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美学原则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新技术的发展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了表达上的多种可能性,数字化影像所建构的虚拟世界,使纪录影像的真实性遭到质疑.重新认识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创作观念越显迫切.本文从现实生活的真实、主观表意的真实在数字化影像语境中延升拓展的审美真实观念出发,提出重构真实性美学观的三点认知.  相似文献   

2.
徐州电视台的纪录片《翟师傅和他的东北虎》(下简称《虎》)曾获江苏省电视外宣节目“彩虹奖”一等奖,其成功即在于找准了追求真实与传达思想的契合点。人们常说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原则,尤其是现在,原汁原味的现场直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人们对真实的标准可以说接近于苛求。而创作者  相似文献   

3.
王金洲 《新闻窗》2014,(6):47-48
在纪录片创作中,画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创作者往往会根据其不同的美学特征和不同的审美价值而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但无论是什么风格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都离不开写实或写意手法,创作者为了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更加完美,都会重视镜头的纪实功能和表意作用。 一、写实与写意的手法差异 写实是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要手法,因为纪录片主要是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而完整的纪实报道,写实镜头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越强,就越能发挥出独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情景再现是当今文献纪录片最常用的创作技法,其是否符合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一度是业界争论的话题。而今随着媒体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真实与虚构的边缘被不断模糊,情景再现的样式与限度也随之拓展。文章从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情况、纪录片真实性的限度、情景再现样式上的创新三方面探究中国近20年文献纪录片创作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雷彩霞 《东南传播》2021,(11):127-129
和一般的影视作品不同,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进行加工处理,真实性都是纪录片不可动摇的底线.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细节、真实的故事脉络……这些为纪录片带来了无可比拟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基于此,文章将以《大儒朱熹》为例,探讨人文历史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还原人物以及事件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以期对人文历史纪录片真实性构建提供有益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运用现象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来展示"镜头"与"眼睛"的本质联系,藉此对纪录片的本体做一阐释.本文的论点是:镜头能够将封闭于个体视域的"看"向他人公布,进而促成个体视域间的融和,并在此意义上延伸了眼睛的"看".本文认为纪录片书写的自由不是无界限的,真实就是其界限,而身体则是真实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陈戈 《视听》2016,(6):92-93
按照纪录片定义,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南宁电视台纪录片《老猫》通过镜头真实纪录了一家咖啡馆里人和二十多只猫和谐相处的过程,通过人与猫之间的感情,上升到夫妻之间的感情以及家人之间的感情,看似一家人的琐碎生活,却是犹如在讲述邻居家的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产生共鸣。本片还透过镜头给观众传递了镜头之美、人性之美和人与动物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8.
霍玉华  钱淑芳 《传媒》2021,(9):66-68
网络时代,受众年轻化、观赏便捷化,对微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基于受众的情感诉求、认知诉求和体验诉求的视角,分析其在视听语言方面所呈现出的内容美、技术美和文化美.同时,从大众审美的视角认识互联网时代微纪录片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联,探讨多屏时代纪录片创作手段及创作形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情景再现是当今文献纪录片最常用的创作技法,其是否符合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一度是业界争论的话题.而今随着媒体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真实与虚构的边缘被不断模糊,情景再现的样式与限度也随之拓展.文章从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情况、纪录片真实性的限度、情景再现样式上的创新三方面探究中国近20年文献纪录片创作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创作经历,探讨了作为纪录片灵魂的真实性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从主观到纪实的演变,"格里逊"模式是典型的主观真实,"纪实浪潮"的兴起代替了"格里逊"模式,而探求"本质的真实"则是纪录片从追求表象的真实向更高层次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纪录片创作者在认识纪录片真实意涵上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三十年,是"真实"这一概念被不断解构、重构、颠覆的30年。国内学术界曾对纪录片以及真实性的界定发表过诸多言论。面对当今日趋多元融合的潮流,纪录片国际市场与国内主流产品的创作趋势似乎对学者们界定的"真实底线"表现出一种漠视。本文从哲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三种角度针对纪录片新时期表现出来的创作现象进行深度诠释。  相似文献   

12.
黄冠  唐翠 《今传媒》2015,(2):88-90
人物往往是纪录片作者最为关注的主角。而纪录片中的人物的发展往往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真实的人物故事贴近观众的生活,带给观众"主人翁"的情感体验,因而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类记录片关注的重点。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正是这样一部叙说真实,回归故事的人物类纪录片。本文将以此片为例,展开对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真实性、故事性、叙事性三方面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3.
郭茜 《大观周刊》2012,(17):295-295
纪录片的真实性是每一个研究纪录片的人必须认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纪录片的历史回顾,运用批评的坐标体系,分别从客观世界、创作者、文本和受众四个角度来探讨纪录片的真实性。从而得出结论,真实性是一个多维度的集合概念,它是创作者恪守的基本准则,是以真人真事为对象,通过创作者的选择,使之符合事物逻辑发展的灵魂,是纪录片的根本属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发现在今天的娱乐化语境下许多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影响了纪录片的真实性,不能因为好看而放弃了本质的东西,因此,作者指出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把握实质,合理运用表现手法才会创作出好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再造真实的时空──关于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在另一方面,广大观众仍然没有把纪录片放上家庭电视的主菜单,在这种巨大的落差面前,迫使我们不断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电视纪录片的思考一、关于真实性。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当然是真实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我们对真实性的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种纪实性,它包括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功能是纪录片的主功能,纪录片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纪录。但是如果它作为电视纪录片,加上电视这一传播媒介,它就要面对观众,就要考虑观众的观赏心理,…  相似文献   

15.
这篇论文通过对几个纪录片的片例分析,来论述真实再现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研究核心目的是探讨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否矛盾。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即什么是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真实再现为何受到青睐,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的探讨,真实再现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从而解析了真实再现与真实性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弥补了影像资料的不足,强化作品的故事性和可看性,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只要不打破纪录片真实性这个底线,坚持真实再现的原则,那么真实再现将为纪录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6.
江逐浪 《现代传播》2006,(1):114-116
"真实再现"是否能够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如何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的讨论的回音尚未散尽,人们又看到英国BBC在制作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上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这种创作技法是"真实再现"的延伸与递进,本文将它称作"背景重建"."背景重建"与"真实再现"一样,再一次挑战了纪录片与传统剧情片的界限.本文将主要通过典型的"背景重建"作品2003年BBC制作的<庞贝古城最后的一天>,来探讨这种创作技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故事化的趋势和成因传统观念认为,纪录片只能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与故事性无关。我国早期的纪录片创作,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失"讲故事"的观念,于是,千篇一律的慢节奏、没有多少信息量的长镜头、自然主义的消极刻板的原生态记录……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纪录片越拍越乏味,越来越不受观众欢迎,纪录片成了让人视觉疲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流行观点认为,"搬演"可能是洪水猛兽,会侵害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真实性原则,必须坚决抵制。但深入挖掘纪录片的历史以及"搬演"的原则,就会发现二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那是否应该在纪录片中采用"搬演"手法?"搬演"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存在哪些现实问题?"搬演"在微纪录片中使用是否暗藏隐忧?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国内许多纪录片大量采用真实再现、演员扮演、数字技术等虚构手法,甚至大量引入故事片的摄制方式,产生了纪录片的新亚种——故事纪录片.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关于纪录片真实性原则与虚构手法的探讨.本文试图结合纪录片真实性传统的形成及虚构手法产生的背景,综合分析纪录片真实的底线与虚构的尺度,对当下盛行的“故事纪录片”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下历史人文纪录片中越来越普遍的纪实创作手法,"真实再现"推动了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创新,让历史人物和事件更易被如今的观众所接受和感知。《船政学堂》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发展脉络的纪录片,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的"真实再现"表现手法让这段历史以更具视觉性、故事性、趣味性和情感性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