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主要降低血脂的药物,临床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期研究发现其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有较为重要的调脂外作用,如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为进一步扩大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与多发的一种疾病,联合用药是该类疾病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针对联合用药不良事件的频繁出现问题,提出应用FP-Growth算法对心血管系统药物间相互作用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来探讨心血管系统药物中避免合用药物、谨慎合用药物及可以合用药物因素值间的联系.总结部分心血管系统药物之间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浅谈临床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病药物、抗原虫类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具有一些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必须加以注意,就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一种广谱抗菌素 ,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已发展到第四代 ,但这些药物也出现了不良反应 ,在此主要就皮肤上的不良反应予以报告 ,以区别于原发性皮肤疾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按照其化学结构 ,抗菌作用和体内代谢过程的各方面特点划分 ,自 196 2年合成的第一代萘啶酸药物以来 ,到现在已发展到第四代药物。由于结构中的氟原子使该类药物对细胞、组织穿透力增强 ,生物利用度增高 ,半衰期延长 ,有些口服制剂可每天用药 1次 ,现用于临床的喹诺酮类药物除第一代仅用于治疗尿路和肠道感染以外 ,新研制的氟诺酮类药物不仅对革…  相似文献   

5.
新型精神类药物由于高效、安全、低成瘾性,目前广泛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基于其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属性,药物品质必须严格控制。化学修饰电极因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在该类药物电化学检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最近十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指出整个领域呈现出相当的广度和深度,颇具理论和实用价值。未来需重点关注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纳米材料修饰超微电极的制备以及便携式微型电化学分析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病人若在心肌梗塞发作后24小时内服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可将死亡风险减少至少一半. 研究人员调查了超过17万名因心肌梗塞入院病人的治疗记录并发现,入院前服用过他汀类降胆固醇药且在心肌梗塞发作后24小时内继续服药的病人,其死亡风险与不服该类药物的病人相比减少了54%;而从未服过他汀类降胆固醇药但在心肌梗塞发作后24小时内服用该类药物的病人,其死亡风险可下降5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外科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在对医生用药行为实施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缩短疗程.临床药师可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促进合理用药、提升我院疾病治疗的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从西医治疗(糖皮质激素、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联合用药)、中医治疗(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其他疗法)及非药物治疗三方面进行了系列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近三年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及趋势,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抗菌药物品种、规格、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西药销售总金额比例保持在35%左右,使用量逐年稍有上升;头孢菌素类药物销售金额最高,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用药频度最高。抗菌药物口服制剂DDDs远大于注射制剂DDDs。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结构合理,临床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由萘啶酸发展起来的合成抗菌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药物动力学性能好和耐受性好 ,从而扩大了适应证 ,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 ,因而喹诺酮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 ,开创了合成抗菌药的新时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从 196 2年进入临床以来 ,经 30余年发展 ,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喹诺酮类药物快速发展 ,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都具有吡啶酮酸的共同结构 ,通过抑制DNA螺旋酶 ,阻断DNA的复制而产生抗菌作用。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 ,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高 ,半衰期较长 ,血药浓度高 ,组织分…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2.
选择8种使用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化脓药,采用各国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广泛采用的K-B纸片扩散药敏试验方法(美国NCCLS标准),分别测试这8种药物对金葡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变化特征,为人们正确地选择药物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测定结果,针对金葡菌引起的相关病症,优先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就能得到有效而及时的治疗,其次选择头孢类药物,短时间内也能得到有效治疗,尽量少选择氨基糖苷类和青霉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等作用较强.为此许多医生喜欢使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病,从而临床出现过敏反应也相对增多[1].除常见恶心、呕吐、眩晕、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以外,还可经常发生药物性皮炎[2].现将10年来门诊及临床遇到的45例磺胺致药物性皮炎,予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顺铂(DDP)等一系列DNA损伤诱导剂一直是卵巢癌、睾丸癌等恶性肿瘤的重要临床治疗药物。然而,临床上出现的耐药性是限制该类药物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药物增敏剂可以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从而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从上市药物中发现潜在的化疗药物增敏剂,并探索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通过系统筛选,我们发现戒酒药物双硫仑(DSF)可以增强DDP的抗肿瘤活性。通过JC-1染色、碘化丙啶(PI)染色和蛋白质印迹等实验证实DSF和DDP的合用可协同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通过RNA测序结合基因富集分析(GSEA)以及免疫荧光等细胞生物学实验,我们发现DSF协同DDP抗肿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DSF通过抑制范可尼贫血(FA)修复途径使肿瘤细胞更容易发生DNA损伤,因此可对包括铂类化疗药物在内的引起DNA损伤的药物产生增敏作用。我们的这项研究揭示了DSF在增强DDP抗肿瘤作用方面的潜在机制,为临床治疗中的DDP耐药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生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水生动物养殖实践中优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方案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临床药理学、药动学、生物药剂学及临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物代谢组学等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体内不同体液和组织中的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分子、细胞水平来研究探索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药效学和毒理学机制,在探求科学用药规律与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及在新药筛选、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药研究过程中,按照国家新药注册审批有关规定,须进行动物和人体体内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一致性评价中须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还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地高辛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 ,由于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 ,个体差异较大。因此 ,在长期用药过程中 ,安全有效的临床给药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 注意用药情况监测洋地黄类药物的代谢受机体功能状态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存在易患因素时 ,即使小剂量服用仍可在体内缓慢蓄积而引起中毒。易患因素主要有 :心肌受损广泛且严重时 ,自律性增加 ,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 ;慢性心功能不全时 ,胃肠淤血使钾摄入不足 ,可造成低钾血症而诱发洋地黄中毒 ;感染时 ,细菌毒素可使心肌收缩力降低 ,自律性增高 ;老年患者慢性心衰造成长期缺氧 ,肝肾功…  相似文献   

18.
局部麻醉药属于特殊临床用药,为降低其毒副作用,其品质必须严格管控,而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等优点,在该类药物剂量或纯度检测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最近二十年来,局麻药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评述,重点分析该领域目前发展停滞的原因,指出其普遍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为了推动领域发展,未来应加强功能纳米材料的应用、新型镀覆方式的研究及科研思路的拓宽。  相似文献   

19.
青霉素是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最安全、最有效、最理想的首选药物。众所周知,应用该类药物之前必须首先做皮试,只有皮试阴性者方能用药。否则,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对于新生儿来说要不要做皮试呢?  相似文献   

20.
本概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抗菌谱、抗菌活性、耐药性及其机制、药物动力学性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并对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