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理解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人民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客观物质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民是认识的主体,真理来自于人民的伟大实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学习。人民是价值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走群众路线,把党的宗旨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的人本追求,或者说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追求,形成并贯穿于60年来的德育实践,它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高校德育实践中创造性应用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自觉追求在高校德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教育服务人民、着眼人的全面发展、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是高校德育人本追求的基本内涵.全面把握这一德育追求,是我们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德育理念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对"以物为本"发展观的否定和反思,是对"民为邦本"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和谐发展"的落实和推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这一根本宗旨,就是要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尊重社会的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作为"现实的人"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本,即以"民生"为本.民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要从一定的历史境遇出发作具体分析.民生的根本是利益,因而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就要将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的要求与当下条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实践永无止境,因为教育对象在变,教学环境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随之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顺应时代潮流,换位思考,让"生本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从学生视角探索教学改革,践行生本教育,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全面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更加凸显出其学术和研究价值以及理论指导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对"以人为本"思想科学而丰富的内涵这一重要的基本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人为本"是以"什么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以人民的"什么"为本;"以人为本"中的"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是指"谁"以人为本即应明确"以人为本"的主体是谁;最后关于"以人为本"思想与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贺亮 《华章》2012,(18)
现代大学的要求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价值,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树立正确的教育工作理念,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思考,期待交流.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新的历史高度和认识高度 ,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不断满足人民利益需要、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基本原理 ,赋予了人民主体理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人民主体理论的巨大贡献 ,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高度和认识高度,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不断满足人民利益需要、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基本原理,赋予了人民主体理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人民主体理论的巨大贡献,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汪秀丽  汪凤林 《文教资料》2009,(27):176-178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从三方面来理解:教学内容上,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在教学安排上,要"以教师为本";在教学手段上,要"以学生为本",把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阵地功能、舞台功能和平台功能,发挥国家意识形态指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把国家利益、教师职能、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这三方面的内涵最终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获得统一,为了高效地贯彻"以人为本"原则,"两课"教师需要从三方面改进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