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庄子》关于天地之关的论述,指出“道”是关的最高范畴。欣赏这种最高最大的美,共有四种方式,侧重于主体认识的是“坐忘”和“心斋”,侧重于主客体关系的是“以天合天”和“物化”。最后,文章还指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说与庄子审美观相为补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心斋辨义入手,论述了待、坐忘、气韵等几个与心斋密切相关的概念,以及心斋的本质特点。庄子的“心斋”说反映了审美心理变化的过程,“坐忘”方能“虚静”,“虚静”方能“明”,种种因素相互牵制。“心斋”说对我国的禅宗、文论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心斋”是庄子提出的一种体道方法,更是庄子美学的重要范畴。“虚”既是“心斋”的本质特征,也是理解“心斋”的关键。想要透彻理解“心斋”,就必须从庄子美学的另外两个理论范畴“浑沌”与“气”着手,只有廓清了“虚与浑沌”和“虚与气”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阐释出心斋的“虚”。  相似文献   

5.
“心斋”是庄子提出的一种体道方法,更是庄子美学的重要范畴。“虚”既是“心斋”的本质特征,也是理解“心斋”的关键。想要透彻理解“心斋”,就必须从庄子美学的另外两个理论范畴“浑沌”与“气”着手,只有廓清了“虚与浑沌”和“虚与气”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阐释出心斋的“虚”。  相似文献   

6.
《庄子》论及技艺创作的思维运作。创作主体在“心斋”、“坐忘”中达到虚静的精神境界 ,气凝而神游 ,心与物化 ,物我两忘 ,则思接干载 ,乃臻于神 ,终达于道。可以说 ,这是一个完整的创作思维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庄子自由思想的合理性及其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的核心问题便是人生观中的自由问题,他的自由思想以“自然无为”为特征,以“心斋”、“坐忘”、“齐物”为途径,以“逍遥游”为最终目标,为中国的思想开辟了一条追求自由的道路。但是庄子的自由思想也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其最终也没能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本主要探讨庄子的审美境界,庄子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他的“道”的最高境界。庄子的审美境界是以“无为”思想为核心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庄子审美境界的美在极处,美在天然以及美在自由的特点。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审美的最高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达到这个审美境界的途径就是进行审美感受,即进行“心斋”、“坐忘”、“物化”,然后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道教恩想的主要来源,本从三个方面简要阐释庄子哲学思想成为道教源流的原因:庄子“道”的本体论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庄子的修习方式“心斋”“坐忘”对道教修练方法的影响;庄子的“圣人、神人、至人”对道教神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庄子哲学的特色和精髓在于他的小宇宙哲学。他所提出的“我与万物为一”及其独创的“心斋”、“坐忘”、“朝彻”、“见独”,貌似神秘,被有些人视为“唯心”,其实是打开人类灵性与智慧的大门,是对人类学的独特贡献,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酒神精神是尼采美学的核心概念,酒神精神作为希腊悲剧的内在实质,肯定了人生的痛苦和价值方面,阐释了人在苦难中坚强不屈的乐观开拓精神。庄子的“逍遥无待”理想境界,强调通过“心斋”、“坐忘”的方式,摆脱外在束搏,而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坐忘”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概念,其影响几乎涵盖了哲学、伦理、养生、道教、佛教等各个方面。然而其中“忘仁义”与“忘礼乐”孰先孰后的问题,学界至今争论不休。我们认为,对“忘仁义”“忘礼乐”的解读不能局限于狭隘的字面意思,而应该把“坐忘”思想上升到哲学“心体形用”的角度去理解,“忘仁义”即“忘心”“忘体”,“忘礼乐”即“忘形”“忘用”,由“忘心”“忘体”以达到“忘形”“忘用”是“坐忘”思想合乎逻辑的基本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3.
自由问题是人类哲学史上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也是庄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出了自由的最高境界即“无己”。达到“无己”的境界要注意三方面的修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以“齐物之心”关照万物;通过“心斋”、“见独”、“坐忘”来最终达到“无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论苏轼文艺思想的庄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文艺思想的渊源问题上,庄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说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受庄子“心斋”“坐忘”说的影响,苏轼注重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心胸的培养;2、在庄子“法天”、“贵真”思想的启发下.苏轼创建了“文理自然”的创作风格论;3、受庄子技道并进思想的影响,苏轼非常重视艺术创作技巧规律的训练和探讨;4、受庄学言意观的启示,苏轼在形神问题上,不仅追求“传神达意”,还追求形象之外的无穷意蕴。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唱论中的"真切、自然"的艺术标准与庄子"至乐无乐""天籁之音"等艺术主张如出一辙;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审美理念与庄子"法天贵真"的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其"气韵生动、神形兼备"的美学追求与庄子"流光其声"的艺术理论相一致;其"坐忘""心斋"的美学观对中国传统声乐"歌唱自由"思想的建构有影响.庄子的艺术观与我国...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审美理想是追求“道通合一”、与“道”同游的“逍遥游境界”。这种境界的实现,须经历“心斋”———“坐忘”———“朝彻”三个递进的心理变化层次。  相似文献   

17.
精神自由的艰难追索与尘世超越的逍遥理想,是一部《庄子》的真魂。本文试图从“灵肉两分”入手,揭破“身的解脱与心的希冀”缘自“体道求真与天人合一”的心理、精神、思想依据及心斋、坐忘、悬解、见独的功夫序列,分析了《庄子》作为彻底理性批判主义者的感性色彩与诗家情怀,揭示其“安”与“不安”、“顺”与“破”、“无为”与“有为”、自由中的不自由及不自由中的自由所据的割裂社会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矛盾症结,发掘了其哲学运思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8.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回归天真本性的境界。在艺术实践中,自然表现为“技进乎道”的过程。而庄子美学中的“游”则体现了“游戏”和“游世”的特征,最终目的则在于“游心”。同时庄子还继承了老子的虚静观,将虚静视为心与道交融的基础,而“心斋”和“坐忘”又是虚静心态的基础。在言意关系上,庄子强调“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等特点,并将言意关系提升到道的境界,阐释“大美不言”的境界。这些思想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庄子哲学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以"道"为根基,生命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基础,养神则是养生的关键,而养神的关键在于虚静。为了达到虚静,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等具体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佛教禅宗在中土形成过程一定程度上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汉地学禅者通过庄子书的中介理解相对陌生的佛教哲学概念,而庄子中的"心斋"、"坐忘"与禅定之法极其相似,更可相互参照。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及审美取向方面,庄子与禅宗又特重自然,使二者进一步融合交涉。在此基础上,后世的许多知识分子往往游离于释道之间,表现出亦禅亦庄的精神风采,形成一种空灵自在优游从容的庄禅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