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春节是最"中国"的节日,也是小孩子最应该了解的一个传统节日。为了让儿子从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春节来临之际,我精挑细选了三套有关春节的书  相似文献   

2.
邹静宇 《中学教育》2007,(12):16-18
俗话说:"小孩子盼过年。"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节日都是一张最清晰的快乐底片。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来源,或源于宗教活动,或源于祖先的农业生产活动,或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伟人,这些都打着民族的深刻烙印,与民族文化、价值观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欢度这些传统节日,会激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春节是最“中国”的节日,也是小孩子最应该了解的一个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9,(2):30-33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是凝聚民族复兴无穷力量的一面旗帜。红色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和组成部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既要传承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更要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持续不断的一种优秀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调节、推动功能的一种活的力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养成不仅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保持高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节日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伦理道德、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凝聚与旅游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能。佤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古朴、丰富、特色浓郁的节日文化。至今仍部分保留着“人类历史活化石”的特色风彩。对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给予科学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对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都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各民族节日代表着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各民族人民彼此交流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最有效途径。在各地区各民族的节日中我们不难发现的一个共性,就是用歌舞来抒发情感,用舞蹈来交流感情。舞蹈已经是中国民族节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节日之魂"一点也不为过。从简单的层面上我们能够了解到,人们用简单的或是一直传承的这种"肢体动作"舞蹈来演绎和诠释的各自民族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节日活动的高潮必将是在"肢体"舞蹈的互动下达到的,但笔者的出发点并不是舞蹈在节日中简单意义上的作用,而是要从舞蹈文化学的角度,深入文化根基去探寻舞蹈艺术在民族节日中还有哪些更加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家才 《小学生》2010,(9):54-54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刻苦耐劳的美德,是五十六个民族多元文化的统一,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的心理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整体范式的实际出发将其发扬光大,必须切实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凝聚之间的辩证关系,与时俱进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承给后世的既有历史建筑、文献图书、陶瓷绘画,也有许多老百姓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习俗。这些传统习俗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形成内涵丰富、具有高度认同性的民俗文化,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了使学生了解、继承文化传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历史发展和当代横向比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各兄弟民族凝聚而成的特定民族整体,不应泥守某些书本概念确定它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这一确实存在着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涉及56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及其融汇与凝聚;虽然有很大困难,但进行研究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  相似文献   

12.
1.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有什么异同?不同点:(1)内涵不同。民族节日,是指蕴涵在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文化遗产,是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2)地位不同。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是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不少故事,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年来国家一直重视通过各种方式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体会中国传统民族节日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2014年和2015年央视在春节和清明期间推出了"春运说吧"和"清明说吧",成为节日里一道新的风景线。说吧是载体创新方面的一个亮点。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它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生存、斗争、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兴,则民族兴。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延续了 五千年历史脉络,融合 56 个民族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借助我国民族文化自信构建 国际化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有助于形成中国的话语权。同 时用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平等 友好和平相处,让我国民族文化凝聚而成的中国智慧为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达成共识的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16.
祁敏 《职教论坛》2005,(2):44-45
当今所面临的最大的"文化危机"是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盲目否定,教育必须担负起建构民族精神家园的责任.语文教学不论是内容、目的,还是过程,都深深地渗透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语文教师要根据民族文化特点传授知识,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克服民族性格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导读     
在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中空前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灾难过后,如何继续凝聚、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历史和现实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东华大学贺善侃教授撰写的《民族自觉与凝聚民族精神》一文认为,只有唤起民族自觉,才能延续灾难中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真正实现“多难兴邦”。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的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也就是激发全民族的“民族自觉性”,即对本民族的正确认知、理解和诠释。唤起“民族自觉”,是凝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精神各层次内容的关系、个体精神和群体精神的关系以及不同时期(平时与非常时期)民族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众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而每一个民族的音乐舞蹈都有其独特之处,正是由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9.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特定的节日,如我国的春节、清明、端阳、七夕、重九等,都包蕴着民族生活中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等.本文从我国古典诗词入手,揭示探讨了这些节日诗歌与历史、民族民风、愿望信仰、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等诸种文化因素的关系,从而说明古诗中的节日诗歌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意义和乐趣,同时也显示了古典诗词中的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华精神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国拥有博大的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我们的民族历史,更要了解我们的中华精神。只有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绝的历史文化,才能使每一位青少年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才能让14亿人更好地凝聚在一起。一、燃起青少年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