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本文针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史料辨析”,利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处理史料的诸多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解读,揭示史料辨析的主要内涵、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史料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有利于解释、认识及重新构建历史过程的痕迹,是对历史进行认识和研究的必要资料。高中历史教材中增添了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史料,逐步提高高中生历史思维水平,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2018年春,教育部制定的最新版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终于下发到高中历史教师手中。新课标明确提出"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其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有如下培养目标:"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史料实证”并非传统史料教学的延续。史料教学更多的是依靠教师个人的能力素养,而“史料实证”中“获取史料”的诉求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极为重要。初中生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还不能独立地对史料进行研究。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史料自身的历史信息、史料中的隐藏信息以及生动形象的历史叙述等,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读懂“史料”信息,让“史料”说话,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近年来被教育界所重视。新时代下,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能够认真分析“史料”,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本文基于对史料实证素养内涵及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意义的解读,浅谈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实证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解读多角度的史料,还原历史现场,合理进行历史解释,回归历史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提升史料实证能够促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史料贯穿其中,能够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引导其自主探究,获得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背景史料,分析败因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与背景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探究"辛亥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尝试思考其成败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历史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归纳、整合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史料教学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高效提高能力水平的关键.史料教学对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摆脱历史教学困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学生视野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史料教学已经成为目前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江苏教育》2022,(91):54-56
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史料实证”意识,需要教师在中学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鉴别收集、整理归纳以及正确运用史料的能力和自然融入“史料”实证的内涵。这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和掌握历史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服务于生活与认识的教育,以史明鉴、在真实的历史中渗透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最大价值。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材料,历史研究若是离开了史料,就会成为空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史料实证素养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教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不断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12.
肖萍 《教师博览》2023,(9):92-94
“双减”背景下,素质教育改革进程加快,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历史教学中,教师围绕历史资料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证素养可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文章介绍了实证素养的内涵及意义,总结了当前历史资料实证素养培养环节遇到的阻力,同时重点探究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历史实证素养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史料实证是建构历史解释和历史认知的关键能力与核心路径,同时也彰显历史学科本质特征与其治学方式,其意义阐释要求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是最能体现出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一大素养。对历史的了解和论证必须以可信的史料为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自身历史知识的储备、阅读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成为广大中学一线历史教师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要注意甄选史料,了解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历史叙事;利用史料,解释历史观点。本文以人民版"戊戌变法"一课为例,结合教研反思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颁布以来,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史料实证”愈加重要。然则,课 堂教学与史料实证尚未真正融合,误区多多。基于此,笔者从 史料的分类与筛选、史料教学存在之误区与对策、史料教学的 注意事项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有价值的、可信的图像史料、文献史料或图文史料结合,分析史料细节,依托史料情境设置问题,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辨别、质疑、分析、思考,能够有效地印证历史史实,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形成高阶思维。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避免学生考试时出现套答案、背观点、背结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初中历史这一门学科来说,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当然其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通过将教学的内容与史料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增强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能力.本文从创设历史情境、合理选择史料、巧妙运用史料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史料实证素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史料实证素养为研究切入点,对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史料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人们是通过史料来获取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的,史料掌握的多寡,对史料认识的深浅,是衡量人们对历史是否理解透彻的前提.因此,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史料的重要性对中学史料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决定了学生学习历史必须借助史料。史料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探究历史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况,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史料实证”风头正劲。然而当每逢开课必“证史”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李惠军老师曾这样描述某些史料实证教学乱像:在原本完整的历史序列和本该顺达的教学流程之间,唐突和生硬地嵌入若干史料,老师不断地提问“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证史价值如何”“怎么样加以补证”“发现了什么信息”,致使历史序列和教学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