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悟幸福     
<正>年逾不惑,没有了激情满怀,也没有了生猛青涩,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何为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父母虽已年迈,但身体康健、头脑清醒。既不用耽误工作膝前侍奉,又可闲暇之时携妻带子,前往看望,三代同堂其乐融融。这是一种幸福。与相伴近二十年的妻子虽已无如胶似漆,但也无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生的毕生追求,教育作为人的终身活动,其目的就是使人们获得幸福。何为幸福?幸福就是主体实现其作为人的意义的过程。以此为基础,幸福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创造性活动引导主体实现其人生的意义,即主体真善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中和位育"作为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存同求异"、"通专并重"等思想,对幸福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电脑》2008,(7):48-48
本人乃一介书生,日出而学,日落而息,如此已八年有余矣。然尚不知何为幸福也。于是乎,寻幸福之念油然而生。乃告乡邻,乡邻曰:“幸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  相似文献   

4.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会张贴上"福"字,正所谓"春满乾坤福满门"。小小"福"字,人人祈求,它寄托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究竟何为幸福?有专家说,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它表现为人们在生活满意度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那么,通过什么指标来衡量幸福感呢?  相似文献   

5.
我曾向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中山大学老教授提了个很俗气的问题:"何为幸福之道?"老人没回答我,却递给我这句话:"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将遇到三种人."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人们的一种积极追求,追求幸福也是一个人主体性的不断增强、人的本质和生命境域。2011年1月17日,一个名为“经济增长、幸福和生活质量”研究委员会在德国宣告成立。这就让“幸福指数”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作为在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的教师的幸福在哪里?何为教师之快乐?  相似文献   

7.
王丽 《宁夏教育》2012,(7):140-141
教师一直是我年少时梦寐以求的职业,幸运的是我最终能够美梦成真。告别了校园时代的青涩,我带着梦想与激情步入教坛已有三年。这三年是我梦想初步实践的三年,是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的三年。何为希望?何为幸福?在我想来,希望是为学生播种,幸福是为自己收获。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06,(9)
9月16日,在采访孙健君的前一天,记者还不知道何为"派格太合"、何为"为中国喝彩"……何为"孙健君",接到采访已被接受的通知后,不免思索再三而茫然四顾,一时间也无法将之与自己曾打过交道的"环球影视"联系起来,倒是猜到孙是海归人士,  相似文献   

9.
<正>芸芸众生,碌碌一世,多少人的生活都是平凡平淡、朴实无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平凡而不平庸,却是我想要的人生。看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放眼望去,想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存在于这个世间呢?所谓的生活规则,所谓的生存定律,所谓的幸福圆满,所谓的道德世俗,所谓的成功……利人而不利己何为?利己而不利人何为?善心而人不得善果何为?善心而己不得善终何为?孙少平,一个农村平凡的少年,坚强地在命运的洗礼中,一次次地坚定自我、超越自我。"宝剑锋  相似文献   

10.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看到的对老师最形象的定义。但我更喜欢人们称"老师"为"教书匠"。最近几年,随着"大国工匠"精神的提出,"匠"这个字火了。何为匠心?专注、敬业,终其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那许许多多的老教师可不正是"教书匠"么?他们穷其一生,奋斗不止,只为学生的未来,只为学生家庭的幸福,只为整个社会的兴盛。这就是教师!这就是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教育的实际操作者——教书匠,实在不容易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提高,就有了新的期待,于是便产生了新的名词:幸福指数。何为幸福?我认为就是人性得到最大的认可和尊重,心理得到最大的平静与满足,人有所求并能实现所求的理想状态。人人追求幸福生活,人人有权利追求幸福,教师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幸福指数并不高。因此,教师应学会在生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舍伍得.安得森的"精神顿悟",并从起源、表现方式、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舍伍得.安得森小说中的"精神顿悟"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结合以上内容,通过何为现代人"精神顿悟",应该如何取得"精神顿悟",获得真正的幸福等论述阐述了舍伍得.安得森与其短篇小说中的"精神顿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雨蔚 《大学时代》2003,(4):38-39
1987年的深秋,刚上小学的我便随父母亲移民到了加拿大.上海很少下雪,初到蒙特利尔的我一下子就被银妆素裹的冰雪世界吸引住了--堆雪人、玩雪橇、溜冰……一时间,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后,因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茫然和压力便接踵而至了.  相似文献   

14.
迟到     
何为圆满,何为遗憾,岂是旁人所能判断——题记幸福大酒店。“恭喜!恭喜!”——“谢谢,谢谢。”时间差不多了,他还未来。也许堵车,吧。“白头到老,早生贵子。”——“谢谢,谢谢。”  相似文献   

15.
<正>近十余年,"国学"作为一个陌生的老词又出现在文化界、教育界乃至政界人士的口中,出现在中小学校园的墙壁上、课堂上。何为"国学"?从概念本身到如何对待国学,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界有肖川之类,骂"狗日的国学"的;当然也有呼喊用"国学"争取民族自立、延续文化命脉的。不一而足。但没等理清楚,或不屑于理清楚,中小学却轰轰烈烈"国学"了——人们在分不清何为国学、何为经典、何为传统、何为民俗的情况下,不问精华糟粕,不分年龄学段,一哄而上了。于是,校园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央视以"你幸福吗?"为题对几千名不同行业的人进行采访。一时间,"幸福"一词成为媒体热词,引发了国人对幸福的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扪心自问"你幸福吗?""怎样的幸福是教师特有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此,我以为,如果能让教师群体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的教育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幸福而完整"。单是受教育者"幸福而完整"而忽略了施教育者的生活状态,是不公平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从睡梦中醒来,是深秋的清晨,天还没有完全亮,看看窗外,一片灰蒙蒙,看着躺在身边睡得正香的孩子,听着他均匀的呼吸,一种感觉——幸福的感觉弥漫全身。  相似文献   

19.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经常能听到教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家长是怎么管的?"也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成绩差,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带着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的教育何为?其实,溯本求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想办好教育,我们就要促使教育与外部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优化,营造"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学格言:寻觅一双智慧的语文之眼,成就一段幸福的课堂之旅。一个深秋的夜晚,实验小学多功能教室里洋溢着春天般温暖的气息。在这静静的夜晚,老师们又开始了"能仁教师读书会"的快乐相约。这一次,我们相聚在此,穿越时空,与前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进行对话,感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流淌的先哲智慧。静静的阅读,精彩的争辩,会心的微笑,宽松的氛围……就这样,我们的心灵与心灵碰撞,生命与生命对话,精神与精神相遇,情感与情感交融,每一个教师内心充盈着自由的快乐,体味着智慧生成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