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爱伦.坡在其恐怖小说中对环境的恐怖渲染,对复活、活埋、死亡等场景的描写,对病态人格题材的偏好和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使他的恐怖小说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恐怖"效果。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最受人喜爱的美国诗人之一,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他采用通俗上口的语言、人们熟知的韵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写新英格兰地区宁静乡村的道德风尚。他诗歌中常常出现与孤独、绝望、死亡等关联的意象如冬、雪、冰、霜、枯叶等。尽管他诗歌中相当一部分描写恐惧和疑虑,但总的倾向还是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在小说中从“个体”到“群体”的死亡描写体现出他的现代死亡意识的逐步形成和深化,是他的“生命”意识中抗争精神的高场。  相似文献   

4.
《文山学院学报》2016,(5):73-75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作品《一个小时的故事》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马拉德夫人这一他者女性形象为了真正摆脱和超越自身内在性的束缚,最终以死亡来实现女性的自由。小说中马拉德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一步步实现女性"内在性"的超越,摆脱"他者"和"他性"状态,使女性主体意识得以树立,最终用死亡来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这一点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给当代女性在实现自身内在性的超越和他者、他性状态的摆脱方面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余华是先锋文学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体现了深沉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以《活着》为例,《活着》中余华用描写多次死亡的事件写活着的不易,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作品中余华不流露出对这场人生苦难的同情,用的"零度"笔调客观地描写福贵一家人的各个人的死亡,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式农民的隐忍的钦佩、对活着本身的崇敬,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农民的深沉关怀。  相似文献   

6.
对于"生与死"的追问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一个哲学命题,亦是弗兰茨·卡夫卡在其小说创作中试图解决的一个难题,在他笔下频繁出现的对于人、动物和死亡三种意象的描写则是他对"生与死"这一问题思考的一个载体.本文试图对他创作中出现的这三种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得出卡夫卡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7.
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作品常以死亡为主题。他笔下的死亡充满了悲伤之美、恐怖之美和浪漫之美,他认为死亡之美才是极致之美。他如此钟情于死亡之美,有这么深的死亡情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死亡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在失意的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创作方法上 ,台静农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 ,坚持艺术内容的真实性 ,描写的客观性 ,环境描写的典型性。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还满蕴着一种浓郁的悲剧色彩。通过对悲惨式人物死亡以及悲壮式人物死亡悲剧的描写 ,反映出作者在艺术上对传统圆形结构的突破 ,体现出一种崭新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小说《米》描写了主人公五龙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他的一生都与"米"密切相关。对他而言,"米"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但同时也象征着罪恶与死亡。而他用自己的一生反复实践着这种宿命的置换,最终走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和诗人埃德加·爱伦·坡在短短的一生里写了大量的小说和诗歌。其作品中有大量关于死亡的描写。有趣的是,他的小说里描写的死亡是恐怖的,读来令人毛骨悚然,而诗歌中描写的死亡似乎并不那么可怕,而是带着一种悲伤的优美,读后似有童话般的感觉,有着高度的审美情趣。这说明作者在进行诗歌和小说的创作时运用和遵循了不同原则和理论。本文从诗歌中死亡的意向,背景,韵律,用词等方面阐释了坡诗中死亡之美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主要描写兄亡、恐怖、神秘和宿命,本文对于坡为了渲染气氛,达到其预期艺术效果--"恐怖",所运用的多角度的多种艺术手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寻其死亡主题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3.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丁玲 《考试周刊》2007,(36):101-102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通过意象表达自己复杂而独特的情感。她对"死亡"的感受和描写是深刻而独特的,有多重含义。本文通过考察诗人诗歌中关于"死亡"的意象的多重含义,以更好地了解诗人诗歌中关于"死亡"和"永生"的主题的深刻内涵以及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明艳 《考试周刊》2007,(39):142-143
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被许多评论家誉为美国第一部杰出的悲剧,它描写了主人公威利·洛曼这个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可以看出,威利·洛曼是盲目信奉"美国梦"的代表,他的最终死亡代表着所谓的"美国梦"的幻灭,而梦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冲突正是导致他不幸悲剧的原因。此外,本剧引导人们重新思考价值、信念以及世界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6.
爱伦·坡文学创作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描写了死亡、恐怖、神秘、梦幻和宿命.本文通过对爱伦@坡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他的死亡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和意义.文章认为,他的死亡中表现了忧郁悲怆之美、恐怖神秘之美和浪漫梦幻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他的死亡主题蕴涵了他超越人生、追求不朽和永恒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读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伦·坡学创作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描写了死亡、恐怖、神秘、梦幻和宿命。本通过对爱伦·坡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他的死亡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和意义。章认为,他的死亡中表现了忧郁悲怆之美、恐怖神秘之美和浪漫梦幻之美,表达了作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他的死亡主题蕴涵了他超越人生、追求不朽和永恒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杨雯淇 《海外英语》2015,(3):202-203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长篇小说《秀拉》中生动的描写了黑人少女秀拉的成长历程以及其所属的黑人社区"底层"居民的生活变迁。死亡意象充满整部小说,作者通过对不同死亡意象的描写来展现出生动的圆形人物形象以及整个黑人社区在白人文化的压制下的整体风貌。该文意在通过对文本中的死亡意象进行分析,进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小说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死亡和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海明威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乃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产物。海明威笔下的死亡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展示了作者渴望超越生命的理想。同时,作者对死亡作了细致的心理学式的描写。  相似文献   

20.
细节描写主要是指对表现人物有深刻意义和特殊作用的动作、神情等方面所作的细微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如俄国小说家契河夫在《变色龙》一文中,就先后四次描写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第一次交代他作为沙皇警犬的身价第二、三次,通过他一"脱"一"穿"两个细节,表现他内心的惊惧、恐慌和见风使舵的狡猾;第四次再写他"裹紧大衣"的动作,暗示他将恢复走狗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主人公欺下媚上的丑恶灵魂在四个细节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二、深化作品主题。如法国小说家都德在《最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