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清代云南普洱茶的兴起以及发展至空前规模,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云南开发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云南茶马古道的形成,则与内地饮茶的嗜好出现重要改变,清代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大量种植和销售普洱茶,以及明末清初川茶急剧衰落、藏区和青海等蒙古族地区对茶叶的需求出现缺口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明洪武二十二年,关于四川岩州茶马司定价问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一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弇山堂别集》记载为:十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凡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学者基本上都采用《明实录》的说法,以此来论证官营茶马贸易衰落及相关问题。之所以出现以上二者差距十倍的原因,是因为抄写或勘印所导致。事实上",马十匹给茶一千八百斤"更能符合当时岩州茶马比价的实际,也与明王朝整个茶马比价政策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近代普洱茶在西南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传播有多种方式、途径 ,现就茶庄、马帮、茶马古道对近代普洱茶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明初政府垄断性质的"茶马互市"政策到中后期发生较大变化,民间贸易盛行,商营冲击官营,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商品贸易的经济属性。究其原因,不仅与明初制定的"以茶驭番"的政治策略有关,而且与政府推行的茶马交易比价、政府本身的经营和管理及官员自身素质等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唐代开始到清末民初经历了茶和马交换贸易的千年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茶马时代".它在民族贸易的长河中具有显著的历史特征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陕南茶文化与绿茶产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南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种茶历史。陕南茶始于战国,兴于汉唐,盛于宋明,衰于清朝;改革开放后,陕南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景象。陕南也是中国茶马贸易的发祥地之一,长达千余年的茶马贸易,促使陕南茶文化率先在北宋中期走向世界。陕南还是中国茶文化的博物馆,陕南人的“罐罐茶”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陕南绿茶“香高、味浓、无污染、耐冲泡、且富含锌硒”,品质优良,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肖立 《考试周刊》2010,(11):46-47
茶源于中国.随着种植与饮用范围的扩大,逐渐开始作为商品进行销售,茶广告应运而生。中国现代茶广告正在不断挖掘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并应用到广告设计中,形成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茶广告感性诉求模式。本文就中国现代茶广告感性诉求路线的方式——应用传统文化,结合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明洪武二十二年,关于四川岩州茶马司定价问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一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弇山堂别集》记载:十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凡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学者基本上都采用《明太祖实录》的说法,以此来论证官营茶马贸易衰落及相关问题.之所以出现以上二者差距十倍的原因,是因为抄写或勘印所导致.事实上,“马十匹给茶一千八百斤”更能符合当时岩州茶马比价的实际,也与明王朝整个茶马比价政策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几年来,我国实行"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使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一直保持着顺差的态势。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素,发展仍不太乐观,应继续调整和优化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及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进行预测,最后探讨出相应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0.
宋代为了解决铜钱外流和增加买马岁额,于神宗熙宁年间创立茶马贸易制度。但以茶博马只是市马贸易的一部分,除茶之外,铜钱、绢帛、金银、解盐及他物市马,始终贯穿着赵宋一代。  相似文献   

11.
中学《思想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一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几种形式及内容,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格局。不管未来的中国走向何处,实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已是不可动摇的,即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上。贸易政策的正确与否与一个国家经济能否正常发展息息相关,各种具体贸易措施的制定与变化都是依据于一定的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 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由来已久。所谓自由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上采取不加行政干涉,允许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对  相似文献   

12.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政府只保留粤海关的对外贸易职能,直至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海路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和贸易场所,史称与西方国家"一口通商"时期。在此期间,丝绸是海外贸易中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商品,为广州十三行所垄断,对西方社会及中国社会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也衍生了中西丝绸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佛教寺院丛林中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结合一些活动,举行有组织的茶会或茶宴(筵)。这些活动均有规范的仪式,在许多寺院丛林的清规中都有记载。同时,作为这类茶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不可缺少的礼仪,就是必须以"茶榜"、"茶状"等形式进行告示,并执礼延请某些特定的用茶对象。研究"茶榜"与"茶状"的相关礼仪规制及其文体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佛教史、禅文化史及茶文化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外来的产品导致本国经济的压力,或者由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导致国内某项产业的发展阻碍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经济发展的大国,但在对外贸易中受到了很大的障碍,对外贸易的效果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影响十分重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笔者的学习心得以及日常的所思所想,简要谈一下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拥有独特的茶文化,茶饮历史与茶马贸易史源远流长。蒙古族茶饮功能丰富,茶的种类多,不但有大量外来的本味茶,还有本土化的风味茶。烹制茶饮使用的器具与工艺独特,茶俗富有民族特色,茶礼内涵深厚。通过对蒙古族茶饮习俗养成、茶叶贸易历史演进、茶饮种类演变的追溯,对独特的制茶工艺,丰富的茶礼、茶俗的梳理,可以领悟到蒙古族茶文化在中华饮食文化园中独树一帜、长盛不衰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国时期不仅是茶马贸易重要的走廊与通道,更是边茶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民国时期北川地区的边茶贸易出现了繁盛的景象,在西路边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民国时期北川地区的边茶贸易及其运输进行探讨分析,力图对北川在西路边茶贸易中的历史地位,学术价值以及北川地区区域社会的结构与区域社会中各族群间之互动关系作出一种更具有地方性意义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7.
茶因其"淡、洁、雅"的禀性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相通,深受古代文人喜爱,品茗赋诗成为文人津津乐道的雅事。自唐代起,茶风大兴,文人创作了大量的咏茶诗,据统计,《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歌不下400首。茶风与诗风相映成趣,都是特定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两者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梳理郑谷所写咏茶诗,剖析晚唐的时代背景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其以茶雅志、借茶抒怀的人生意趣。  相似文献   

18.
墨江自古以来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和荼马古道北路的必经之地.墨江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和农耕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普洱茶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对普洱茶的传播、普洱茶文化的弘扬、茶马古道的拓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丝绸历来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广东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南大门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在丝绸的外销中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唐代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丝绸贸易由陆路向海路的转折时期,广东的丝绸贸易从产品来源、贸易范围、贸易方式到贸易管理都较前代有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中央政府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藏区进行的茶马贸易对当时西部边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代是中国历史上茶马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而河州又是明代茶马贸易最为兴盛的地区。明代河州的茶马贸易繁荣为何能够繁荣起来?论文从河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藏区对茶叶的需求,明廷抵御北元、羁縻西番的政策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