,而精品节目或稿件要依靠日常的精心创作。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日常所作的每一个节目和采写的每一篇稿件都是精品.但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日常的每一个采写、创作过程,这样才有可能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11.
电视娱乐节目不同于新闻节目、社教节目和服务节目,它是一种具有较强娱乐、消遣功能的节目。近年来,受众对这类节目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节目所要求的品位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在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台如何把自办娱乐节目办好,不断增强这类节目的魅力与吸引力,是使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一、开创栏目的多样化,不断增强节目的新鲜感。这类节目展示在电视屏幕中,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受众能从中得到轻松与愉悦,受到思想启迪与艺术熏陶。时代在迅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充实与提高,这是促…  相似文献   

12.
热线点歌作为互动直播方式之一,用音乐和电波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得到听众热烈欢迎。但随着各地电台对点歌节目一哄而上,主持人对点歌节目缺乏理性思考,单调的“你点我播”的节目形式,使得点歌节目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热线电话铃声不绝,参与听众不见减少;另一方面主持人和听众对点歌节目越来越感到乏味,越来越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13.
一、言语技能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于本行业的正确认识;二是掌握本行业的基本技能。认识,是指对本行业的性质、任务、特点、职责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本行业所需的专门的技术能力。做好节目主持人工作,也是如此。节目主持人所需掌握和运用的基本技能,是与其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相联系的。在现阶段中国,节目主持人可理解为“本我’”基础上的宣传工作者,从传播学者角度看,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出现的大众传播工作者。设立节目主持人的目的,是通过其个人魅力感染对象,以增强传播效果。他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专业化电视频道第一应避免目标受众过于窄化、过于单一,对频道主题所覆盖的受众群体缺乏有效分层,即囫囵吞枣地把节目奉献给受众;第二,如果节目时长划分过于单一。板块特征不强。导致整体节目编排缺乏厚重感和节奏感,影响品牌节目延伸效应的发挥和提升时段收视率;第三,分众化节目在编排上也要避免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层次覆盖。此外,还应积极把市场细分化的营销理念引入节目设置和节目类型细分化上,在节目小众化、多样化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直播节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电视点歌、猜谜、热线投诉、咨询、讨论等等,听直播节目、打热线电话成了受众的热门参与节目。主持人直播节目以其特有的时效性、灵活性和双向沟通能力使广播迅速走进了干家万户,但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节目设置雷同,缺少“独家”风范;内容编排粗糙,少有精品奉献;话题设置不当,听众难以参与,主持人无力把握;信息量少,新闻意识淡化:缺少有思想、有力度、上档次的节目。有识之士于是发出了“直播还能热多久”的疑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新文创视角下的T2O媒体节目模式创新旨在解决传统节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观看体验。【方法】通过注重内容质量和保护观众权益,使节目在商业化发展的同时,保持节目内容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与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可有效提高观众参与程度,吸引更多观众的参与和关注;通过分析观众的行为数据和兴趣偏好,能够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节目推荐;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将节目推广到不同的平台和渠道,扩大节目受众群体。【结果】通过寻找商业平衡点、互动化设计、个性化推荐和多平台覆盖等策略,以实现T2O媒体节目的持续创新与发展。【结论】T2O媒体节目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增加营收,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郭艳 《视听界》2007,(2):83-85
一、国际GAMESHOW节目遭遇挑战 益智节目(GAMESHOW)已经走入低谷,即使是在欧美长播十多年的一些节目,虽然影响犹在,但是目前也不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港台益智节目也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主持人节目,就是主持人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出现,为受众提供信息、与受众进行交流;同时,主持人还参加节目制播全过程,了解熟悉节目。甚至有些主持人还是节目的制作人,担负着从选题、录制、播出以及节目的导向性、思想性还有节目播出后  相似文献   

19.
电视经济节目的报道取材范围广泛,各家电视台都开办了电视经济节目,增强了经济报道数量,有的甚至还开办了经济频道。  相似文献   

20.
洁尘 《视听界》2007,(5):113-113
我基本上不看电视的。倒不是嫌弃没有好节目,现在也有不少好节目的。这就是我的问题之所在。因为知道有好节目,于是捏着遥控器就有了一种茫然的希冀,以为换台是让自己遭遇好节目的一个机会。一圈换下来,五六十含台,头有点晕,心有点烦;再来一圈,头更晕,心更烦;第三圈到一半,头不晕了,终于大光其火,关机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