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锡恩 《中国钓鱼》2005,(11):56-57
我国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坑塘等自然水域,鱼类资源逐年锐减,天然捕捞及垂钓鱼类品种日渐减少,鱼种规格也越来越小。有些自然水域已无鱼类生存,致使广大垂钓爱好者埋怨“无鱼可钓”。鱼类资源惨遭破坏,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很多,有些破坏行为我们钓鱼人也无能为力。作为钓鱼人,只能“从我做起”,增强鱼类资源保护意识,保护鱼类生态环境,保护鱼类资源,笔者呼吁野外垂钓勿忘放生怀卵鱼。  相似文献   

2.
制止歪风     
任志新 《钓鱼》2010,(21):1-1
所谓“扎鱼”,也叫锚鱼。一般是指用多叉(双叉或三叉和四叉)的特制钩.突然迅速提线,钩刺入鱼身各部位,从而获鱼的一种方法。虽同为获鱼,但扎鱼是霸王硬上弓,对鱼资源以及和谐环境破坏极大,与愿者上钩的钓鱼完全是两码事。故而在各类钓鱼比赛中,这种扎鱼方法从来都是被禁止使用的。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做窝”不是撒诱饵引鱼来“就餐”,而是给鱼“盖房子”让鱼来“居住”。“盖房子”的方法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既简单又不破坏环境和生态的办法,有在水底钉木桩、布石块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鱼“定居”下来,以便冰钓时能准确地找到它们而钓获之。  相似文献   

4.
破坏鱼类资源,除我们已知的那些电鱼、炸鱼、毒鱼和过量捕捞等非法手段外,还有一种方法是捕捉“甩籽”鱼。在北京地区,每年的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是鲫、鲤等鱼的“甩籽”期,一般从凌晨开始到早上六点左右是“甩籽”的高峰。此时的鱼儿经常在水草或石头边上追逐“甩籽”,到处都可以听到它们“劈劈啪啪”的声音,要捕促它们十分容易。正因为如此,有少数人趁夜深人静之际悄悄地守候在岸边,手持渔网,只等鱼儿靠近岸边,就将网无情地扣下去,将其一网打尽。在“甩籽”旺期仅需几个小时可大获丰收。少则数千克,多则数十千克,此时是他们最…  相似文献   

5.
近来不少钓友和读者来信来稿,对屡禁不止的电鱼、炸鱼、药鱼等破坏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的不法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慨。现刊登部分来信来稿,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和各界的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为制止上述不法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沿海渔(农)民有句俗语,叫做“鱼鸟不失性(信)(究竟是不失“性”,还是不失“信”,说法不一,以说“鱼鸟不失性”者为多)。意思是说,陆地上的鸟类和海里的鱼类,如果其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它们总是本能地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栖息、回游、觅食、繁殖……。反之,如果没有这个本能,不能适应外界瞬息万变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7.
何川 《中国钓鱼》2006,(5):40-41
在我国大型淡水鱼类介绍中,曾经谈到过凶猛的鱤鱼,这个水中霸王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横冲直闯,贪食难捕,成为令渔民们头疼的“凶顽”,也是广大钓友们勇于挑战的对手。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它还有一个生活在江河或湖泊中、下层的“弟兄”——鯮鱼!这个大家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平原地区的长江、闽江和珠江等水系。因为主要在水下活动,隐蔽性强,难以发现,一旦闯入经济鱼养殖水域,它的破坏作用经常比鱤鱼还要厉害。  相似文献   

8.
杜新财 《钓鱼》2006,(24):46-47
鱼水资源日趋缩减沿海地区亦然,咸水湿地或被承包或被围垦,致使可伸竿钓场捉襟见肘,钓鱼人无奈望洋兴叹。少数开放海区盗捕严重,资源日渐桔竭,当“空军”司空见惯,锦鳞欢跃人欢笑场景如过眼烟云。钓不到鱼就怨天尤人,对于个别钓友无视技术失误,一味抱怨没鱼可钓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依笔者愚见,所谓的有鱼没鱼、鱼多鱼少应当是相对而言,绝对无鱼分布  相似文献   

9.
爆炒乌鱼丝     
令我们钓鱼人高兴的事,是《中国钓鱼》的家常鱼馆开张了。这不,才尝了北京的“油浸鱼”、西安的“香酥熏鱼”,紧接着“川味泡菜鱼”和“干烧鱼”又上了桌,真是我们钓鱼人的好福气啊!  相似文献   

10.
青岛钓海鲋     
海鲋,学名黑鲷,又名“黑加吉”“青郎”或“乌颊鱼”。鲷科。其体高而侧扁,银灰色。体侧有条状黑色斑纹。头大,口较小。体被栉鳞。为底栖鱼,主食甲壳类和贝类。我国南北海域均产。垂钓方法主要用手竿近海岸钓和堤钓。青岛地区视该鱼为珍品,近年来因资源稀少,加之较难钓取,若钓得500克以上的,便可在钓友中炫耀一番,要是钓到1000克以上的,即能引起小小轰动。 怎样钓海地?根据青岛地区海域特点,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正确选择钓点。鱼类有各自的游、觅食特点,所谓“鱼有鱼路”,找准鱼路,是能否钓到对象鱼的关键。根据海…  相似文献   

11.
华朝熙 《钓鱼》2004,(4):20-20
钓鱼人都知道,不论竞技钓还是休闲钓,提竿都是关键的关键。没有把握好提竿时机而跑鱼,会带来较多的可惜和遗憾,更糟糕的是将一个好“窝”给破坏了。  相似文献   

12.
孙书静 《垂钓》2005,5(11):44-44
“渔夫鱼”是我们对以钓鱼为捕食方法的海洋鱼类的统称,包括鹅鱼、和尚鱼、青蛙鱼、蝙蝠鱼等.它们都是“钓鱼高手”,“渔夫鱼”的背部一般都有一根长剌.这就是“钓竿”;长刺的末端长有一块很像蚯蚓的红色肉块,这就是“钓饵”.每当“垂钓”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关新铭 《钓鱼》2004,(20):42-42
当前,生活在自然水域的鱼已经非常稀少了。为了让子孙后代有鱼可钓,我们钓鱼人进行垂钓时,一要讲文明,二要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列于一些不文明的钓法如锚鱼等,应坚决说“不”。  相似文献   

14.
钓鱼人可能都知道“回锅鱼”,也叫“老滑鱼”,是钓池中屡次钓了放,放了再钓,已对钩和饵产生高度警惕的鱼。在黑坑鱼塘中大部分是“回锅鱼”。如何钓好“回锅鱼”?笔者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时宏伟 《垂钓》2011,(3):40-41
山东附近海域前些年近海鱼类资源被破坏严重,一段时间甚至快到了枯竭程度。渔类资源的枯竭原因是多方面的。滥捕滥捞、大小通杀;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乱建码头阻碍了潮水流动:污水大量排放和海水养殖大量丢撤化肥引起赤潮……这些行为破坏了近海鱼类的生存条件,近海海底几乎见不到藻类生存。对我们钓鱼人来说,那时想在近海钓到鱼几乎成了梦想,就连原来谁都不爱钓的鳜虎鱼都钓不到了。  相似文献   

16.
去美国钓鱼     
李寒停 《钓鱼》2009,(24):16-17
金陵晚报在2009年12月3日刊登了一条题目为“亚洲鲤鱼泛滥成灾,美国决定下毒”一文。阅后颇有感想,如今美国鱼多得成灾,而我国现状却是鱼资源匮乏,在无鱼可钓的窘境下,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  相似文献   

17.
年年有鱼     
大年三十晚上吃顿团圆饭是咱们中国老百姓过年最隆重的一件事儿,家家餐桌上少不了一道鱼莱,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因此,鱼便成了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中国人讲究饮食是举世闻名的,美食中不乏名贵鱼肴,所谓“无鱼不成席”。我国八大菜系,哪一家中也都少不了鱼菜名馔。如川菜中的“豆瓣鱼”、鲁菜中的“糖醋鲤鱼”、粤菜中的“清蒸鲈鱼”、苏菜中的“香脆银鱼”、浙菜中的”西湖醋鱼”、湘菜中的“芙蓉鲫鱼”、徽菜中的“葡萄鱼”、闽某中的“注油鳗鱼”,乃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鱼之味,百味之味,…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大鱼网”游戏的方法是:在场地上画一定范围做池塘,由三名学生做捕“鱼”人,其余人分散在池塘里做“鱼”。游戏开始,捕“鱼”人手拉手结成网捕“鱼”,被捕着的“鱼”,立即结在网上,参加捕“鱼”。直到剩最后三条“鱼”为止。这三条“鱼”就作为下次游戏的捕“鱼”人。 规则:1.“鱼”不能跑出池塘,否则算被捕着;2.“鱼网”不能脱开断开,如脱开须重新结好,否则捕着无效。 这个游戏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它存在着几方面的不足: 1.有一定的危险性:游戏中三个捕“鱼”人手拉手,高速奔跑,由…  相似文献   

19.
无序网箱养殖 威胁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强 《钓鱼》2004,(6):10-10
由于长时期的过度滥捕,我国海域各渔场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有些经济鱼类已殆尽。为遏制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势头,增加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引导渔民转业、转产,发展网箱养殖,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鱼的需求。然而,网箱养殖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水域生态环境。尤其是一些地方,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路线,盲目、无序、缺少规划的过量发展网箱养殖已给生态环境本身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20.
唐伯虎和鱼     
(一)“鱼”诗引人入胜 明代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从小在吴县(今江苏苏州)长大,习惯当地鱼米之乡的生活风俗。因此,唐伯虎做有不少“鱼”诗、“鱼”曲和“鱼”画。例如,他有专门描写垂钓活动的《烟波钓叟歌》:“太湖三万六千顷,渺渺茫茫浸天影,东西洞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