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媒体网络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多元化复杂信息和西方异质性意识形态的侵染,致使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空前加剧。因此,必须在政治传播层面理直气壮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全面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指导;在文化抉择层面寻求文明基因的道义支持和价值支撑,厚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在场域空间维度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优化网络空间监测体系的舆情控导。从而与时俱进地勾勒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三维向度,切实有效地维护我国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但传统的意识形态安全观念与应对措施已经无法适应网络环境及其运行规则。在网络空间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正在从网络空间快速向现实空间渗透。由此可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势在必行,而首要任务便是建立区别于传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从正确的危机观、科学的防御观、系统的发展观等层面科学解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闫春娥 《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6):115-116,123
网络意识形态是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的崭新形式,集中体现了现实与虚拟空间意识形态的交织、渗透与融合.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举措.探索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对策,对于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攻击与渗透,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83):156-157
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削弱,以及受到网络空间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我们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力和凝聚力,通过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安全观,提高网络空间的防御能力,清朗网络空间等,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校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结构出发,从传播过程、传播体制和传播环境结构出发探索新时代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新时代下维护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应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推进安全管理体制制度建设,提高信息价值质量,提升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质素与能力,以应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回应新时代对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网络背景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和威胁,而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决定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关系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从意识形态安全视角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着力点,从而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策略,以防范化解重大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
当前,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通过不同途径不断地侵蚀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良莠不齐的西方社会思潮以及国内形成的本土社会思潮并存,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强大冲击。从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陷阱、西方价值观的渗透、苏东剧变和“颜色革命”等几方面对影响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考虑,美国对中国网络战能力的担忧与日俱增。根据对中国网络战能力的评估,美国认为中国可能正利用日益增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对美发起网络战,对此必须加强对中国的网络防御,寻找网络安全合作伙伴,构建国际网络空间秩序,使网络政策和安全防御一体化,加强网络威慑或击败敌手的能力。美国对华网络空间安全政策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与中国缺乏网络安全战略互信,试图主导网络空间秩序和确保美国网络空间霸权,对中美关系与世界和平造成了危害,因此当务之急是中美建立网络安全战略互信关系及机制,并积极应对两国间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开放、复杂且包容的全新场域,其生成的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聚合的引领力,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不仅有利于高效地治理网络和进一步维护国家安全,又有利于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营造一个清正的网络社会,而且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网络社会比现实社会具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给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新的现实困境.因此,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应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传播范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吸引力,以此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凭借其网络霸权地位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目标、整合教育主体、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阵地、创新教育方法,进而探索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