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暑假期间,我到一位县通讯专干的家里去玩,他知道我正为参加高招屡试不第苦恼,就从他的书架上取下几十本《河南日报通讯》让我看,说《河南日报通讯》可以作为我成才的引路人。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给我开玩笑;但因为闲着没事,也就随便翻看起来,谁知越看越爱看。在他那里一个星期,我就看了7天,把1980年、1981年和1982年上半年的《河南日报通讯》全看了一遍。临走,我把《河南日报通讯》带回到家里. 1983年初,我开始掂笔写新闻报道.头一篇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此以后,我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碰到新鲜事,就立即动手写稿. 这一年,我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稿32篇,年终被县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4年秋,我又到县乳品厂当了“合同工”,先后担任通讯员、秘书和团委书记.我邀集了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周新谟,早就熟悉的名字。翻开《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或者《郑州晚报》《河南工商报》,经常可以看到由他撰写的新闻稿件。就是打开电视机、收音机,也会时常听到“通讯员周新谟报道……。”我心里暗自揣测,他一定是县委通讯组的通讯专干。一次我到巩县采访,想顺便采访一下这位虽没见面却很“熟悉”的同行。当我踏进县委宣传部的门坎时,通讯组长王金僚却向我介绍说,周新谟是位业余农民通讯员。去年,他一人就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各类稿件122篇,是全县的发稿状元,被郑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3.
我沒有进过什么新闻专门学校,也没有迈过任何新闻培训班之类的门槛。我之所以能够连续三年被《华北石油地质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和记者;能够在1990年“石海记者站”通联工作会上连中三元(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篇消息和一幅图片分获二等奖);竟然也能够登上了《河南日报》和《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4.
一条不起眼的小线索后面,可能跟着一条不错的新闻。《河南日报》7月24日和26日刊登了两篇报道《为上北大卖西瓜》、《北大学子,从黄河滩区走出》,就是从一幅通讯员照片挖出的独家新闻。7月23日晚上,河南日报总值班肖建中编委打电话让我到夜班。原来,在摄影部当天发来的通讯员拍  相似文献   

5.
3年来,我先后在《河南日报》发表新闻作品50余篇,其中通讯《黑洞是如何堵上的》,被评为河南日报通讯员新闻奖一等奖。与记者合写的《李洪志立碑丑剧》,被《河南日报》评为好新闻和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如何提高新闻作品的命中率?我认为,除了选择题材重大、题材新颖、题材典型外,在写作上开掘要深,开口子要小。标题要引起编辑的注目。如《花好政府每分钱》、《阳光下的交易品甘甜》,标题起得活泼,一下子就抓住了编辑,因而我的文章不少标题,都被编辑采用。有时,我写的文章较长,又深知编辑工作较忙。我就写上一小段内容提示,…  相似文献   

6.
自从1955年加入了《河南日报》通讯员队伍后,我就成为《河南日报通讯》的一名热情读者。解放前我小学都没毕业,参加工作后,写借条都请别人代笔,1952年因打抱不平存《河南日报》发了一封批评信,从此便与编辑部书来信往有了交情。每当收到《河南日报通讯》以后,我总是从卷首读到卷尾,一字不漏,不断从中吸取知识。假如哪期发得迟了,个人就急得不得了,总要跑到县委宣传部询问。 1985年,当我收到最后一期《河南日报通讯》,得悉刊物将改为《新闻爱好者》并公开发行时,马上开始订阅。从1986年元月至今,我是期期从  相似文献   

7.
新乡市郊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宽,是多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自1975年以来,他两次被评为河南日报模范通讯员,六次被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1971年,刘宽上高中时,写了一篇题为《向雷锋学习,努力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文章,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8.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9.
4月9日上午,开封市鼓楼区教育系统三十余名通讯员来本刊做客,听取河南日报科教处同志介绍科教报道的要求和特点.当他们接过本刊赠与的《新闻论文选》时,高兴地说:“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杂志心系通讯员,是我们的‘加油站’呀!”  相似文献   

10.
尹程起 《青年记者》2017,(28):41-43
王秉亭,生于1931年3月27日,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上世纪50年代初,他一手拿锄头种庄稼,一手握笔杆子做文章,积极为党报写稿,被上海华东局《解放日报》聘为工农通讯员.在战争年代,他在新华社胶东分社这所“新闻大学”边学、边写、边劳动、边采访,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兼任《人民日报》等七家报刊的通讯员.1 960年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日报社,从事党报群众工作40多个春秋,曾被评为河南日报社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著有《党报群众工作40年》和《送您一把爱神的金钥匙》等书,多次出席全国性学术论坛及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去年7月,我有幸采访了山东省宁阳县“种子大王”张加田,写出了“信守合同赔付百万”的消息。《大众日报》以《宁亏二百万也不让一粒劣种坑农》为题在2版头条刊出。这篇消息获’98山东新闻奖一等奖,还被评为’98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奖三等奖。回想此稿采写的过程,深深体会到记者采访“心入”是采访写作成功的重要一环。首先,采访只有“心入”,才能锤炼记者与采访对象、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感情,进而激发采访写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在新闻单位工作三十余年,先在采访部门,后在报社群众工作部门,深深体会到报纸群众工作之重要。下面联系我在做记者工作时如何联系群众、作好通讯员工作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作为业余通讯员也受过这无“米”之苦。如何“找米下锅”或“囤米待煮”,五年的写作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广开稿源先广交朋友。一是与同行交朋友。我们县从事新闻写作的各级通讯员达200余人,我想尽一切办法结识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他们当中开掘稿源。上前年,我县的一位通讯员朋友,与我谈及当时好多养鸡专业户,只迷恋进口鸡种,忽视了我国一些很好的良种鸡的饲养时,我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建议。随后我便和邻县的一个通讯员取得了联系,乘车100公里,去采访闻名全国的略阳乌鸡,很快写成了《不要忽视“土种鸡”》一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本刊讯邓州市夏集乡中心学校十分重视教育宣传信息工作,为了提高全乡29所中小学40名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曾先后为广大通讯员订阅《河南日报》、《教育时报》、《南阳日报》、《新闻与写作》、《新闻爱好者》等报刊;举办了6期不同形式的新闻培训班,先后邀请各报社资深记者、编辑及新闻优秀通讯员进行授课,还通过学习、参观和实地采访等形式来提高广大通讯员的采写能力,为本乡教育宣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简讯@刘淑萍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安阳县公安局热情扶持报道工作。去年,该局在各级媒体上发稿830余篇,被省公安厅、安阳市公安局评为先进单位。 近年来,安阳县公安局始终把通讯报道工作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原党委副书记孙守善不仅带领宣传专干下基层采访,还给通讯组出点子想办法,提供报道线索。1995年6月,局长邓金法上任伊始,就了解宣传报道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法与措施。蒋村派出所侦破一起自行车被盗案后,先后两次到新闻单位请记者连续采访报道,拍摄的照片和电视专题片被《安阳日报》、《河南日报》、《法制日报》以及安阳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采用。 1984年,通讯组刚成立时,写稿的只有7人。1995年,局党委联系全局通讯员队伍实际状况,在局机关及各乡镇派出所建立了通讯员队伍,使通讯员增加到七八十  相似文献   

16.
从1991年起,我便自发加入了党报通讯员队伍。通过这几年为党报写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生活在农村的党报通讯员,要敢于为农民鼓与呼,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产、生活,对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和现象,要敢于投书党报。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党报通讯员,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我体会最深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 1993年冬,我们乡的畜禽已相继长肥长大,好些农户杀了年猪。然而,就在这一节骨眼上,不知从哪里刮来一股盗窃风,弄得乡民惶惶不安。连续好些天晚上,不是这家腊肉被盗,就是那家畜禽被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九八四年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从那时以来,我经过勤学苦练,初步掌握了新闻的采访、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撰写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二百九十五篇。其中去年发表了二百零五篇。《宿舍楼搬家》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先后被地区广播电视系统评为一等奖和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评为三等奖。同时又分别被省电台和地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下面我谈谈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以来的体会: 勤奋,出成果的关键我初从事专职通讯报道工作时,心里很担忧,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文字功底差,怕稿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拍摄出好的新闻照片?通讯员李华荣说:“关键要敢于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处在基层工作的通讯员更要不断创造自己的新天地。”正是由于敢于突破,李华荣的新闻图片才一幅比一幅有新意。1987年他的《中央精神到农村》获河南日报少林杯摄影比赛三等奖,《雪里送炭》获中国法制报新闻摄影比赛鼓励奖和河南邮电报好新闻照片一等奖。他连续两年被区县评为模范通讯员,并在最近被省新闻摄影学会吸收为会员。  相似文献   

19.
论情感,我与《新闻三昧》相“恋”交往了十几年,可谓情深深,意长长;论成才,我从一个车间的业余通讯员一步步当上了厂党委工作部部长。不仅是我,我们单位还有不少业余通讯员经过自身不懈努力,走上了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工会主席、科长以及科室管理干部岗位。我为此也深深体味到《新闻三昧》帮助我们通讯员进步成才的成果。十几年来,尽管厂党委工作部先后压掉了其他数种杂志,但《新闻三昧》的地位却安如磐石,称似泰山,一年一年地续订,其中最突出的缘由,就是《新闻三昧》内容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与通讯员的心贴得最近,颇受众多通讯员青睐。也可以这样评价,《新闻三昧》适销对路,是我们“通讯员”心中的名牌产品,已在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